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之所以出神入化,令人叹服,表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比喻构思新颖,富有独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比喻和夸张的理解一般都囿于传统的认识,认为二者毫不相干。比喻跟夸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联系:喻体是相对于本体更为典型的事物,实质上起着放大本体相似点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夸张;间接夸张要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部分夸张中兼含有比喻。但作为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比喻跟夸张又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探讨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相结合,如比喻与拟人、比喻与典故、比喻与兴的融合等,分析了日本古典诗歌中多重审美积淀;其次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释意象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在日本古典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两者有其相同之处,但是仔细分析、题为,通感毕竟不同于比喻,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刘大为教授(2004)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钱钟书先生的“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比喻这个根本问题。修辞学界对比喻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修辞教学中产生的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比喻的这两个构成条件的不同理解。本文拟以“A像B一样”(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格式为例讨论比喻的两个构成条件以及辨识比喻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谚语与比喻     
谚语运用众多修辞手法,比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比喻使谚语源远漉长,比喻是谚语的本质特征,比喻是构成谚语的重要手段。谚语比喻形式多样,大致20种之多。谚语比喻有通俗性、规律性、灵活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谚语与比喻     
谚语运用众多修辞手法 ,比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比喻使谚语源远流长 ,比喻是谚语的本质特征 ,比喻是构成谚语的重要手段。谚语比喻形式多样 ,大致 2 0种之多。谚语比喻有通俗性、规律性、灵活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英汉"比喻"修辞格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汉语这两种语言在运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状况,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在进行阅读理解,写作,英汉互译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各自所具有的特色,力求准确,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涵义,使语言鲜明生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语言的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修辞的运用,而“比喻”是修辞中最活跃的一类,要真正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那就应深入了解“比喻”的方式,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特色,以及“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考中语文易混修辞方法,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也有相似之。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辩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与汉语都具有极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其中明喻最为常见,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历史发展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异,甚至审美价值观念也有所差异,往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却要使用不同的比喻。英汉明喻虽然在其构成及其审美价值取向方面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现象,但这种相似之中双方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小说比喻的结构形式较之传统比喻没有很大变化,但是在相似点及喻体的选择及功能上与传统比喻大异其趣;他们脱离了简单的类比和替代,颠覆了传统比喻的"阐释"功能,更多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陌生化"原则驱使新潮作家在比喻上不断求新、求异,莫言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比喻来完成的。其比喻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比喻的"异质远距"与审美的"陌生化";喻体的独立与意象的"陌生化"。比喻更多地被用来作为莫言自己主观感觉抒发并使特定现实成为自己情感体现的象征和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它把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用一种感觉的词语去表现另一种感觉.通感包括多种种类.通感与比喻,既有相关之处,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倩 《晋中学院学报》2004,21(4):284-286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以《朱自清选集·诗歌散文卷》[1]中的散文为语料来研究朱自清散文中比喻的运用,从而总结在朱自清散文中,其比喻的特点如下:1.类别繁多;2.构思新奇;3.以动化静;4.形神兼似。比喻的文学作用:(1)描摹景物;(2)抒写感情;(3)愉悦心灵。  相似文献   

16.
广告英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幽默、生动。其中以押韵和比喻较为常见。本文主要对广告英语中的押韵和比喻修辞手段的运用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比喻辞格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辞格,它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性。按照三类比喻辞格进行审美的分类梳理具有科学性。同时,汉语比喻辞格审美发展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比喻辞格的审美和社会文化及审美心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明喻、暗喻和换喻,运用比喻所描绘的商品形象、生动,易为消费者所接受,激起其购买欲望。对于广告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根据其在汉语中是否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体,可采取直译、意译、归化、还原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形体构成,相似点、比的结果等3个层面上,系统地论证了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提出了区分喻,类的标志系统、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学的是微观世界的内容,相对比较乏味和抽象,学生也大多不爱学习高中生物学科。比喻教学法能够把生物学科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联系起来,把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与形象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然而比喻教学法有着许多注意事项和误区。准确合理地应用比喻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该文对比喻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误区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推动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