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液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溶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混合溶液中的汞、铅都能产生吸附;当混合溶液中汞、铅浓度相同时,树脂对铅的吸附率要大于树脂对汞的吸附率;当混合液中汞、铅浓度不相同时,在实验条件下,无论是汞的浓度大于铅的浓度,还是铅的浓度大于汞的浓度,其吸附率都是树脂对铅的吸附率大于树脂对汞的吸附率;当树脂的功能基与溶液中汞、铅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当时,树脂能基本完全吸附溶液中的汞、铅离子.所以,氨基膦酸树脂可作为含汞、铅废水的实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臭氧化-活性炭吸附镉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活性炭对镉的吸附性,将臭氧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研究活性炭投加量、臭氧活化时间以及溶液质量浓度变化对活性炭吸附镉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15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0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4mg/L;对于镉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5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30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1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6mg/L。实验证明,经臭氧活化后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极大的改变了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啤酒酵母废菌体吸附Pt4+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海藻酸钠与l%明胶混合为包埋剂固定啤酒酵母废菌体.固定化啤酒酵母废菌体(ISCWB)呈球形.粒径2~3mm.ISCWB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溶液pH值、ISCWB浓度和Pt^4 起始浓度等的影响.但不受温度的影响;吸附作用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吸附60min达到平衡.但在最初的5min内吸附量可达最大吸附量的88.4%.吸附Pt^4 的最适pH为2.0.在Pt^4 起始浓度200mg/L、固定化菌体浓度1.6g/L、pH2.0和30℃条件下振荡吸附60min.吸附量为44.0mg/g.TEM观察显示,固定化菌体不仅能吸附Pt^4 而且能将Pt^4 还原成Pt^0.从含Pt^4 95.22mg/L和47.6lmg/L的废铂催化剂处理液中回收铂.其吸附率分别为48.44%和60.72%,吸附量为26.97mg/g和17.2lmg/g.以1.0mol/L盐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达80.2%.在填充床反应器中.固定化菌体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1.0mg/g.解吸率为80%.该固定化菌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处理含铬废水的吸附剂,用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了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获得了较小的吸附热,△H仅为-5.83kJ/mol,表明褐煤吸附铬离子是物理吸附过程。同时研究了酸度、溶液浓度及、吸附时间对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小;当pH为2、铬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100min时,吸附量可达3.8mg/g。用褐煤进行含铬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经水玻璃、沉淀剂和盐酸溶液浸渍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吸附特性的功能纸,可用于制备吸附式旋转除湿器的转芯。同时探讨了浸渍条件对功能纸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多孔介质孔隙分析仪揭示功能纸的表面形貌、孔径的大小以及吸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硅胶能均匀覆盖在纤维表面及其空隙中,其孔径在0.4939~3.907nm范围内;所得功能纸在前20min具有相当高的吸附速率:在5h内达到吸附饱和,当水玻璃含量为26.67%(质量分数,下同),沉淀剂含量为15%,盐酸浓度为0.5mol/L时,饱和吸附量最高可达52.19g/m^2。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乙烯系大孔聚合物与间氨基苯硼酸偶联制备亲和介质,配基密度为每克湿胶0.92mmol。最佳吸附条件为pH9.0和2.0mol/LNaCl;最佳洗脱条件为0.1mol/LHCl。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算得解离常数Kd为0.155mol/L,最大吸附量qm为每克湿胶78.8mg。将含有胸腺嘧啶的5-甲基尿苷溶液进行亲和层析,5-甲基尿苷收率为56.3%。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在1%硼砂底液中,有一灵敏的吸附伏安还原峰.峰电位为-0.86V(vs.Ag/AgCl).在电位-0.3V下预富集,采用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其检测限可达8.0×10^-10mol/L,大黄素在1×10^-8~1×10^-6mol/L浓度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此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8.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和氯乙酸反应,合成了含氮、氧、硫配位原子的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探讨了该树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Cu2+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Cu2+具有较快的动力学吸附速率;在30℃,pH值为5.7、Cu2+的初始浓度为16.03 mmol/L时,该树脂对Cu2+的吸附量为0.78 mmol/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 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的活化能为34.83 kJ/mol.用0.2 mol/L的HNO3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吸附Cu2+后的树脂,洗脱率可达96.5%.  相似文献   

9.
