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研究三爪结构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与DNA的作用方式,合成了新型三爪结构配体——三[(5-亚甲基-8-羟基喹啉)氨基乙基]胺及其5种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光谱和TG-DTA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UV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REL(NO3)2]NO3.4 H2O(RE=Eu,Tb,Nd,La,Ce),其中2个硝酸根以双齿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总配位数为10;配合物与CT 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导电聚苯胺衍生物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导电聚合物聚N-[5-(8-羟基喹啉)甲基]苯胺(PNQMAn),对本征态和盐酸掺杂的聚N-[5-(8-羟基喹啉)甲基]苯胺在溶液中与Al^3+形成的配合物的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QMAn无论掺杂与否,在溶液中与铝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稀土配合物在催化剂[1]、电化学[2]、荧光探针[3]以及生物活性[4~5]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因此近十余年来对该类配合物的研究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三脚架配体对金属离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主体分子,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三脚架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形式及性质的研究却很少[6],为此,我们合成了三脚架配体1,1,1-三[4′-(2-氨基-6-甲基吡啶)甲酰基-2′-氧杂丁基]丙烷(L)及其稀土苦味酸盐的配合物,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谱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在乙醇体系中,由硝酸铋和8-羟基喹啉(HQ)反应,合成了[Bi(NO_3)Q_2]·H_2O铋(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45 04(13)nm,b=0.819 6(4)nm,c=2.071 8(10)nm,β=118.406(5)°,V=3.651 9(3)nm3,Z=8,F(000)=2 192,μ(Mo Kα)=9.698 mm-1.测定了配体、标题配合物及铕掺杂(摩尔分数:5%,10%,15%,20%)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无论是标题配合物还是铕掺杂的配合物均显示配体的荧光,既没有铋离子的特征发射,也没有铕离子的特征发射.说明配合物的荧光是配体的荧光;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于配体,说明金属离子对配体的荧光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1,1′-二甲酰氯二茂铁与双(8-羟基喹啉)联苯胺席夫碱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得到了二茂铁-8-羟基喹啉型缩聚物,再与不同金属离子(Co,Ni,Cu)配位,获得了一类新型的聚二茂铁-双(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差热分析(DSC-TGA)、X射线衍射(XRD)及荧光光谱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位金属参与后,提高了缩聚物的热性能.XRD研究表明配体与金属配合物均呈现短程有序的微晶态.配体和配聚物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化合物的发射谱出现在425-550 nm之间,并且呈现三重荧光性质,在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其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苯基-8-羟基喹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苯基-8-羟基喹啉可与锂离子以1:1的比例形成配合物;对比研究了2-苯基-8-羟基喹啉锂和8-羟基喹啉锂的荧光性质,前者的荧光发射峰位置较后者红移了37 nm.从而说明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π共轭的程度,使HOMO-LUMO之间能隙变小,引起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7.
由于稀土配合物在催化剂^[1]、电化学[2]、荧光探针[3]以及生物活性[4~5]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因此近十余年来对该类配合物的研究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三脚架配体对金属离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主体分子,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三脚架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形式及性质的研究却很少^[6],为此,我们合成了三脚架配体1,1,1-三[4’-(2-氨基-6-甲基吡啶)甲酰基-2’-氧杂丁基]丙烷(L)及其稀土苦味酸盐的配合物,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谱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表征8-羟基喹啉-2-醛-苯甲酰腙Cu(Ⅱ)配合物(2a)和8-羟基喹啉-2-醛-对羟基苯甲酰腙Cu(Ⅱ)配合物(2b),利用黏度滴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2a和2b均为良好的DNA插入试剂,它们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62×106 L·mol-1和6.934×106 L·mol-1,均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2个基于5-(3-氨基苯基)四唑(apt-)配体的金属配合物[Pb2(phen)2(H2O)2(apt)4](Ⅰ)和[Zn2(phen)2(apt)2(N3)2]·H2O(Ⅱ),并进行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能的测定.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均呈现双核的分子结构,其中配合物Ⅰ中1对apt-离子连接2个独立的PbⅡ八面体,配合物Ⅱ则由2个对称的叠氮离子连接2个中心对称的ZnⅡ离子,2个双核分子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拓展形成二维超分子层.此外,2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表现出由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的荧光发射峰,表明其在荧光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1-巯基-3-甲基-4-丁基-5羟基嘧啶(HSQ)与α-氯乙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体1-(2′-硫代乙酸)-3-甲基-4-丁基-5-羟基嘧啶(HL);又用该配体与氯化稀土反应制得了4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与化学分析,IR,UV,~1HNMR,摩尔电导,热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浓度在200~50mg/L 时,有一定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蓝色荧光有机染料DSA-Ph作为客体材料,将其掺入主体材料BUBH-3中,制备了高效率色稳定的单发光层掺杂结构的蓝色有机荧光器件.当DSA-Ph掺杂质量比为3 wt.%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4.17 cd/A,对应色坐标为(0.161,0.286),亮度为5 038 cd/m2.当电压为14 V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6 160 cd/m2.另外,亮度从907 cd/m2增加到14 680 cd/m2过程中,其色坐标从(0.163,0.287)到(0.159,0.281),变化量ΔCIExy仅为(0.004,0.006).