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吴茂洲 《科技资讯》2006,(27):104-105
随着公路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泵送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及抗离析的混凝土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施工经验,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泵送混凝土原材料,以提高公路工程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泵送混凝土施工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工艺。本文介绍了水工混凝土的特点,并重点对如何合理地组织泵送混凝土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简述机制砂、特细砂的特性,通过试验对比,将机制砂、特细砂优化组合成为级配良好的中砂配制泵送混凝土,而且泵送施工顺利。  相似文献   

4.
鲍灵高 《科技资讯》2007,(17):85-85
由于预拌泵送混凝土有固有的收缩特性,且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大、含砂率高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公路施工混凝土的输送泵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预拌泵送混凝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收到了提高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由于预拌泵送混凝土有固有的收缩特性,且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大、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本文对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尤立峰 《科技资讯》2009,(17):35-35
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拌合物,可一次连续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并可连续浇筑,因而具有效率高、劳动力省的优点。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由于其大流动性、大砂率及较高的水泥用量,也出现了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袭缝、混凝土收缩值较大等同题,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以下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的要求等方面,提出解决泵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些做法,以及对泵送混凝土裂缝处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实际工程中应用,找出了泵送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施工抑制措施,总结出了不同龄期泵送混凝土的合理碳化深度值,对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泵送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高,泵送混凝土在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泵送混凝土技术尚有某些方面不够成熟,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带来麻烦。以下仅就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其解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并已迅速在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工程中广泛地应用,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泵送混凝土不仅与砂、石、水泥、泵送剂等材料标准有密切关系,而且要有连续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泵输送管的选择布置、泵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泵送与浇筑等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李国辉 《甘肃科技》2014,30(18):120-121
在建设工程中,通常把可以使用混凝土泵作业,并能通过管道输送装置将提前拌合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传送到指定的施工作业面的混凝土,称之为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要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以及现场管道传输中发生离析和堵塞,因此,泵送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相对很严格。结合工作实际,就混凝土输送泵施工中,对泵送混凝土的骨料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室内试验,研究了骨灰比、砂率和水灰比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得出能使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达到最佳平衡点的合理配合比为:骨灰比3.5,砂率15%,水灰比0.34。研究结果提高了人们对再生骨料和透水性混凝土的认识,推动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石粉含量对C25、C45、C60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早期收缩变形、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的合理含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中低强混凝土(C25、C45)的合理石粉含量在11% ~ 14%之间,高强混凝土(C60)的合理石粉含量在6% ~9%之间.指出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出现有国家标准关于强度等级低于C30、C30 ~ C60、高于C60的混凝土用机制砂石粉含量分别为7%、5%、3%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砂率值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因本试验所拌制的混凝土,其拌合物和易性均良好,故只有通过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来判断、确定合理的砂率。通过CF40混凝土在水灰比为0.41时的试验数据,分别对钢纤维掺入量为0.2%、0.4%、0.6%、0.8%时的抗压和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同钢纤维掺入量情况下的合理砂率。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海砂取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山东胶州、福建漳州、广西钦州三地原状海砂,对比研究它们与河砂混合后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同时,三种海砂以15%、25%、35%和50%的取代率去替代河砂,研究取代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不同龄期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海砂基本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50%取代率下海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着海砂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但对弹性模量影响较小;掺入海砂优化了细骨料粒径分布,进而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但是高取代率下海砂中贝壳等有害成分将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从整体上看海砂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小(幅度均在10%以内),而且在海砂取代率为50%时,在长龄期下混凝土的强度依然高于对照组. 因此,从工程应用角度,海砂取代率在50%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温高压可视化填砂管,研究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N2泡沫驱油过程中原油与泡沫的流动规律及其驱油机理,并对QHD32-6油田N2泡沫驱泡沫体系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增大有利于更多N2溶入原油中,使原油黏度下降,有利于原油的采出;随温度升高,N2泡沫在填砂管模型中的封堵作用逐渐减弱.在90℃下,N2泡沫体系仍具有较高的阻力因数,说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随注入速度的增加,泡沫产生的阻力因子增大;但压力过大容易形成气窜影响采收率,因此,应将注入速度控制在1~2 mL/min.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钢管高钛矿渣砂超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完成了10根钢管高钛矿渣砂超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重点考察高钛矿渣砂取代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钛矿渣砂取代率对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应力-横向变形系数曲线规律无明显影响,试件均为剪切破坏模式;随着高钛矿渣砂取代率的增加,钢管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与初始刚度随之增加,在取代率为60%时,均达到最大值;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过高,试件含钢率偏小,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约束效应有限,实测承载力小于规范计算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石墨尾矿砂是石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堆积过多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为了解决传统混凝土中细骨料砂的替代问题,本文探究不同替代率的石墨尾矿砂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作用下的断裂性能变化规律。通过不同替代率、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其对尾矿砂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破坏形态、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石墨尾矿砂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呈上升趋势,加载速率越大、断裂韧度和断裂能越大;石墨尾矿砂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断裂性能和延性,在石墨尾矿砂替代率为0%~30%的范围内,替代率越高,裂纹延伸速度越缓慢,产生的裂纹宽度越小且断裂韧度及断裂能提升效果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分析了3 d、7 d、28 d时不同沙漠砂替代率对锂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锂渣掺量20%,聚丙烯纤维1.5 kg/m3时,利用沙漠砂替代锂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细度模数小于3的工程用砂成效显著,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优越的经济价值。随着沙漠砂替代率增大,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当沙漠砂替代率为30%时为最优掺量,较基准组28 d抗拉强度提高53.26%。  相似文献   

19.
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凝土作为最大宗人造材料引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混凝土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密实混凝土材料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了综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揭示了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改良透水试验装置,提出了具体测定方法;然后通过对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配合比的探索,论证了基于空隙率计算的设计方法的科学性,提出配合比参数的变化范围;重点研究骨灰比、砂率和水灰比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寻求能使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达到最佳平衡点的合理配合比,以推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观孔隙特征对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配制了强度等级为C30、C40、C50的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测量了其养护3、7、14、28 d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微观孔隙特征,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规律、内部孔隙演变规律以及各影响因素与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