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燕微 《科技信息》2011,(32):37-37,39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中公共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现今农村社区中公共空间类型与居民活动的关系,梳理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解决村庄公共空间重构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借鉴中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成模式,探讨了村庄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政府策划的"新农村建设"为中国广告带来了无限机遇,中国广告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应该把握政府的宏观政策,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依托政府政策实现广告利益诉求.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农村建设"机遇面前广告结合政府政策介入农村市场策略,为广告业进驻广大农村市场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国外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公益性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其他国家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方面的论述,得出公益性建设思路上的启示,从社会学、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从而改变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忽视公益性的现象,保障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和公民利益,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保护为主”和“全民公益性优先”理念,为自然保护地规制管理提供基本思路,为最终实现健康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梁勇  伏小瑞 《科技资讯》2009,(36):36-36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的许多数据,图纸以及传统的管理和查询方式已满足不了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使用计算机、借助GIS技术来进行农村工作管理,建设数字化农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介绍了MAPGIS的图形编辑、空间分析,图像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建设的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决策平台。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居住空间营造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湖南农村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聚落及单体住宅居住空间模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多元化,湖南的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开始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要改变现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湖南新农村居住空间模式,就必须汲取湖南农村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的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科技创新三项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佳山 《科技资讯》2011,(15):248-248
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充分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用地经济、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以任丘市石门桥镇东关张村规划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群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以人为本的街道公共空间逐渐被隔离与侵占.以人本主义为研究视角,以传统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尺度,首先,从街道交通通达性、街道功能多样性、街道环境舒适性等角度分析老街区街道的空间活力现状及空间特征;然后,在调查各类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中,探究快速城市化模式对旧城的冲击及其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后,以"人本主义"为发展理念,从空间正义、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重新激发传统街道空间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文目的在于以安全防卫的视角探讨新农村社区规划,从分析可防卫空间理论的演化、比较我国传统和现代民居中的可防御性特点入手,并以2008年山东省新农村住宅竞赛一等奖方案为例,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农村环境的社会因素和经济特征,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改善社会关系,使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负担防卫责任是新农村社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叙述和介绍并分析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论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的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0.
唐军 《工程与建设》2005,19(3):217-219
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既是城市化加速的重要时期,又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时期,这期间各种利益和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在城市建设中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工作思路,要研究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统筹传统和现代、统筹传承和发展,让城市记忆赋有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21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提出了资本与社会公平的新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科学研究积累有限、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城镇规划建设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突出问题,未来新型城镇化要坚持质量提升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城乡一体的政策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最新学术思想,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资源配置政策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异扩大问题,克服"增长极"思想的不利影响,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实施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要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建立全省统筹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即,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公平性,坚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通过调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法,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永苏 《河南科学》2014,(6):911-918
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审视城乡关系,着眼于使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河南实际出发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认识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争取较高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大幅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积极防治城市病,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规划理论长期落后于农村建设实践,农村规划工作现存很多问题,新农村建设战略推动了农村规划理论的研究。沟通式规划理论在我国农村规划中具有其适用性,实际应用中要加强沟通式规划的机制、主体、程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村庄布局优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和调整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宏观角度研究农村村庄布局优化评价问题,提出农村村庄布局的改善可以显著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和提高农民纯收入。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新农村绿化规划的重要性及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探析了新时期新农村绿化规划建设的趋势与方法,希望能为其他规划建设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崔红超  吴良才 《江西科学》2012,30(5):638-640,667
介绍了利用Cass快速、准确、方便的进行新农村的道路交通与给排水管道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等;同时利用Sketchup构建新农村建设规划后的三维模型,形象、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规划后场景,为今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决策提供了辅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敏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3):5588-5593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我国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新城建设作为快速城市化的重要手段,将在很长时间大范围内持续执行。在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积极进行公共交通导向(TOD)新城的规划模式实施,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以太原市晋阳湖新城交通专项规划为例,首先剖析城市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晋阳湖新城进行TOD新城市定位,最后对新城基于TOD模式的公共交通规划进行模型分析,从而得到新城的轨道和BRT公交布局。  相似文献   

20.
浅谈测绘与新农村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锋  杨丽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1):55-56,78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绘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遇到的难题。测绘是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的第一手依据,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组织精细农业、美化村容村貌的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