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酸雨对紫色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和施肥对NO-3-N淋失都有影响。雨水pH值对中性紫色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酸雨pH值越低,土壤中硝态氮淋失越明显;酸性紫色土硝态氮的淋失随pH值的变化不明显;在雨水pH值相同,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顺序为:有机+化肥>化肥>有机>对照。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瀼渡河库湾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逐月监测水体硝态氮、氨态氮、叶绿素a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与硝态氮、氨态氮的关系,结果显示硝态氮与富营养化呈负相关,氨态氮则与富营养化无显著意义,由此表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硝态氮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吸收的主要价态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井灌区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山东省桓台县马桥镇、荆家镇、田庄镇、起凤镇为研究区,利用聚类分析、 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硝态氮含量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Na+型,地下水硝态氮的质量浓度为3.40~46.08 mg/L,平均值为24.67 mg/L,超标率达63.70%;在时空分布上,丰水期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大于其他时期的,中南部、西部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大于东部的;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弱碱性氧化环境有利于硝态氮的形成;研究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农业氮肥施用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人畜粪便随意排放是导致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天童常绿阔叶林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天童常绿阔叶林2007年8月份降雨和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分析8月份全部降水过程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与大气降水中硝态氮含量密切相关,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在一段时间的晴朗天气后,均会呈现较高的水平,而随着连续降雨天数的增加,二者均逐渐下降.干流量是影响干流中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子,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R=0.475,p=2.13×10-12.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干流量对干流中硝态氮含量产生间接的影响.树冠面积作为主要的生物因子,与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树冠面积对植物的吸附能力和干流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温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氮(NO3-:1,10,30mmol·L-1;NH4+:1,5,10mmol·L-1)和不同形态的氮(NH4+和NO3-)分别进行处理20和44d后对翠菊植株、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以验证以下2个科学假设:1)20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有下降趋势;2)44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p<0.01).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硝态氮处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干质量随浓度升高显著下降(p<0.01),但根冠比和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变化;铵态氮处理结果与之相同;相同浓度处理下,尤其是10mmol·L-1的铵态氮对根系抑制作用显著比硝态氮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翠菊对不同浓度氮和不同形态氮的适应性表现为根系形态和生长发育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中南部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和2006年沿横贯河北省中南部的北纬38°带,分别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低平原和近滨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区,采集灌溉机井水样分别为24,120,71和44个,并分析水样中的硝态氮含量.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农区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总体上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没有发生大面积污染,但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异很大;地下水埋深及施肥量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低山丘陵区硝态氮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3.39 mg/L;山前平原区含量其次,平均含量为4.03 mg/L;低平原及近滨海平原区含量最低,平均为0.41 mg/L;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部分样点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污染明显,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硝态氮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硝态氮浓度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提高,生菜的硝酸盐含量随之递增,生物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生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L,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45、94.02、72.81、50.06及5.01 mg/L.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紫杉醇形成的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不同品种的红豆杉外植体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发生率、发生速度、发生状况有所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有较大影响,适量的水解酪蛋白和抗坏血酸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继代培养以25~30天为一代较好,接种量以0.75~1.25m/50ml培养基为宜,薄层层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存在着紫杉醇(Taxol)。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尖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6-BA(6-苄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经过4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4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茎尖.通过比较试验,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反映了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从而初步建立了利用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塑料大棚中进行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配施对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第7天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最高,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在高、中、低三个磷肥水平下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中、低三个氮肥水平下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最佳氮磷配比为:氮375kg/hm^2,磷75kg/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下,观测了夏玉米季两种追氮方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常规拔节期一次性追氮(T1)、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氮(T2)三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在总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两次追氮(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无论在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还是氮肥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追氮(拔节期).因此,在砂壤质潮土区域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更有利于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中华猕猴桃79-1、79-3、79-5优株系的茎段及叶片的愈伤组织在N_6并附加适量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具茎植株,分化率达80%以上,但这种处理不适应于MS基本培养基。实验证明,不同品种类型和株系要求的培养基有所差异。实验程序的简化,为工厂化育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沙培试验,研究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红花芽菜产量,生物学产量,芽菜胚轴长,胚根长,胚轴粗,侧根数及硝酸盐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适宜的硝铵比(50/50)有利于红花芽菜的生长发育,芽菜具有最大生物量;在硝铵比(100/0)和硝铵比氮(25/75)处理下,芽菜鲜重及产量均显著降低,不同硝铵比的氮素营养对芽菜氮素代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幼胚组织培养及其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6个玉米自交系和15个杂交组合的幼胚在不同培养基中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培养,所试材料都能诱导出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并在继代培养中生长正常.使用D icam ba和A gNO3能促进和改善愈伤组织的诱导数量和质量,二者对愈伤组织的良好状态和分化能力的保持具有协同效应.在分化培养基中提高蔗糖的浓度和附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和苗的分化.杂交组合的愈伤组织生长状态遗传了双亲的特点,正反交试验表明,其特征更接近母本.对自交系Z3和Z31进行基因枪转化,PCR及PCR-Sou thern检测证实外源基因的导入.  相似文献   

18.
胀果甘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根段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建立了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测定了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并且研究了接种量、条件培养和激素组合对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来源的愈伤组织最适合作为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的起始培养物;悬浮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 35 g/L;条件培养基的最佳用量为总培养体积的1/3;最适合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是附加了 NAA 1.0 mg/L + KT 0.5 mg/L 激素组合的 MS 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以沙枣叶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两种不同浓度激素的组合,筛选5组培养基进行继代愈伤组织及增殖诱导.结果表明,沙枣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1 mg/L kT1 mg/L 2,4-D 2 mL 25 g蔗糖 6 g琼脂(pH=5.5),诱导率达86.67%;以MS 6-BA 0.5 mg/L NAA0.5 mg/L kT1 mg/L 2,4-D 2 mL 25 g蔗糖 6 g琼脂(pH=5.5)作为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