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西汉壁画墓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科学分析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内发现西汉壁画墓颜料的组成和进一步探讨汉代壁画彩绘颜料使用状况与秦代、唐代颜料的关系。方法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激光拉曼光谱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彩绘颜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壁画颜料的成分:红色为朱砂,白色为以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白土,绿色为石绿,紫色为中国紫和中国蓝,蓝色为石青,黄色为钒铅矿。结论汉代壁画墓中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这些颜料因为性质稳定、材料易得,在汉唐时期的壁画制作中均有沿用,其中紫色颜料为中国蓝、中国紫,在汉代以后的壁画中尚未发现,可能与原料与工艺的变化等因素有关。黄色钒铅矿仅在秦俑彩绘颜料中有所发现,应与陕西当地矿产有关。  相似文献   

2.
彩绘文物表面滋生的微生物会改变文物的颜色与外貌,破坏彩绘层整体的稳定性,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但不同颜料上微生物生长的差异性却少见报道。为探究不同颜料上微生物生长的差异性,选取石绿、石青等10种古代常用颜料制作彩绘模拟样品,进行高湿环境(75%~100%RH)的微生物生长模拟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生物微观形貌,运用微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属。实验结果表明,湿度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长;10种颜料上微生物生长顺序依次为群青>朱砂>赭石≈土红>石青≈石绿>铅白>雌黄>雄黄>铅丹;鉴定出颜料上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有3个真菌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和1个细菌属(肠杆菌,Enterobacter)。该研究为彩绘文物的湿度环境选择以及微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该类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传颜料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作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载体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利用体视显微镜、拉曼分析(RS)、X荧光分析(EDXRF)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几种常见藏传颜料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样品均为天然矿物颜料。其中,淡绿色颜料为石绿;两种蓝色颜料均为石青,由于纯度和提取方法的不同,使其在色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土黄色颜料由铁黄作为主色调色而成;黄、橘色颜料分别为雌黄和雄黄;红色颜料为朱砂。研究工作还显示,拉曼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体视显微镜方法的结合能够完成藏传颜料的分析工作,且在文物颜料的无损与微损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秦陵铜车马最佳保存湿度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了土红、孔雀石绿、白铅矿和铅丹4 种在古代彩绘中有代表性的颜料,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有无紫外光照射,考察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土红、孔雀石绿比较稳定,光照射和湿度对其影响甚小;铅颜料容易变化,尤其是铅丹在光照高湿(相对湿度66% ~81% )条件下变成铅白。经综合分析,确定出保存带有精美彩绘的秦陵铜车马的最佳湿度为44% 左右。  相似文献   

5.
高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观测手段,已开始被用于中国古画颜料的鉴别与分析,但古画中混合颜料的定量分析仍然是一个难题。针对中国古画中较常见的矿物颜料混合现象,以朱砂、石黄两种典型的矿物颜料为例,精确配比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获取混合矿物颜料样本及其光谱,对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全波段光谱解混和单波段光谱解混,探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于朱砂和石黄矿物颜料混合样本光谱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朱砂、石黄两种矿物颜料的光谱混合从总体上来说并不符合线性混合,但是在局部波段具有较强线性特征,利用这些波段采用比值导数光谱解混算法可以取得较高的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6.
高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观测手段,已开始被用于中国古画颜料的鉴别与分析,但古画中混合颜料的定量分析仍然是一个难题。针对中国古画中较常见的矿物颜料混合现象,以朱砂、石黄两种典型的矿物颜料为例,精确配比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获取混合矿物颜料样本及其光谱,对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全波段光谱解混和单波段光谱解混,探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于朱砂和石黄矿物颜料混合样本光谱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朱砂、石黄两种矿物颜料的光谱混合从总体上来说并不符合线性混合,但是在局部波段具有较强线性特征,利用这些波段采用比值导数光谱解混算法可以取得较高的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对秦陵铜车马彩绘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保存环境湿度进行了模拟测试,以红、白、蓝、绿4种矿物质颜料为代表,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温度和有无光照等来考查色差值△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无光照条件下,湿度对彩绘颜色变化影响不大。在光照条件下,湿度、紫外线和光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保护湿度应控制在44%-55%的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8.
铅锭白锈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体腐蚀、浸渍腐蚀、喷雾腐蚀、干湿交替腐蚀等方法,研究温度、湿度、酸度、水质和气氛等因素对铅锭腐蚀的影响;采用失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对铅在各种腐蚀环境中产生的白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水中铅白锈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铅;在高湿的大气中铅白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在潮湿含SO2工业大气中铅白锈主要成分为Pb4(CO3)2(SO4)(OH)2,其次为PbSO4;造成铅腐蚀产生白锈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其次是高温、高湿以及大气中的O2.  相似文献   

