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学实践就十分注重知识的复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就是知识要经常学习,经常复习。把所学知识转换为技能,才能在实际中运用。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古至今,复习在教学中都是很重要的。高中学习任务重,好的生物知识复习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肖来香 《海峡科学》2014,(8):108-10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在语文教学中,依托乡土“状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数学解题中,解题教学仍是数学课堂的重点环节。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深入反思,以迭“温故”,在“温故”的基础上去实现“知新”,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路 《科技信息》2007,(17):167-167
温故可以知新,鉴往可以知来。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在日常教学中美术教师作为引导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审美观,如何使学生去感悟艺术的魅力,从而学会创作是当前美术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对高等美术教育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笑笑 《科技信息》2012,(30):362-362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持有相同的教育观点:“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包括兴趣养成、教学方法多样、温故且知新三个方面在内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以看作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复习基本概念方法很多,各有千秋.只有不断地研究认识基本概念的科学规律、科学方法,并同教学实际巧妙结合,方可提高复习质量.  相似文献   

8.
创造源于兴趣,奇迹发于激情。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变迁,万物的起源,在于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上的心理需要——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创设一种较佳的问题情境,启发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有着高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求"同教师的"引导"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温故法导入新课。学会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是一种由已知未知的导入方法。常用复习提问已学知识,提出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支点,这既可以巩同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初次见“愤悱”二字是在读大学时,《论语·述而》一文中孔子提到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当时甚不明了其中的意思。今又从由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编著的《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见到“愤”“悱”二字,在这里,白教授把孔子提到的这句话解释得非常清楚。“愤”是指心求通而不得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维情况,意即教师若不唤起总是“愤”与“悱”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而教师也不去创设这方面的条件,就不可能有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就会产生盲目教学,启而不发,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对此,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王蕊  李齐 《科技信息》2012,(34):185-185
求解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常用常数变异法,同学们学习的时候不是太理解为什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用学过的全微分方程的有关知识推导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常数变异法,又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全微分方程。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为例,希望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可以做到“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自读语文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只有“好之”、“乐之”,学生方能知难而进。近年来,我在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是一种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讲述、梳理、整合,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改变当前复习课的一些不足,如何探索开卷考试复习课的新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跳出考试只知抄书的“本本主义”机械思维,努力创新复习课方法,以创新促生高效,使复习课更真,更实,更精致,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师:首先引导生回忆旧知。(1)画三角形的高。(2)复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故而知新",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认识,把"温故"作为过程意义去理解,"知新"作为盘升飞跃的意义去认识;"温故"是方法,"知新"是目的。任何新知和创新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由研究已知的基础上,去探讨未知所得来的,是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9.
高三第二阶段物理复习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三第二阶段物理复习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围绕高考考纲要求展开复习;对于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备课,分层组织教学,注重学习的难度和效果;收集高考信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学习英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生,无论对任何一门新的学科,在初始阶段,几乎都处于一种朦胧或缺少理性认识的状态中。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或兴趣进行学习。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确保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