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巍  李洁  石蕾 《科技信息》2012,(26):425-425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共17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例胰腺癌患者在住院或随访期间死于原发病,12例诊断为慢性胰腺炎,2例诊断为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其中5例经外科脾切除治疗,随访2-3年未再因出血就诊,4例在随访期间再次出血,有1例死亡,其余4例未再出血。结论: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能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6年确诊的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呕血4例(4/6),黑便6例(6/6),贫血6例(6/6),脾大6例(6/6).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均行胃镜、B超、CT检查.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所治疗的90例早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90例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n=45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对照组(n=45,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白细胞水平、血尿淀粉酶、胃肠通气、进食、症状缓解、总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同时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清胰汤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早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可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4.
急性胆系感染多源于胆道逆行感染。临床以发热、胆绞痛、黄疸、厌食为突出特点。胆总管与胰腺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所以急性胆系感染的常见合并症是急性胰腺炎。临床以中上腹胀痛连腰背部比较突出,我院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三年四年中,共收治急性胆系感染76例,此类病患临床属急症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76例急性胆系感染病患者,有68例血清淀粉酶增高,占89.5%,因为上腹部饱胀,压力增高,胃酸容易经十二指肠向胰管逆流,激活胰酶,使临床经过更加严重,易于继发胰源性腹膜炎和坏死性胰腺炎。对此类患者一船治疗原则是…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药利胆清胰汤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胆清胰汤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7.50%相比明显较高(P0.05)。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利胆清胰汤进行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促进血清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年来经临床证实的4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 emotion6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10mm,其中42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①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42例;②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③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④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8例;⑤假性囊肿形成5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胰腺炎,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糖尿病患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采用胰高血糖素刺激C-肽释放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表明:在本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及胰高血糖素刺激6min后血浆C-肽值差别明显;胰高血糖素刺激C-肽释放试验是一种简单可行、方便、重复性好的判断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性脑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性脑病系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此病病因尚不明了,因此多做此方面的病理统计,对临床治疗该类病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胆道结石为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但非结石性慢性胰腺炎—原发性慢性胰腺炎也是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一常见病因,迄今尚未引起重视,早年国外文献对本病陆续有所报导,大部分病例均经剖腹探查或/和尸检证实,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有所增加,1977年 Scott 等氏采用经十二指肠纤维镜进行逆行性胰胆造影等法检查一组原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现并发肝外胆道梗阻,胆汁郁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血粘稠,血液粘稠时,不能够有效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此时组织细胞就陷于缺氧状态.缺氧时,细胞生产不出足够的能量供生理需求.能量是生命体的根本,如果产生的能量不足,一方面组织细胞不能很好完成自身的使命,引起局部病变;另一方面,机体会试图动员所有的手段帮助组织细胞生产足够的能量.我们假设机体能够动员的手段有3个1、增加氧气供应;2、增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向血液里投放更多的燃料(主要是葡萄糖);3、增加胰岛素分泌,帮助组织细胞获得更多的燃料.由于血粘稠问题,增加氧气供应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只能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分泌.向糖尿病演进的初期,一方面肝糖原的分解非常活跃,说明胰高血糖素的势力非常高涨;同时身体依靠高水平的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值(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这些事实证明这种假说是成立的.高血糖会增加红细胞的缗线状凝聚,同时还促发纤维蛋白原的活性,这些会进一步恶化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缺氧导致高血糖,高血糖导致进一步缺氧,两者交错在一起的恶性循环最终必然导致糖尿病.但是并非所有组织缺氧会演进为糖尿病,如单纯的高血压、脑血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粘稠情况.其原因可以在胰岛素分泌机制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机制上找.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及弥漫性上腹疼痛、呕吐,均伴有血、尿胰酶及淀粉酶增高.CT检查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31例;密度改变18例;胰腺包膜改变11例;胰周间隙渗出26例;肾旁筋膜增厚及脾肾间隙模糊32例;并发假囊肿7例;少量腹腔积液4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及炎症累及范围显示细微、准确,其有效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具有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刘永锋等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方法,可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但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我国开展胰肾联合移植较少,仅开展了50余例手术。该课题自1992年开展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成功施行了13例胰肾联合移植,数量为全国最多,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随访证实病人完全摆脱外源性胰岛素,慢性并发症得到部分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组(32例)与非糖尿病组(40例)患者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长短,进一步观察患者对自身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及这种认识对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P<0.05),其疗程明显延长.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由于患者在感染前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良.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迁延.要注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糖的控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感染、处理病灶.  相似文献   

15.
王伟  项和平 《科技信息》2011,(35):I0466-I0467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病,大多数症状较轻,但是约20%患者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合并有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而器官功能衰竭是胰腺炎主要死因.因此早期预测器官功能衰竭非常重要,腺泡细胞内胰酶活化,胰腺自身消化,胰腺实质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但是反应过度将激活全身炎症介质并导致早期器官功能衰竭。在促炎反应同时,抗炎因子及特异性炎症因子抑制物随之代偿性产生,这些抗炎反应过度代偿,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机体容易继发性感染。目前,胰腺炎没有特效药,但系统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衰竭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特异性药物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诊治方法及预后,更好地掌握SAP的诊治方案。回顾性总结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内科转科期间连续收住的34例SAP患者的一般数据、具体诊断和治疗情况、预后等相关资料,分析SAP最佳诊疗方案和影响预后因素。34例SAP治愈15例,好转17例,病例中并发低钙血症6例,ARDS 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2例。SAP病因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的基础,加强抑酸、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肠外营养、维持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联合中药可有效减少胰腺渗出,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合并肝损害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程及预后。结果8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58%,且由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肝功能指标比较,ALT、TBIL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中MAP组与SAP组、死亡组与存活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是TBIL、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害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和病死率增加。结论要重视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肝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合并肝损害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程及预后.结果 8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58%,且由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肝功能指标比较,ALT、TBIL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中MKP组与SAP组、死亡组与存活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是TBIL、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害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和病死率增加.结论 要重视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肝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分为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其中 ,重症胰腺炎占 2 0 %左右 ,病情发展迅猛 ,并发症发生率 6 5 % ,死亡率 30 %~ 5 0 % [1 ]。实践证明 ,成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 4 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的诊治经过 ,总结其护理经验和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 990年 8月至 1 999年 1 1月共收治急性胆性胰腺炎 4 8例 ,其中男性 1 9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5 5 .76岁。4 8例中 ,手术治疗 4 3例 ,非手术治疗 5例 ;重症胰腺炎 35例 ,其中 30例行急诊手术 ,5例行非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近70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1例,8例痊愈,2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3例死亡。非手术治疗75例,73例痊愈,5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2例,2例死亡。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