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特色鲜明的一个支系,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在现代社会,客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基于百度指数,以“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话”、“客家菜”、“客家围屋”为检索关键词,对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总体较高,“客家菜”与“客家围屋”网络关注度年度的增长过程变化幅度较大,“客家话”与“客家人”网络关注度的增长过程较平缓,“客家山歌”网络关注度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客家人聚居的省(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客家人聚居的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的客家文化传播中,应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开发有利于客家文化传播的网络应用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求生存、争发展的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陆川作为广西较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本文列举了陆川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开发内容,分析了陆川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陆川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在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摇篮地位,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和特征。本文以赣南这一客家人聚居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和风俗作为两个主要指标,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了区域划分尝试。试图从一个地理学者的视角来反映赣南客家文化地理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粤东北和闽西一带.客家人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在历次的大迁移中吸收了客居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意示着客家人的历史、现实与思维.  相似文献   

6.
首次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与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联系起来,阐明非凡的客家"中原情结"及其蕴含的创新精神,客家人传承中原农业文明及其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走向,客家建筑礼乐中的中原文化因子以及对"和"的崇尚,从而展示强大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条分支,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的迁徙史。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是客家人的大本营,人口数量之多,文化底蕴之深以赣南为最。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韵学》中认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作客他乡,并以之为家者,即谓客家。客家先民共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迁徙。这为独具一格的赣南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赣南民间美术呈现多地域、多时期、多种文化融合的独特形态,这有赖于客家迁徙过程中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9.
丘逢甲是一位客家人,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他的一生。他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家学、客家乡贤、客家人文与自然景观以及客家人乡土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资平以客家为题材的小说描绘了居住在山乡和侨乡的客家人,特别是客家妇女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现了客家人既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它渗透着浓浓的、清新质朴的自然气息,体现了客家人亲近自然、歌唱自然和呵护自然的山歌创作,传达着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3.
程贤章的新作《围龙》是客家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具体表现在:作者对客家文学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作品深入挖掘客家人的本质,表现了客家人的“人性”、“人情”;作者致力于经典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普遍重视楹联,喜欢楹联,千百年来客家楹联继承并弘扬了客家人优秀的文化传统,昭示了客家民系的精神.新时期以来,客家楹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扩展取材范围,增大表现功能,反映了客家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5.
以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为着眼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念。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谱所载的家规家训,是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之总结,是客家人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谱所载的家规家训,是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之总结,是客家人价值观的体现.本文从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为着眼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客家人的“父亲”称谓有一个“指称族,”这些指称与客家人的名讳传统有关,从指称的语言编码方式看,还可以窥探到客家文化的某些底层,以及客家的父权或男权思想的孑遗。而“爸爸”指称的引入,则是现代文明对客家传统称谓文化的入侵和颠覆,它消解了父权或男权的威严,同时标志着新型人伦思想有待在客家地区得到全新确立。  相似文献   

18.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9.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绚丽多姿的客家文化,这为赣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在赣南开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时,客家文化的保护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保护赣南客家文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客家的起源     
19世纪中叶至 20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组织、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的探讨入手,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居民迁移到南方汀州、赣州的后裔,有着北方血统。由于生活在崇山峻岭、与世隔绝、远离交通要道的环境中,大约到了宋代,在习俗、方言上形成一个同质族群,并和广府人、福佬人区分开来了。以后有关客家问题讨论的大多数领域,如客家界定、客家人血统、客家形成、客家迁移与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妇女能力与地位、客家人祖先崇拜、崇文重教的特征等等,本文也有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