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尹淑娟 《科技信息》2010,(20):I0234-I0235
Excel中求和函数很多,如:无条件求和sum、条件求和sumif,另外还有可以进行多个条件求和的条件求和向导.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求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给出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证明了推广的Abel求和法及(L)求和法的()平均求和法及()平均求和法是强于对数平均求和法及任何。阶Cesaro求和法的强有力的有效求和法。推广了Abel求和法强于任何正阶(C,α)求和法的经典结果。最后,本文_出了()平均求和法的饱和类。  相似文献   

3.
针对等差数列性质多样,求和问题往往灵活多变,本文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作一点变式分析、推广,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规律,有效地解决一些"求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然数方幂求和公式及所含因式的研究,是从整标函数出发,定义其实值函数,利用差分算子和微积分方法,给出了其求和递推公式、系数递推公式、求和展开式、求和所含因式四个结果。  相似文献   

5.
P-级数的求和是人们长久关注的问题.当P-2k时,传统的方法是借助于贝努利数和傅立叶级数,解决了求和问题;P-2k 1时,求和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文章应用留数理论中的闭路积分原理,用两种方法导出了计算ζ(2k)值的递推公式,不涉及贝努利数,是一种全新的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超几何级数的求和算法,得到一系列超几何级数的求和公式,从而拓展了ZHANG Xiang-de,TAO Ching-qi的一系研究结果,在本文中,作者继续运用超几何级数的求和算法,得到超几何级数求和的两个结果。  相似文献   

7.
求数列的前n项和要到高中才会进行系统的学习,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初中生不用高中的求和公式也可以解决。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方法辅导,不仅为高中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现举列说明这两类数列的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双交错级数的收敛性问题,利用极限理论证明了双交错级数的收敛性,从而推广到判别交错级数收敛性的莱布尼兹法。并对一类特殊的双交错级数求和问题,给出了相庆的求和公式和示例。  相似文献   

9.
利用Beta 函数解决了一些级数的求和问题,提供了级数求和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形如∞/∑/x=2f(x)ξ(x)的级数的求和问题,给出了更简洁形式的求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无穷级数求和的计算在理论物理的某些领域,特别是Casimir效应的计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需要用到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和技巧。运用Fourier级数法、Poisson求和、两重求和交换等方法可以得到三类无穷求和的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关于k阶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求文[1]、[2]更为一般的一类交错级数的求和问题,得到求和的递推公式(即文中的定理),从而推广了文[1]、[2]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中就自然数幂的求和给出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加强理解求和问题,开拓解题思路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无穷级数理论中,p-级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项级数.关于p-级数的收敛性问题早已解决,而其求和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试图先解决偶数p-级数的求和问题,虽有进展,但并非理想.本文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获得了偶数p-级数的一个求和显式,并给出了其交错级数的一个求和显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推广了级数的典型平均和文[2]中提出的L~*、L_1~*求和法,给出一类包括它们在内的较广泛的级数求和法,即所谓L~φ求和法.首先讨论了在Banach空间中用级数的L~φ平均逼近的一般问题,然后用所得的结果讨论周期函数的逼近问题,推广了文[1]、[2]和[6]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递推方法,得到了任意阶的积分转移公式,并构造出具有差分形式的积分展开公式,由此建立起以融人余项构成为特征的级数求和公式,实现了对求和误差的控制,对于收敛速度很慢的级数,只需计算10余项之和,就能达到十位精度,有效地解决了慢收敛级数的求和问题,通过对误差估计的深入讨论,定量地给出了提高求和精度的途径,同时指出了求和公式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18.
解数学分析中一些问题的概率方法被引入了,利用这种方法讨论了级数求和问题和积分不等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离散理论,在这篇章中,我们讨论了一类三角级数求和,特别是p级数求和。  相似文献   

20.
引入一类正则的Fourier级数及其导级数的求和法,并得到了相应的求和定理、饱和类定理及逼近定理,同时改进并推广了[1]的求和定理,修正了[1]的饱和类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