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规模化猪场先后2次选非免疫耐受的猪瘟抗体效价≥1∶256的同日分娩母猪各10头所产10窝仔猪中各选3头进行试验,每次各30头仔猪。首先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合适首免日龄试验,结果仔猪乳前母源抗体均为0,吮吸初乳后母源抗体快速上升,15日龄达到峰值,合格率100%,20、25、30、35、40日龄逐步下降93.3%、86.7%、66.7%、33.3%、0%;其次用1、2、4头份首免量分3组进行合适首免量和二免日龄免疫试验,结果血清抗体效价合格率首免后15 d均为100%,25天1头份80%,2、4头份100%,35、45天20%、40%、50%和10%、30%、60%,55天50%、80%、100%,65、75天20%、40%、50%和10%、20%、40%。提示30日龄首免较合适,首免4头份免疫效果较佳,二免时间为55~60 d。  相似文献   

2.
4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为黄芪多糖试验组,每组10只,置于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在第5日龄时对Ⅱ-Ⅳ组每只鸡分别颈部皮下注射0.1mg、0.3mg和0.5mg黄芪多糖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d,并于第7和21日龄时采用滴鼻、点眼的方式给各组鸡接种新城疫Lasota弱毒疫苗,用β-微量法检测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免疫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Ⅰ组)差异显著,其中以黄芪多糖0.5 mg/只时为最佳使用剂量。由此可见,黄芪多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明显增强对鸡新城疫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成都、江油、中江三个养鸡场的六批次,具有不同水平母源抗体的11450只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1日龄滴鼻首免,Ⅰ系苗20日龄饮水二免,经过鸡群定期检测血清HI抗体效价和攻击强毒保护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能在长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抵抗力,Ⅰ系苗饮水免疫后,经长期观察,未见免疫鸡群与同群感染哨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本次扩大试验表明:雏鸡采用Ⅱ系,Ⅰ系疫苗早期免疲,效果确实,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具有生产实用价值。作者并结合大量研究文献论证了早期免疲的应答机制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择90只1日龄星杂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7、14、21、28、35、42、49日龄时分别胸肌注射无菌处理过的兔圆小囊抗菌肽0.1、0.2、0.3、0.4、0.5、0.5、0.5mg,对照组同时分别注射相同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常规免疫后,分别于第7、14、21、28、35、42、56日龄采血分离血清,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随机抽取10只鸡的血清进行血凝抑制实验(HI),分别测定NDV和AIV血清抗体的血凝抑制效价。结果显示:实验组NDV和AIV血清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兔圆小囊抗菌肽可显著提高鸡新城疫弱毒苗及禽流感灭活苗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藏药绿萝花水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藏药绿萝花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L9(34)正交设计试验所获得的绿萝花水萃取干膏制剂为研究材料,以N2Hmice小白鼠为研究对象,以Con 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CK-8法)、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及巨噬细胞吞噬试验为研究方法,以(SI)刺激指数、(HI)新城疫抗体效价、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检测指标,探讨不同剂量绿萝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绿萝花能够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其增强作用极显著优于空白组;低、中剂量绿萝花组具有促进小鼠血清ND抗体产生的作用,作用显著优于空白组;低、中剂量绿萝花组具有促进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作用显著优于空白组.研究结果表明低(1.08g/次/d,7d)、中(2.16g/次/d,7d)剂量绿萝花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科学的鸡新城疫免疫程序,对1~28日龄的土杂肉鸡和罗曼蛋鸡进行新城疫母源抗体的检测,并对两种雏鸡接种新城疫冻干疫苗和油乳剂疫苗后的HI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均达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肉鸡11日龄后降低到5.2log2以下,蛋鸡28日龄后降低到4.3log2以下。分别对肉鸡在12日龄时进行首免,蛋鸡在11日龄时进行提前首免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根据试验所用的免疫方案,可有效预防鸡新城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科学的鸡禽流感免疫程序,对1~28日龄的土杂肉鸡和罗曼蛋鸡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以及对雏鸡 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疫苗后的HI抗体水平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两种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均达最高值,然后 逐渐下降;肉鸡11日龄后H5、H9抗体滴度分别降低到4.2log2和4.3log2以下;蛋鸡28日龄后H5、H9抗体滴度分别降低到 4.2log2和4.8log2以下;分别对肉鸡在11日龄时进行首免,蛋鸡在7日龄时进行提前首免后均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 根据试验所用的免疫方案,可有效预防鸡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通过对1000羽试验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的连续检测和攻击强毒试验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的保护力,至100日龄时保护率仍可达80%,而对照鸡在30日龄时保护率即降至0。Ⅰ系苗饮水二免后,经80天观察,未见鸡群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二免后3天采取免疫鸡和同日龄同群感染鸡的脑,肺脏、脾脏,腔上囊和血液分别作成匀浆接种9日龄鸡胚,未能分离到Ⅰ系病毒。