9.
在对秦陵铜车马彩绘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保存环境湿度进行了模拟测试 ,以红、白、蓝、绿4种矿物质颜料为代表 ,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温度和有无光照等来考查色差值 Δ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无光照条件下 ,湿度对彩绘颜色变化影响不大。在光照条件下 ,湿度、紫外线和光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保护湿度应控制在 44%~ 55%的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钴绿颜料Co0.5Zn0.5AlxCr2-xO4(X=0,0.4,0.8,1.2,1.6)及复合型钴蓝颜料Co0.5Zn0.5Al2O4,.实验所得颜料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颜色鲜亮.采用XRD.TG-DTA,FT-IR,SEM等测试技术对粉体的形成、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陶瓷彩绘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加彩,使用的色料为红色和黑色,这为后来陶瓷彩绘开启一个伟大的序幕。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氤氲而深沉;沧桑红店,瓷器色彩斑斓而琳琅。自明代起,景德镇就呈现了"匠从八方来"的繁荣制瓷局面,出现了以专门在白胎上进行彩绘的行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店铺被称为"红店",而在瓷器白胎上进行彩绘加工这种繁杂的工作被俗称为"画红",可以说,对"画红"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对景德镇彩绘发展史管窥一豹。本文通过对景德镇"红店"的考查研析,探讨景德镇"红店"现象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各种矿物颜料给服装着色的“石染”方法出现于商周时期。战国的《尚书·禹贡》中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的记载,这说明我国古代先民早已对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矿石和土壤有所认识。我国主要的矿物颜料有:红色的赭石和朱砂、黄色的石黄(雄黄和雌黄)、绿色的石绿、蓝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蛤蜊),以及黑色的炭黑等等。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他们将植物的花、果、根、皮、茎等放入温水中浸渍,然后从中提取染料。通过反复实践,古人终于掌握了蓝草可染蓝色、茜草可染红色、紫草可染紫…  相似文献   

13.
玻璃熔融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萤石中各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阚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8):2938-29392975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使用PANalytical MagiXPm顺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萤石中的F、Ca、Si、P、S、Fe、K、Na等8个元素.以元素的Kα线为分析线,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4.
刘林  王勇 《科技资讯》2013,(22):91-91,94
采用荧光专用混合熔剂(67%Li2B4O7:33%LiBO2)做熔剂,溴化锂作脱模剂制备玻璃熔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富钛料中SiO2、Al2O3、CaO、MgO、MnO、TiO2、TFe中7个主次含量组分。方法中使用了攀钢研究院新研制的3个高钛渣标准样品并在这些标准样品中加入光谱纯TiO2制备人工标样系列,作为校准样品建立了X荧光光谱法测量富钛料中主次元素的方法,经验证,本方法分析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化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苯并咪唑酮型隐颜料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颜料是用于着色以及信息记录、照相显影、滤光器等领域的新材料.以C.I.颜料黄151和二碳酸二叔丁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酮型隐颜料,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合成反应的发生,通过加热转化法探索了隐颜料的应用条件.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明,合成的隐颜料加热到140℃发生分解转化为母体颜料,加热转化法是隐颜料的有效应用方法.最后,将该隐颜料应用于聚氯乙烯薄膜的着色,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膜中颜料粒子大小为20~40nm.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3种方法评价椎动脉型椎颈病模型.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植骨压迫法造模组、力学平衡失调法造模组及混合造模法组各20只,通过检测造模前、造模后第2周、第4周颞叶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血氧饱和度实验数据的比较,免疫组化检测椎动脉组织中NF-κB表达,评价3种CSA大鼠模型.结果:实验大鼠全部呈现颈椎缩短、偏斜甚至扭曲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混合造模法、植骨压迫造模法及力学平衡失调造模法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造模法分别与植骨压迫造模法及力学平衡失调法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与血氧饱和度无直线相关性(P0.05).混合造模法椎动脉组织中NF-κB表达最显著(P0.01).结论:3种造模方法均可成功复制CSA模型,其中以混合造模法较为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Bi8V2O17颜料的制备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末煅烧法和水悬浮液法研制了Bi8V2O17颜料.利用差热分析法确定制备工艺参数.产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测试法进行物相鉴定、微观形貌观察和粒径测定.结合两种制备过程进行了颜料合成的异同比较及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颜料CoAlxCr2-xO4(x=0,0.4,0.8,…,2.0),实验所得颜料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颜色鲜亮.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相结构,并利用XRD谱信息对6种试样的晶格常数、晶粒度及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TG-DTA,FT-IR以及S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粉体的形成、形貌及粒径.  相似文献   

19.
汽油中硫含量的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汽油中硫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燃灯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氧化微库仑法、紫外荧光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利用气相色谱的各种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联用(GC-FPD),气相色谱-原子发射检测器联用(GC-AED)和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GC-SCD)等,并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铝颜料的耐腐蚀性及与树脂的相容性,先后以溶胶-凝胶法和原位聚合法在铝颜料表面包覆SiO2和聚丙烯酸酯(PA),分析了SiO2和PA包覆铝颜料的机理,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等表征了铝颜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考察了原位聚合条件对包覆后铝颜料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体用量为0.7g、聚合温度为85℃、聚合时间为4~5h时,制备的双重包覆铝颜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和附着力明显增强,涂层具有良好的外观、光泽度和耐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