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采用新的靛玉红类似物—异靛甲治疗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完全,部分缓解率80%,证实吲哚类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无明显副作用,是我国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病例1:男性,52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于2006年7月13日入院巩固治疗。2003年因消瘦,发现脾肿大。在市某医院行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后在上海某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直口服羟基脲2~3g/d维持。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基因突变引发致命白血病基因突变引发致命白血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Ikaros基因突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触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样的费城染色体缺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患者能够通过治疗得到康复。而ALL患者几个月内会死亡,很难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追踪观察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双重急性变(M2a,M2b)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对慢粒急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对患者整个病程给予追踪记录.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患者病程的诊断、治疗和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机制及基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追踪观察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双重急性变(M2a,M2b)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对慢粒急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 对患者整个病程给予追踪记录.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患者病程的诊断、治疗和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机制及基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白血病骨髓血红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血红细胞的红外光谱差异性:与CML红细胞相比,AML红细胞酰胺Ⅰ带较宽;1540cm-1与1 084cm-1吸收峰面积之间的比值较低,范围较窄。该结果提示AML和CML骨髓血红细胞系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分布不同,同时提示骨髓红细胞的成熟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关。骨髓血细胞的红外光谱的差异性对白血病的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As2O3联合格列卫对Bac/Abl的作用靶点及二者药物作用无交叉耐药性的机制,达到使两种药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疗难治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目的.方法使用格列卫200~400mg/d,加As2O310mg/次,7~10 d/月作为一个周期,共用2~3个周期以评价疗效.结果9例均为单用榕列卫无效的患者,经联合使用后有3例达到血液学缓解,3例达到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或恶化;9例均未达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缓解.结论对格列卫耐药的难治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继续联合应用As2O3,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缓解或部分缓解,二者无交叉耐药性并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不同,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资料。结果: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伴有淋巴抗原,但其阳性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M3的CD9抗原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AML的其它亚型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为ALL的12例白血病中,2例免疫表型为T-ALL,10例B-ALL。4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它的诊断标准主要靠免疫分型。在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4例发生急粒变,且急变期CD34抗原阳性率高于慢性期。结论:免疫表型分析与形态学、细胞化学三者结合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CpG岛甲基化测定方法,方法:收集2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18例多发性骨髓瘤(MM),1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及20 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CpG岛思虑在化特异的方法(MSP-PCR),测定P15和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P15和P16基因甲基化在各种白血病的表率率分别为AML 80%和70%,MM72.2%和66.7%,MDS 57.1%和50%,CML0%,结论:P15及P16基因甲基化在AML,MM及MDS中有较高表达,而在CML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1b)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干扰素(IFNα-1b)5Mu,肌注,隔日1次,疗程6个月,胸腺肽1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以甘草酸,五味子制剂作对照,疗程3~6个月。疗程中定期监测ALT、HBeAg和HBV-DNA。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71%、76.3%,而对照组的转阴率分别为15.8%、21.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ALT复常率方面,治疗组为81.6%,对照组为76.3%,两组相似。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á-1b)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干扰素(IFNá-1b)5Mu,肌注,隔日1次,疗程6个月,胸腺肽1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以甘草酸,五味子制剂作对照,疗程3~6个月.疗程中定期监测ALT、HBeAg和HBV-DNA.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71%、76.3%,而对照组的转阴率分别为15.8%、21.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ALT复常率方面,治疗组为81.6%,对照组为76.3%,两组相似.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CML),CD3ζ链表达明显下降,分析与CD3ζ存在互补关系的FcεRⅠγ基因在CML患者中表达水平,以了解T细胞免疫中TCR信号转导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CML患者和健康人各2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FcεRⅠγ链的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PBMCs中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FcεRⅠ γ表达水平变化与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CML病人中FcεRⅠ γ表达上升,提示FcεRⅠγ可能在一定程度调节CD3ζ链缺陷所带来的T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3.
恶性血液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81例 ;恶性血液病例组 75例 ,其中急性白血病 5 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0例、多发性骨髓瘤 8例。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其它各种红细胞参数。结果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正常对照组为 13 36± 0 81,急性白血病组为 17 5 4± 2 6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为 2 0 99± 2 63,多发性骨髓瘤组为 2 1 31± 6 0 2 7。 3组恶性血液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DW值明显升高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 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 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的克隆性增殖T细胞及其CDR3序列的特点。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1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CR Vα和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Vα和Vβ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情况和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寡克隆的PCR产物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病人外周血T细胞表达18个TCR Vα和12个TCR Vβ亚家族,其中Vα13、Vα18、Vβ1和Vβ21亚家族呈寡克隆性。CDR3序列分析获得3个TCR克隆基因序列,分别为Vα13NJα49、Vα18NJα50和Vβ21NDβNJβ2.7。结论:获得1例CML病人外周血克隆性增殖αβ T细胞的3个TCR基因CDR3序列,提示病人可能存在与CML细胞抗原相关的Vα13/Vβ21或Vα18/Vβ21T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17.
CML是一个包含了2至3个监床阶段的骨髓多能干细胞克隆失常症,先后出现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治疗虽有不少进展,但患者的生存期并无明显延长。大部分患者最终发生慢粒急变,病人一旦出现急变,预后极差,这是70%以上慢粒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慢粒突变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我们应用PCR分析技术检测慢粒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及P53基因突变,旨在探讨他们与慢粒病程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 方法1.1 病例 CML患者4例,均为男性。按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33例,予以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1年,随访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等。结果:33例IgA肾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显著减少(P=0.000),eGFR显著改善(P=0.005)。治疗12个月尿蛋白较3个月显著减少(P=0.002)。有8例并发肺部感染,泼尼松/甲泼尼龙治疗为肺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gA肾病3个月即能显著缓解尿蛋白,但超过3月增加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机会,本组病例肺部感染与肾功能状态和甲泼尼龙治疗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本组霉酚酸酯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可显著缓解尿蛋白排泄,稳定肾功能,疗程宜在12个月以上。合理评估肾功能减退与相关的治疗风险、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尤其应避免联合使用甲泼尼龙)可减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碱(HA方案)与G-CSF联合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31.25%(5/16),占总数(CR+PR)68.75%(11/16).结论本方案可明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对过渡到标准剂量强化治疗创造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碱(HA方案)与G-CSF联合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31.25%(5/16),占总数(CR+PR)68.75%(11/16).结论本方案可明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对过渡到标准剂量强化治疗创造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