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往往利用知识产权的专有特性,不正当地行使知识产权,超越法律所赋予的合法垄断的界限,限制公平自由竞争。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因其过于抽象而不具有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对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规制。  相似文献   

2.
界定了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评析了WTO体制下TRIPs协议关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定。基于我国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控制方面的立法现状,后TRIPs时代我国反垄断立法应充分关注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反垄断规制,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WTO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和WTO体制外的国际立法活动,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刘宇 《广东科技》2010,19(14):59-61
界定了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评析了WTO体制下TRIPs协议关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定。基于我国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控制方面的立法现状,后TRIPs时代我国反垄断立法应充分关注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反垄断规制,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WTO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和WTO体制外的国际立法活动,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在行使知识产权上的垄断权或者独占权,通常是作为反垄断的适用除外而存在的.但如果对其垄断行为规制不当,必将扰乱市场竞争机制,阻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现实决定我国不能忽视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行为,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法律规范是必要而迫切的.剖析对知识产权进行反垄断规制的法理基础,在对知识产权垄断行为的类型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范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禁止垄断协议制度,禁止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和控制企业合并制度构成传统反垄断法上的三大制度。而我国的反垄断法应不专设垄断协议这一章节,而将其分为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和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两章;反垄断法不仅要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要规制市场支配地位本身;我国反垄断法应规制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基于对垄断“二重性”的认识而产生。适用除外制度不仅弥补了立法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知识产权正当行使行为为反垄断法所豁免,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是垄断禁止制度的规制对象。入世后,我国既要加强保护合法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同时也要在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中规定与知识产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权,是作为一般反垄断法的使用除外而存在。但知识产权这种独占权往往使其拥有者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或支配地位,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人可能会滥用其独占权,通过不正当的行使来非法限制竞争。而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虽然有些条款可以用来对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进行限制,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借鉴他国立法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规制知识产权滥用制度是促进技术转让、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文中首先十分扼要的梳理了知识产权滥用在英国、美国、欧盟及加拿大等国法律中的含义及其相应规制制度,可以发现:知识产权滥用概念的界定及其规制制度与民法中的"权利滥用原则"几乎不存在任何制度上的渊源关系。对于知识产权滥用,虽然目前各国并没有达成一致,国际公约对此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在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总体制度上存在本质分歧。相反,各国在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与措施上呈现出相互借鉴、不断融合的趋势,而且运用竞争法对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已经成为各国的主要措施。其次,文中比较分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技术转让的两种不同取向。文中强调指出:TRIPs协议并不是一味地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而是同时确立了制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基本原则。最后,文中简要阐述了我国规制知识产权的现状,探讨完善规制我国知识产权滥用法律制度的举措,建议在TRIPs协议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相应措施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法是通过赋予知识产权人专属利益最大化来刺激更多的发明创造的出现,无形中推动社会进步;而竞争法则是通过限制不正当竞争来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当处理好知识产权这种独占性权利与反不正当竞争之间看似相生相克,实则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规制知识产权许可中的权力滥用便成了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入世以来,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已经给我国民族企业带来严重的冲击,使我国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我国急需建立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本文从分析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溢用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入手,对其滥用知识产权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已存在很久了。基于这种状况,200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及其限制竞争行为作了专门规定。但是,我国《反垄断法》有关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是粗线条的,可操作性不强。鉴于这样的情况,此文以"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为题,旨在通过对该论题的研究,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并对我国反垄断法有效规制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是鼓励创新、促进知识生产的重要法律机制,一般是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而存在的。但是,具有独占性质的知识产权往往会使得其拥有者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或支配地位,限制了该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人可能会滥用其依法获得的独占权,通过不正当行使知识产权的方式,来限制和排挤竞争,对反垄断法所保护的自由公平竞争造成了破坏,从而构成对反垄断法的违反。这种滥用知识产权的做法,必然要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本文写作目的在于,能够从知识产权法和发垄断法的不同价值内涵中,寻求立法的趋势和原则。在市场博弈过程中法律就是一把尺子,衡量博弈双方的利益和需求,从而指导执法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上说,所谓“盗版”,指的是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盗版”同许可密切相关,因此判断软件是否盗版要根据软件许可协议以及软件的性质、分类等因素来定。软件许可协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买卖合同,它的标的是无形的商品———软件的使用权,并且这种使用权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是许可协议的基本特征。限制性条款具有法律效力,违反许可协议的行为,有些可以构成侵权。至于软件的侵权性,不同种类的软件不一样。对免费软件和试用软件,用户可以自由地复制传播,并不构成盗版;对于自由软件来说,用户使用时不能违反该软件的“通用公共许可”(GPL)版权声明;而对于商业软件来说,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必须遵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同时,合法用户的使用行为也必须符合该软件许可协议的规定,否则就为盗版。  相似文献   

14.
王旎 《科技信息》2007,(22):24-25
近年来,滥用知识产权的案件频频发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建立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控制机制在我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反垄断法律框架和美国《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提出了加快反垄断立法进程、加强对知识产权许可引起的反垄断问题的指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指南》等建立我国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控制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了搭售的定义、构成要件,其次分析了搭售行为对竞争的影响,再次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分析政府必须规制搭售行为的原因,然后指出了我国规制搭售行为的相关立法,最后指出政府规制搭售行为的现实困难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领域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该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反垄断法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对知识产权领域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作出一般性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认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在全国设置统一的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了美国反托拉斯法对知识产权许可控制的一般制度,旨在为我国将来建立知识产权许可领域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提供理论上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限制竞争,扭曲价值规律,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阻碍了统一、自由、竞争有序的市场的形成。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应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要求反垄断法必须加以规制而不能回避。本文通过对行政垄断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思考,揭示了行政垄断违法性的本质。并针对行政垄断的本质及其成因,以及结合反垄断立法对其规制的特殊性,提出了关于现行反垄断立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规制这种滥用行为,必须明确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法律中没有界定此概念,国内学者的界定不足于涵盖知识产权滥用的根本问题。知识产权滥用是指行为人违背知识产权制度目的,修改知识产权制度扩张知识产权、不当行使权利侵害他人、社会或国家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知识产权因其独占的固有特征而可能成为损害竞争的潜在威胁.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具有双重关系,二者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和必然冲突,因而有必要针对我国的现行立法缺陷,提出协调二者关系的相应规制性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