关于新城疫苗免疫应答的形态学变化,国内外尚乏报道,本试验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注意到雏鸡首免和二免后各个时期的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和气管,肺脏,肝脏及肾腔等器官的免疫应答表现,特别在Ⅰ系苗二免后,更为明显,免疫后淋巴母细胞和浆细胞的增多反应了HI抗体效价提高的相关免疫状态,气管和肺脏次级支气管上皮下淋巴细胞的大量集聚和形成淋巴小结是另一突出特点,提示采用滴鼻和饮水免疫途径可以诱导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增强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试验表明:1日龄雏鸡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效力可靠,安全,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在形态上对免疫效力予以佐证,结合文献论证了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在抵抗新城疫强毒感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定了6窝母猪免疫后产小猪0、1、7、14、21、28、35、42日龄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首免、二免免疫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28~35日龄首免后21日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28日后达到峰值86.7%,一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5个月后已不能保护,种猪此时须再次免疫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10.
醛化猪红细胞在犬细小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摸索了猪红细胞(PRBC)用戊二醛醛化的条件,并将新鲜PRBC与醛化PRBC在犬细小病毒HA和HI试验中作了对比。结果发现:用5%PRBC与5%戊二醛,按4:1的比例,在16—18℃作用1.5h或用5%PRBC与2%戊二醛,按5:1的比例,在4℃作用2.5h后的PRBC对犬细小病毒均保持有一定的血疑敏感性。在4℃冰箱中保存6个月,仍可用于犬细小病毒HA和HI试验。因此,可减少试验时的采血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对小鼠、新西兰兔的多点皮内注射及肌肉注射 ,然后测定其抗体效价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性能。结果 小鼠在免疫 7d后开始产生抗体 ,两周抗体阳性率为80 % ,四周抗体阳性率达 10 0 %。新西兰兔从第二周后开始产生抗体 ,第三周达到高峰 ,抗血清在 1∶6 4 0 0稀释度的阳性率达 4 0 %。结论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免疫动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戊肝疫苗对人体的免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CDV,CPV,CAV三联DNA疫苗的实验免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是引起犬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犬的健康,基因疫苗具有安全和克服幼犬母源抗体对主动免疫干扰的优点.根据CDV的H基因、CPV的VP1基因、犬2型腺病毒(CAV-2)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用PCR或RT-PCR方法扩增克隆目的基因,分别构建了pIRCDV-H,pIRESVP1和pcCAV-F 3个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了序列验证,用3种免疫质粒经纯化后混合对15只犬进行免疫,所有接种混合基因疫苗的犬,2次免疫后即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攻毒后大部分犬能抵抗3种强毒的攻击,对照犬发病严重,证明所构建的核酸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动物免疫去势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以EDC.HCL为偶合剂,将GnRH-a与BSA连接为复合物,再加入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抗原乳剂;给16只兔子分三组注射不同剂量的抗原,用间接ELISA法测定GnRH抗体效价.结果:制备的GnRH-a抗原为乳白色均匀悬液,物理化学性状稳定良好,安全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以50μg/mL、100μg/mL、150μg/mL剂量的抗原乳剂分别对3个实验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各组动物均在免疫后两周内检测到GnRH-a抗体,并第4周左右达到高峰,ELISA效价分别为1∶800、1∶1600和1∶1600,说明100μg/mL、150μg/mL剂量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价致相同,故实践可用100μg/mL的剂量.但抗体达到高峰后持续时间短,下降很快.结论:GnRH-a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了延续抗体的高峰水平,有必要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本繁育饲养基地正常Beagle犬血液中主要微量元素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基础数据。方法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60只(雄性30只,雌性30只),6—8月龄,体质量6.5—8.5 kg,前肢内侧隐静脉采血,使用TC-3010A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血液中锌、铁、锰、钙、镁、铅、铜、镉等8种微量元素,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得出了雌雄Beagle犬血液中锌、铁、钙、镁、铜、铅六种微量元素指标参考值的均值及标准差,未测定出锰和镉。结论血液中铁、钙、铅指标雌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锌、镁和铜指标雌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鸭副黏病毒GSFY株(A苗)、GSBY株(E苗)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NH株(N苗)油乳剂灭活疫苗对7d、14d和21d的美国野水鸭分别进行不同剂量和不同次数的免疫,检测各实验组鸭的HI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美国野水鸭分别免疫后,HI抗体A苗21d和E苗14d时分别达4.55log和5.27log以上,维持时间为35~42d以上。N苗除3次免疫组21d时达到4.0log以上维持时间21~28d外,1次和2次免疫组均不能达到4.0log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对美国野水鸭作I型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尤以3次免疫为佳.3个不同来源毒株的灭活疫苗以GSBY株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 Lentiviral vector,LV) 对犬生殖细胞的转染,为基于LV 的精子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 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睾丸打点注射法,向比格犬两侧睾丸分别注入滴度为5 × 108、1 × 108、2 × 107 TU /mL 的 慢病毒液组成3 个剂量组,每点注射量为每只犬0. 