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讨论了在相转移催化和一定的溶剂作用下1,2,3-三氯丙烷与二甲胺的反应,发现N-取代的产率有明显的提高。该反应采用聚乙二醇400作相转移催化剂(PTC),加入了一定的溶剂和氢氧化钠,在50℃下反应5h,N,N-二甲氨基-1,3-二氯丙烷的产率可达到40~50%  相似文献   

2.
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由氯甲酸乙酯与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反应,合成了新型的N-(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2-基)氨基甲酸乙酯.目标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1HNMR得到了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李伟杰 《科技咨询导报》2012,(2):122-123,125
本文应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由己内酰胺与1-烷氧基-3-氯-2-丙醇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1-(3'-烷氧基-2'-羟丙基)氮杂环庚酮-2(1)。以KOH(s)作缚酸剂、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PTC),70℃下反应15h,产率为62.5%~66.0%。并着重探讨了环氧氯丙烷与长链脂肪醇在催化剂六硝酸铈铵(CAN)作用下的开环反应。结果表明:该开环反应区域选择性差,产物为两种区域性异构体。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开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PEG6 0 0为相转移催化剂 ,无水碳酸钾为碱 ,1 ,2 -二氯乙烷为溶剂 ;氰基乙酸乙酯和 1 ,3-二溴丙烷为反应原料 ,经缩合反应较高产率的合成 1 -氰基环丁烷- 1 -羧酸乙酯 ,收率达 6 4 % ,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 ,原料便宜易得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1,2,3-三氯丙烷与二甲胺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取代-消去反应得到N,N-二甲基-2-氯烯丙胺的反应条件。发现碱的浓度、碱的用量、反应时间及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对反应影响较大。产率最高达71.1%。  相似文献   

6.
以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聚3-氧戊烷-1,5-二酸二酚酯类化合物。以热台偏光显微所拍照片及差热分析对其液晶性能进行鉴定,表明其中五个聚合物为热致型高分子液晶,它们具有较低的熔点和适宜的较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是一种很好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实验表明3-氧戊烷-1,5-二醇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硝酸浓度50%、3-氧戊烷-1,5-二醇和硝酸的摩尔比1:9、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选择四丁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加入量为二元酚摩尔量的6.5%。选择氯仿作有机相溶剂,以和水相相等的体积进行反应。对笨二酚衍生物上取代基的极性是影响聚3-氧戊烷-1,5-二酸二酚酯的液晶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均三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方法在丙酮介质中,三聚氯氰先后与N-甲基苯胺、乙醇反应,合成了N-甲基苯氨基-4,6-二乙氧基-1,3,5三嗪。结果标题化合物经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它进行了表征。在最佳的工艺条件即,三聚氯氰3.7 g,N-甲基苯胺2 mL,乙醇30mL;反应温度:第一步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0.5 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28~32℃,反应时间为4 h;滴加速度均为0.5~1 mL.min-1时,目标产物收率为75%。结论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3-N,N-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及其类似物。方法用二甲苯作为溶剂,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乙酰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如乙酰吡啶、乙酰噻吩和乙酰呋喃等,在138℃反应24 h,生成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类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及表征。结果合成7个目标化合物,产率为86%-92%。结论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率较高,目标化合物可用于合成新型抗癌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N-(2-苯甲亚胺基)-3-氨基-氟代己酰胺-2-烯环合的微观反应机理.在B3LYP/6—3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然后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方法(IRC)确认能量最低的反应途径,应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这些物质的成键特征.报道了4条可能的反应通道,2条直接协同环合反应和两条先H原子转移后成环的反应途径,其中通道Re→TS1→IM1→TS2→P1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是反应的主要通道.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与实验吻合.采用SCRF(PCM)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能量比气相要低.溶剂化效应使转化能垒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甲苯酚作原料,经过溴化,CuI催化合成2 ,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再通过相转移反应合成 3,4 ,5-三甲氧基甲苯,最后用质量分数30%H2O2氧化得到较高收率的2 ,3-二甲氧基-5-甲基-1 ,4-苯醌醌  相似文献   

11.
低温熔盐法合成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温熔盐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并就低温熔盐0.62xLi NO3-0.38xLi OH-(1-x)CH3COOLi.2 H2O的具体比例、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材料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XRD结果表明以x=0.6的低温共熔盐,经3阶段温度烧结(200℃,3 h;600℃,制备的样品的α-NaFeO2层状结构发育的较为完备.SEM扫描显示材料是由许多片状晶体构成的球形颗粒.材料在2.8~4.3 V范围内充放电,倍率为0.2 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3.6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保留97.4%;倍率为1 C时,首放126.0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保留94.1%.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1/3Co1/3Mn1/3O2,溶胶-凝胶法制备AlPO4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AlPO4-coated LiNi1/3Co1/3Mn1/3O2).并用XRD、SEM检测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lPO4-coated LiNi1/3Co1/3Mn1/3O2中,AlPO4以无定形态包覆于的表面;AlPO4的存在,阻止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副反应,降低了电极的表面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加快了锂离子的扩散速度,使得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盐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LiNi1/3Mn1/3Co1/3O2, 并考察了不同合成温度对材料形貌及性质的影响.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900 ℃烧结的样品具有最完整的晶体结构,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1.3%. 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制坯、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烧后需要制坯,最佳回火温度为600℃,最佳回火时间为2 h;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3 mAh.g-1,30次循环后仍大于130 mAh.g-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以BaCl2、SrCl2·6H2O、TiCl4为原料,制备了BaxSr1-xTiO3和BaxSr1-x-yLayTiO3纳米粉体.研究了BaxSr1-xTiO3和BaxSr1-x-yLayTiO3陶瓷的形貌特征、密度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axSr1-xTiO3和BaxSr1-x-yLayTiO3纳米粉体分散性好;粒径分布范围窄,粒径小于20 nm;掺杂后介电常数增大,最大为18 000;介质损耗减小,最小为4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钇和柠檬酸为原料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包覆. 室温下,在2.8~4.3 V和1 C充放电条件下,以柠檬酸协助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制成的电池50次循环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加柠檬酸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6.72%,未经过包覆的材料只有91.03%.  相似文献   

17.
以1,3 二芳基 1,3 丙二酮为原料,经过二次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3 二芳基 2 甲基 2 碘甲基 1,3 丙二酮.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1-烯丙基-3-烷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了八个1—烯丙基—3—烷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方法。用红外(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并初步讨论了化合物h的质谱裂解。  相似文献   

19.
StudiesoftheSynthesisofBiomarkers(Part15〔1〕)Synthesisof1,3-Eicosanedioland1,3-Octacosanediol*LiTongshuang(DepartmentofChemist...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高活性的含杂环农药,由中间体5-烷基-2-氨基-1,3,4-噻二唑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6种新的含1,3,4-噻二唑环的对苯二甲酰基双硫脲化合物Ⅲa-f.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棉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差.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b分别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51.6%,而Ⅲf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