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作为联结刑事立法和刑法适用桥梁的刑法解释,是实现正义和刑法目的的重要途径.发挥宏观指引作用的正义理念与起中观规制作用的法益的契合点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刑法解释者应当心怀正义,围绕法益这一核心概念,在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两大原则的制约下,目光往返于生活事实和刑法规范之间,充分运用各种刑法解释方法,从定罪与量刑方面对刑法条文做出最合理而圆满的解释,从而保护法益,促成刑法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1997年修订颁布的新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但仍需要面对“法有限”和“情无穷”的矛盾。解决之道在于合理运用刑法解释方法:类推解释、扩张解释与类比解释。  相似文献   

3.
关于类推解释、扩张解释的含义及其关系,存在着理解上的混乱,文章澄清了这一混乱;罪刑法定主义原则禁止类推,但允许扩张解释,这是刑法解释的创造性的限度;文章提出了区分扩张主义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罪刑法定原则在防止封建司法擅断和保障人权方面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罪刑法定原则如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通过司法实践来实现这一理念上的目标与价值。刑法司法解释是一好的方式,它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这必定在适用中影响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的本体应是解释论,对刑法规范的具体适用有赖于对刑法规范进行恰当、合理的解释并使其符合宪法的原则和精神。随着近年来学界逐渐兴起对合宪性解释的关注以及对宪法司法化运动的期待,宪法学者与其他部门法学者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这一期待成为可能。不同于德国宪法法院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我国刑法规范的合宪性解释应充分发挥宪法对刑法解释的限制和检验功能,使刑法规范在个案的定罪量刑上具有可操作性。让刑法规范在字面涵义可能的范围内做出与宪法规范保护目的一致的解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以合宪性为解释标准,使刑法规范在具体适用时能够充分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刑法解释学还是一门幼嫩的学科,刑法解释的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争议。检察机关是否应具有刑法的司法解释权?刑法解释的具体方法是否排除扩张解释?客观解释论是否与罪刑法定相冲突?笔者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理论及刑法实践中根本性的问题,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确定为基本原则,我国《刑法》中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并将其作为刑法的首要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生命,既有保障价值,又有保护价值。它既是立法机关制定刑法、司法机关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任何解释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的时间效力问题关系到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及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修正案与原刑法典之间在时间效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由于立法的疏漏,在现行刑法框架内,这种冲突难以得到解决。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行为时法主义与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刑法修正案在时间效力上应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并据此对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刑法司法解释在弥补我国刑法立法的不足、保持刑法的稳定、克服刑法规范的抽象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司法机关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合理性原则、明确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启蒙运动蓬勃展开。启蒙思想家的刑法思想非常值得探究。他们对当时的封建刑法进行了抨击,并从罪刑均衡、罪刑法定、死刑观、刑罚目的和反对思想为罪等方面对封建刑法进行了质疑,对未来刑法进行了构建和设想,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非法采砂行为的刑法规制经历了从缺失到司法实践定性不统一,再到统一定性的强化阶段。但是,现行《非法采矿司法解释》将非法采砂行为定性为非法采矿罪,存在非法采砂行为可罚性的实质判断蕴含危险、法益侵害性难以被包容于非法采矿罪和缺乏刑事违法性问题。要弥补上述非法采砂行为入罪的解释论缺陷,修改非法采矿罪空白罪状指向的行政性法律规范是更优的路径选择。具体而言,可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明确非法采矿罪所保护法益包容非法采砂行为侵害的法益,界定采砂许可证是一种特殊的采矿许可证,明确砂石属于矿产资源,将非法采砂行为纳入非法采矿罪的打击范围之内,以落实罪刑法定原则,实现最严密、最严格的环境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反映在刑事司法领域不仅仅要求司法独立,更要求正确适用刑事法律、法规,规范行使刑法司法解释权。有权机关在行使刑法司法解释权时应严格把握刑法司法解释的司法权能,防止其越位立法,明确刑法司法解释遵循从旧兼从轻的时间效力,彰显刑法谦抑的精神品格,防范突破罪刑法定宪纲性的原则要求。只有刑法得以被正确的适用,才能真正将刑法抽象的正义与公平转化为现实的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类推解释这一传统的司法方法是否真的在刑法中趋于死亡?类推是否对于我们毫无意义可言?本文试从罪刑法定原则入手,并以此为大背景,通过对立法状况的概括。进行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对原59条进行了修订,规定了行使酌定减轻处罚权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使得其行使困难,造成部分案件罪刑失衡,量刑过重。其实,酌定减轻处罚权的设立与罪刑法定则并不冲突,且有利于贯彻罪别相适应原则,有利于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困而,应保留审判机关的酌定减轻处罚权,同时应加强法律解释,以便实现刑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中保障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现代刑法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已成为现代刑法文明化的标志之一。在传统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仅涉及到实体法的内容。但实际罪刑法定原则天然包含着程序价值,我国应借鉴英美及日本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赋予罪刑法定原则以程序内容,同时应将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上升到宪法层面,以匡正罪刑法定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以及其程序层面在该原则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刑法制定的三条基本原则:罪型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原则,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大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源于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价值判断在刑法适用中难以避免.刑法适用中的价值判断在本质上是对自由与秩序、公正与功利两对刑法基本价值的权衡.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价值判断不能成为决定刑事案件性质的直接根据,最终要以刑法目的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18.
行为概念是刑法中行为评价机制的基点;行为评价机制可分为行为立法评价和司法评价两阶段.此划分一是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以保障人权,二是有利于建立二元犯罪理论以完善刑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在97刑法中予以确定,并在许多相关法律条中加以具体化。但在刑法的实践中,这一原则的贯彻仍然存在着一些限制,需要进一步加以修正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刑法中有多处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之处。如:正当防卫中对于“行凶”的界定;对于其它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关于“死缓”的规定;对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等条款都存在不严密或有疏漏之处,使执法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因此,我国的刑法必须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的修定,以保下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协调一致,使法律真正适应我国的社会需要,起到惩治犯罪,保护人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