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本文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放线菌LG-9发酵液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对棉花黄萎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大,为76. 77%,产孢抑制率为84. 35%,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 00%;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处理诱导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相关酶酶活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培养滤液3次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49. 07%。  相似文献   

2.
采用“植病灵”防治棉花黄萎病,用500倍液的浓度分三次在棉花上应用,防治效果显著,可以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棉花黄萎病(V.dahliae)毒素,处理不同抗性品种二叶期幼苗,结果表明,黄萎病毒素对棉花幼苗有明显致萎作用,其萎蔫指数与田间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黄萎病毒素对种子发芽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滴萎净 滴萎净是一种快速根治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枯、黄萎病的农药,是由络氨铜、氯化钾、硫酸锰、硫酸、柠檬酸、尿素、植物生长刺激素“802”和“农家乐”植物生长剂等原材料,分组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再进行综合反应,形成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液体。该农药无味低毒,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当发现棉株及其他农作物染上枯、黄萎病时,只  相似文献   

7.
<正>1995年我团引进了822、895、辽10、85—57、新陆中2号、9001等几个新品种(系)为确定这些品种(系)在我团自然条年下适应何种密度才能高产.生产科在良繁站5斗1号地进行了小区密度试验,通过试验为我团棉花合理密植取得了科学依据.现把试验情况叙述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系)均为我团引进和现有品种(系).分别为85—171、822、895、9001、辽棉10号、新陆早一号、新陆中2号、中棉19、杂交102F、85—57等.1.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棉花收购政策的调整,垦区植棉面积成倍增长,这给棉花轮作防止棉黄萎病的侵染带来不少困难,因棉花黄萎病的不断发主和蔓延,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重病棉田因病产量损失严重,棉纤维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1987年始至今利用国内新近生产的杀菌剂及液肥对棉花黄萎病作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防治棉黄萎病有效的药剂,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选用.现将87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短小芽孢杆菌Y106(Bacillus pumilus Y106)是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一株对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平板对峙实验结果显示,Y106和黄萎病菌共同培养至10d时,处理组的黄萎病菌菌落直径为3.82cm,比对照组减小了38.7%,说明Y106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液体PDA中共同培养Y106菌和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棉花黄萎病菌Vd-gfp77,随着Y106菌浓度增加,Vd-gfp77菌液在发射光波长为530nm处的荧光吸收值从217.43下降至97.49,说明黄萎病菌液浓度减小,黄萎病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土壤中拮抗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长出菌落数目约为79个,处理组长出菌落数目随着Y106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至44个,比对照组菌落数目减少44.3%,表明在土壤中Y106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表明,Y106菌株可使盆栽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从76.47%下降至52.94%.因此,短小芽孢杆菌Y106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团对石河子棉花所提供的棉花杂交种“102”F_1代,“102”F_2代、“127”F_2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认为“102”F_1代、“102”F_2代杂交种具有早熟、丰产、品质好等特点,完全适合石河子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新陆早一号较理想的替代种.  相似文献   

11.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液氨施入土壤后,不仅促使土壤发生理性变化.同时还导致土壤生态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可以减少土壤致病菌的初始接种密度,因而达到抑菌控病的效果,尤其对棉花生产上的“难治”或“不治之症”棉花黄萎病(Vertic为illium dabliae)的抑菌控病效果明显.这已为室内皿测和纸钵、盆栽试验及大田生产调查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进棉花新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团种殖的早熟抗病、优质、高产 的棉花新品种(系),为发展我团棉花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97-65是由农七师农科所育成,1999年引进我团试种,2000年、2001年进行对比试验大田示范,综合表现良好,已成为我团棉花的主栽品系.现将97-65棉花品系的特性及栽培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缩节胺的不同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试验 ,结果认为缩节胺可减轻黄萎病的发生程度 ,具有抗病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陆早13号(97-5)是由新疆兵团农七师奎屯农科所育成,1999年引进我团试种,2000年--2002年连续三年进行小区品种对比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早熟性、抗病性良好,衣分高,纤维品质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通过比较筛选成为我团棉花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用7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在盆栽和田问小区试验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它们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几丁质(蟹壳粉)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盆栽和小区试验中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2.21%和62.26%;豆秸粉和绿肥(新鲜油菜叶腐熟物)也有较好的防效,在盆栽和小区试验中均达到50%以上。田问小区的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后根际微生物群体数量显著增加,种类增多,区系组成更加复杂,而且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和放线菌比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种棉花新品种(系)在我团的试验示范、观察各品种(系)不同的生育性状,从 中筛选出适合我团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棉麻研究所于一九六○年从营口县汤池地区草炭土中分离出一种放线菌——抗生菌“507”。“507”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与“5406”基本相同,其特点是:抗克性强,对棉花苗期病害及枯、黄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九六一年他们用“5406”、“G4”、“507”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结果:发病率分别为19.7%、17.6%、6.2%。一九六三年再次以“507”作基肥(每亩施棉籽饼66斤)和  相似文献   

20.
日前,针对制约棉花生产的世界性难题黄萎病,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成功了转基因棉花抗病抗逆品种,有望从今年开始让天津市郊百万亩棉花生产彻底摆脱棉花“癌症”——黄萎病的困扰。农业专家介绍,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天津棉花种植面积达百万亩,黄萎病发生率高达80%,一般减产在10%左右,严重减产可导致绝收,给广大棉农造成极大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