基于钛网基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设计并制作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methanol fuel cell,DMFC).钛网基MEA以钛金属网作为电极支撑体基底材料,Nafionll7作为质子交换膜.PtRU/XC-72R作为阳极催化剂,Pt/XC-72R作为阴极催化剂.被动式DMFC壳体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作.密封元件采用硅胶片制作.紧固件选用标准件.在室温空气自呼吸条件下,选取不同甲醇浓度的电解液.测试了基于钛网基MEA的被动式DMFC极化性能.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甲醇浓度从0.5mol/L经过1.0mol/L增大到1.5mol/L时.基于钛网基MEA的被动式DMFC的功率密度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甲醇浓度为1.0mol/L。电池功率密度峰值为3.91mW/cm2.  相似文献   

10.
用静态法研究6-氨基青霉烷酸(6-APA)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和330上的吸附行为.在溶液pH为8.0,6-APA起始浓度介于1.5至20mg/mL条件下,测定25℃时D301树脂和330树脂的静态交换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并求算D301树脂和330树脂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分别用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方程对D301树脂和330树脂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拟和,结果表明,6-APA在D301树脂和330树脂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型吸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镝离子在大孔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上的吸附行为,在pH=6.00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2.7 mg/g(树脂);用0.5 mol/L HCl可定量洗脱,一次解吸率为98.4%;表观速率常数k298=6.78×10-5s-1;表观活化能Ea=14.79 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4.48 kJ/mol,△S=54.69 J/mol·K,△G=-1.82 kJ/mol;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开式太阳能旋转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开式旋转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分析了吸附剂性质、除湿轮结构尺寸、操作条件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除湿轮的结构参数是影响系统制冷性能的主要因素。将固定吸附床空调系统性能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建立的除湿轮的数学模型及系统模拟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在20℃和30℃两个温度条件下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Cr~(6+)的耐受性和吸附率.结果表明:随着Cr~(6+)质量浓度的增加,24h后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抑制作用增强,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显著地增加.30℃时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显著高于20℃胞外多糖含量(P0.05).Cr~(6+)质量浓度增加至0.6mg/L时,铜绿微囊藻对Cr~(6+)吸附率最大,20℃和30℃时分别达到84.7%和98.3%.Cr~(6+)质量浓度为9.0mg/L时,单位藻生物量对Cr~(6+)的吸附量达到最大,20℃和30℃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9.3g/g、58.6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称重法对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在温湿环境中的水蒸气吸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5℃分别测定了不同孔隙率的材料在水蒸气相对蒸汽压为0.3~0.9范围内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采用不同的多层吸附等温式对材料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提出了一种双指数衰减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并和准一/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Fritz-Schlünder吸附等温式和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较大;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参数可给出单层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层数,吸附等温线由单层到多层存在临界点,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对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动态吸附过程可由双指数衰减模型来描述,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均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不同纺丝温度条件的聚丙烯纤维。获得纤维的平均直径为810 nm,单个喷头产量达13 g/h;电纺纤维接触角分布在140°~150°,对比数据发现接触角与纤维直径无明显关系;聚丙烯纤维棉相对机油的最大初始吸油率、吸油倍率和保油率分别为235、158和62 g/g。初步探究吸油机理表明,吸油倍率随纤维直径的减小、孔隙率的增加、油品黏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纤维样本重复吸/放油7次后,其吸油倍率为原来的59%~78%。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注开采中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是注气开发煤层气的关键。利用煤吸附甲烷的现有研究成果,借助于固体表面吸附理论,分析了适用于注气工艺中的煤吸附气体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分析、设计、评价注气工艺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物吸附剂在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物治理废水的来源、对吸附机理及影响吸附量的因素 ,论述了目前生物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情况 .为处理工业废水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 .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PCBs and the behavior of soil and sediment is reviewed. The sorption phenomena of PCB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described with different model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orption mechanism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孔聚苯乙烯树脂为骨架合成了含有对称三唑AHMT功能基的螯合树脂PAHMT,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时间、酸度、浓度对该树脂吸着Au(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米流体池内沸腾时传热面上的吸附和烧结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流体池内核态沸腾进行了研究.沸腾传热面为水平加热面,基液使用蒸馏水和乙醇,纳米颗粒使用CuO和SiO2,扩散剂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实验发现:对于添加了扩散剂的水基纳米流体,在壁温超过大约112℃后,传热面上出现烧结层,沸腾实验无法继续进行;没有添加扩散剂时,传热面上有极薄的颗粒吸附层形成,表面粗糙度和固液接触角都减小,可以获得完整的核态沸腾曲线,换热特性比纯水有所降低,临界热流密度有较大增加;对于乙醇纳米流体,无论是否添加扩散剂,传热面上都没有出现烧结层.实验以扩散剂对池内核态沸腾换热表面特性的影响为研究重点,证明了壁温和扩散剂是产生传热面烧结现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