2 mL。于注射后第2 周开始采集精液,通过精液DNA 的PCR 检 测和精子荧光镜检评估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结果1) 在高剂量组,整 合并表达GFP 基因的精子于第4 周首现并持续至第17 周; 在中、低剂量组于第5 周首现,分别持续到第14 周、12 周。2) GFP 表达的高峰期在注射后第7 周~ 10 周。3) GFP 表达于整个精子,以顶体后区和精子尾颈部表达最强。 4) 注射后第2 周~ 6 周,中剂量组犬采精困难,高低剂量组犬精子畸形率有上升的趋势。5) 在GFP 表达的高峰期, 绿色荧光精子的百分率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3. 33% 、35. 53% 和4. 55% ,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基于LV 的 精子介导转基因法( 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 可成功获得转基因犬精子,转基因阳性率、表达的强度与 持续时间与慢病毒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 按《 中国药典》 三部( 2015 版)方法进行 BALB / c 小鼠异常毒性试验。 免疫原性试验将 BALB / c 小鼠随机分为 2 组,试验组每只小鼠肌肉注射 0. 1 mL 测试疫苗,空白对照组注射 0. 1 mL PBS。 接种后连续观察 49 d,每天记录动物的活动、饮食及体质量情况。 分别于接种后 0、14、28、35 和 49 d,采血并分离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 抗体水平。 结果 异常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该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对小鼠的生长无影响,符合《中国药典》 三部( 2015 版)判定标准。 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BALB / c 小鼠免疫后 28 d,血清抗 A( H1N1) pam09 和 A( H3N2) HI 抗体阳 转率均达到了 100% ;免疫后 35 d,抗 B( Victoria 系) 的抗体阳转率达到 70% 。 BALB / c 小鼠抗 A( H1N1) pam09、A ( H3N2)和 B( Victoria 系)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 结果表明,该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免疫, 即能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结论 该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 BALB / c 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感染实验小鼠对乙肝疫苗效价评价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经口灌胃MNV,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第三部乙肝疫苗效价测定方法,将乙肝疫苗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免疫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于免疫后第7...  相似文献   

19.
The coding regions of Ag85B MPT-64, and ESAT-6 secreted proteins were cloned initially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JW4303, then transformed to E. coli Top 10 strain for plasmid DNA extraction and further analysis. Plasmids containing the right insertion were sequenced to confirm their identity. COS7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a mixture containing serially diluted plasmid DNA encoding three secreted proteins and Lipofectin (Gibco). The supernatants and pellets prepared from various cell lines were run on SDS-PAGE g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proteins in COS7 cells were demonstrated by immunoblot using polyclonal or monoclonal antiserum of M.TBH37Rv. 21 days after first vaccination of C57BL-6 mice by all thre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ng vectors, antibody titer for Ag85B reached 1∶3200. 21 days after second vaccination, the antibody titer reached 1∶102400. The highest antibody levels induced by multivalent vaccines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were equal to or even greater than the highest antibody levels of single DNA vaccine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fter third injections. Antibody titer of MPT-64 was 1∶50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and it reached 1∶200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No antigen-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ESAT-6 was detected in sera harvested from immunized mice 21 days after both injections. Antigen-specific IFN-g level of Ag85B was 110 pg/mL while no antigen-specific IFN- g level of ESAT-6 and MPT-64 was detected even after third injections. To our knowledg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tudies of polyvalent recombinant DNA vaccines against TB were carried out in C57BL-6 mice.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ultiple DNA vaccines could be used to enhance protective responses against M.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