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丙酮作用溶剂,1-[二-(4-氟苯)甲基]哌嗪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得到2-[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酸乙酯(1),(1)与水合肼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反应得到2-[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酰肼(2),进一步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2-[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酰肼(2)与取代芳香醛和酮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3(a-d).合成的4个目标化合物通过熔点测定和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季戊四胺与2-醛基吡咯合成了2,4,8,10-四氮螺[5.5]-3,9-二(2-吡咯基)十一烷(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相关晶胞参数为:a=8.386(2)(A),b=10.541(3)(A),c=0.779(3)(A),α=87.274(10)°,β=8...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2-二[5’-(2’-甲酰呋喃基)]丙烷(1)分别与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2)和N,N'-(3-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进行缩合,得到[2+2]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2,并采用元素分析、1HNMR、IR和质谱手段对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L2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4,4'-二环己二酮单缩酮与季戊四醇反应,分别制得化合物3,15-双{8-(1,4-二氧杂螺[4.5]癸烷基)}-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1)和3,15-聚{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2),对其^1H—NMR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三螺环中(B,C)原季戊四醇中的cH:不裂分,是个单峰;而A、D环上的CH2(H1,H5,H13,H17)受手性轴的影响而裂分成多重峰(如无手性轴的影响应为三峰).表明手性轴对手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轴的外侧,对中心影响较小.所获结论对不对称合成中进行手性催化剂和手性固定相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2-羟基萘醛、三乙撑四胺与ZnSO4·7H2O或NiCl2·6H2O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Schiff碱的配合物,即[ZnII(L1)(H2O)](1)(H2L1=N,N’-二-(2-羟基萘甲叉基)乙二胺)、[NiII(L2)]Cl·H2O(2)(HL2=9-(9-萘甲叉基,3,6,9-三氮杂壬基)-3,4;7,8-二-(1,2-萘并)-2,6-二氧,9-氮-二环[3,3,1]-3,7-庚二烷)和[NiII2(L3)(Cl)2](3)(H2L3=N,N′-二-[(2-羟基萘甲叉胺)乙基]吡嗪).晶体结构分析揭示:这些配合物中的Schiff碱配体都经历了由金属离子主导的重构,从而例证了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此外,荧光分析表明:1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胺基乙酯衍生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使用2-乙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Whol-ziegler反应得到2-(1-溴乙基)吡啶(2),再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盐缩合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3),化合物3与2-取代胺基乙醇在二丁基氧化锡催化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胺基乙酯(4~12)。采用通道式水迷宫法测定了化合物(5,6,10)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合物6和10对400 mL/L乙醇所致小鼠学习记忆再现困难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8.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5-[8-(丁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a)和5-[8-(辛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b),通过IR、UV-Vis、1 H NMR和MS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400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6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均以311nm光激发,分别在420,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9.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开放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青龙衣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Lo Vo)对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从青龙衣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1-(4'-甲氧基苯基)-7-(3'-甲氧基,2'-羟基苯基)-3',4'-环氧-3-庚酮[3',4'-epoxy-1-(4'-methoxylphenyl)-7-(3'-methoxyl-2'-hydroxyphenyl)-heptane-3-one](2),正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al)(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醇[1-(4'-hydorxyphenyl)-7-(3'-methoxy-4'-hydorxyphenyl)-hepta-3-ol](4),4,6-二羟基-3,4-二氢-1-萘酮(4,6-d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one)(5),胡桃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6),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香草酸(vanill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香草醛(vanillin)(11).化合物5、10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35μmol/L.化合物8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58μmol/L.化合物2、3、6和7对个别肿瘤细胞有作用,其他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1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10,11为属内首分,化合物5、8和10均具有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多氮杂环配体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和[2,3-f]吡嗪并[1,10]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Zn(DPPZ)2SO4]·2H2O(1)和[Cd(Pyphen)2Cl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7.500 7(9),b=7.234 4(5),c=23.182 2(14),β=94.942(5)°,V=2 924.1(3)3,Z=4;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8.509 8(17),b=12.524(3),c=22.683(5),β=95.31(3)°,V=2 407.0(8)3,Z=4.配合物(1)和(2)均为零维结构单元,配合物(1)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的配位单元之间通过Pyphen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