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羽绒/羽毛集合体为研究对象,测试评价不同含绒率条件下羽绒/羽毛集合体的蓬松、压缩、保暖和透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羽绒/羽毛集合体的蓬松度和保暖性随含绒率的提高而提高,但含绒率达到75%后其蓬松度和保暖性变化不明显;集合体的透湿量在含绒率从0%增加到15%时迅速提高,而后随含绒率的提高缓慢提高;集合体的厚度在压强增大的开始阶段快速下降,而后随压强增大其厚度减小幅度减缓.羽绒/羽毛集合体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羽绒和羽毛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流成网并结合热风黏合法制备了4种不同混比的香蒲绒及木棉高蓬松絮片,测试评价了絮片的结构参数和压缩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制备的絮片中纤维随机排列,纤维间由ES纤维(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熔融黏结,絮片孔隙率高达90%以上.利用KES-FB3压缩测试仪测试,结果发现,香蒲绒/ES(80/20)絮片压缩功为15.52cN·cm/cm~2,而木棉/ES(80/20)絮片压缩功为17.36cN·cm/cm~2,香蒲绒/ES(80/20)絮片压缩回复率为46.32%,略大于相同混比的木棉/ES絮片压缩回复率,絮片中加入低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对絮片压缩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环境湿度和外加压力作用后木棉纤维的中空压缩状态,采用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s)压缩仪分析测试干处理和湿处理以及外力联合作用后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干燥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压缩弹性优于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经外力作用后干燥和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蓬松度均有所下降,但干燥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内部空隙和纤维圆中空结构的损失要小于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试验可用于间接评价木棉产品中木棉纤维的中空状态及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6种不同条件,利用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木棉/棉混纺纱线,观察并测试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外观形态、化学组成、纱线质量损失、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浸润性能指标,评价超声波纯水处理工艺对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后,纱线中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木棉/棉混纺纱线质量损失率约为6%,主要为木棉脆断后产生的短绒,木棉纤维中空度有一定的回复,纱线变得蓬松,强力损失严重,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均显示拒水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羽绒物理性能分析,归纳了羽绒的物理性态与其服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服装对人体的舒适性及羽绒的结构特性,计算出羽绒服在一定穿着状态下人体感觉舒适时的最佳充绒量.对于羽绒企业进行定量生产及提高羽绒产品的服用性能将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天然羽绒集合体的有关性能。在研究中,采用先进的电子式压缩弹性仪和热传递测定仪,测定集合体在不同含绒率、填充量条件下与压缩性能、热传递性能间关系,为合理选择含绒率和填充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对非织造材料保暖性能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结果表明: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时间对其保暖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影响最小;获得木棉/ES非织造材料最优保暖性的工艺条件为成型时间10 min,m(木棉)∶m(ES)=30∶70,成型温度12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新方法制作的木棉浮力材料的浮力性能.由于不均衡的结构导致浮力变小,因此研发了由空气梳理法和机械混合法联合制造的新型木棉浮力材料,并比较了这种材料和手工铺絮木棉浮力材料的浮力性能.同时,研究了新方法中切断、加热、形成木棉浮材的一步法过程对浮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切断会导致浮力损失率的提高,其余对浮力性能都没有影响.这种新的加工方法可以改善木棉集合体的浮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苯基异氰酸酯(PI)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ODI)对超细羽绒粉体进行表面疏水化改性,制备了不同羽绒粉体含量的超细羽绒粉体/天然橡胶弹性体共混膜.分析了粉体含量及不同改性剂对天然橡胶共混膜吸水性能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的添加提高了共混膜的吸水率,与未改性粉体相比,PI和0DI对粉体改性可降低共混膜的吸水率,并提高了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共混膜的弹性模量随粉体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羽绒因具有轻柔、蓬松和低导热系数的优点而成为轻薄保暖服装的首选填充原料.基于微胞式羽绒填充服的微胞结构,探讨了微胞排列密度、微胞形状、微胞厚度、微胞充绒量对羽绒填充服保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胞排列密度对羽绒填充服的保暖性影响为非线性,且条状微胞结构较格状微胞结构羽绒分布离散性小,体积密度小、保暖性好;当充绒量为10g/(30cm×30cm)时,羽绒填充服保暖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10%水溶液,于25℃下,经电引发后在碳纤维表面发生聚合反应。采用FT-IR、~(13)C-NMR、XPS、SME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发生的电聚合反应和成为涂层的高聚物进行了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涂层/碳纤维界面粘合层中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或端聚物。而涂层/基体界面层是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3.
The shrinkage behavior of copoiyester fibers (PEIT) and the ' latent - crimp behavior of side - by - side PET/ PEIT composite fiber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hrinkage rate, the crimp ratio and the crimp rigidity of these fiber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isoph-thalate content of PEIT and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shrinkage in boiling water of the cold - drawn PEIT - A2 fiber appears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PEIT - A3. The shrinkage in dry air of the cold - drawn PEIT - A2 fiber i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PEIT at temperature of 393 K or 413K, but lower at 453K. The crimp rigidity of the PET/PEIT - A: conjugate fiber appears to b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ET/PEIT - A, conjugate fiber. The mechanism of the shrinkage behavior related these fibe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开播,我们进入了一个从标清到高清的过渡期。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解决信号上下变换的问题:基于信号和文件所采取的硬件或软件的具体实现的方法。涉及板卡的结构、运行的模式以及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5.
PTT/PET并列复合纤维的自卷曲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4种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复合纤维的横截面形态、纵向自卷曲形态,测量不同横截面形态和不同线密度的复合纤维的卷曲参数,计算比较单纤维线密度相同但截面形态不同的并列复合纤维的卷曲曲率,以及截面形态相同但单纤维线密度不同的并列复合纤维的卷曲曲率,探明PTT/PET并列复合自卷曲纤雏的卷曲参数与其形态结构之间的联系.主要获得如下结论:4种不同品牌的PTT/PET并列复合纤维的横截面形状互不相同,有圆形、花生形、香梨形多种截面形状;随着横截面长宽比的减小,纤维自卷曲的由率呈下降趋势;相同横截面的纤维,随着单纤维线密度的增加,纤堆自卷曲的曲率相应减小;而不同的纺丝后加工方法会影响自卷曲纤维的卷曲形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易的化学反应,将导电性颗粒Cu_xS引入到聚丙烯腈(PAN)纤维中,可使其体积电阻率ρv达0.08Ω·cm~0.1Ω·cm.通过V-I特性、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以及SEM、X光及XPS等,对导电纤维的导电机理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Down to earth     
Yaalon DH 《Nature》2000,407(6802):301
  相似文献   

18.
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区域管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悬链线立管(SCR)与海床土体的相互作用对立管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运用ABAQUS软件模拟了不同沟槽形状时管道初次侵入土体,得到了土体的p-y曲线.考虑海床土体竖向非线性、沟槽侧向作用力和沟槽回填土的影响,建立了SCR与海床土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立管整体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沟槽形状不同时,土体反力曲线不同,SCR动力响应不同;管土接触面积越大土体的竖向反作用力越大;沟槽土体的回填能减小触地点弯矩幅值,能够调整整个立管的弯矩分布,从而减小立管触地点的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