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的营造及混交方式和树种配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刻见解,对指导长白山区更新造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3.
沱江流域人工针叶林演替系列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林业资源重要的产出地和蓄积地,由于天然林业资源日益减少,特别在"天保工程"推出后,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的产出数量正在逐步减少。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结构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依然比较大,因此,需要林业工作者寻求出新的措施和办法稳定和扩大林业资源的提供。人工混交林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是利用树种的习性,结合造林地特点,用人工干预的方法促进林木快速成材,提高林业资源产出,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养分,加快林业资源的成长速度,为林业提供更加广泛经营方式,改善造林地土壤条件,创建有利于林业发展的生态,综合性地促进林业的整体发展。东北地区做好混交林造林工作应该立足于东北地区的实际,在明确混交林定义的前提下,掌握适合本地混交林混交的各种方式,熟练应用各种混交林混交的类型,充分发挥混交林对生态、环保和经济建设的功用和价值,找到东北地区营造混交林的策略,为整体提高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起到提领和统帅的作用和参考作用,在管理上和技术上整体提升林业工作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5.
牛黄是从牛的胆囊或胆囊管中取出的结石,又称为天然牛黄。将适宜的异物植入活牛的胆囊里,自然培育的牛黄,称为人工培育牛黄。但利用这种方法从牛胆囊中获得的天然牛黄,产量低,成本高。由于羊和牛是同科动物,且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结石发生率高,可用羊代替牛来培育“牛黄”。经实验分析,“羊黄”的理化性质、药物效应以及用金相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作超结构观察,和天然牛黄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几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因此,用羊代替牛培育“牛黄”,是非常有希望的人工培育方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培养牛黄…  相似文献   

6.
沈科章 《广东科技》2014,(22):150-150
简述杜仲的基本特性,并就杜仲的育苗进行分析;对毛竹母竹的挖取及选择、立地条件进行探索,依据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总结,对杜仲与毛竹人工混交林的栽培技术予以介绍,以期为杜仲与毛竹人工混交林的栽培提供指导,科学进行人工混交林栽培。  相似文献   

7.
郭江丽  田卫平 《汉中科技》2013,(3):52-52,51
结合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的实践,总结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一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地清理与整地、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大面积混交造林实验,总结培育刨花楠混交林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的成果与效果分析,提出七溪岭林场改善林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人工针叶纯林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并通过对人工针叶纯林与天然的或人工的针阔、阔叶混交林在物种间相互作用、资源利用、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和生产力方面的比较,探讨出了优质阔叶材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认为加速发展优质阔叶材混交林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但是由于地处封闭地带,地区发展缓慢,在历史时期,其森林资源虽有破坏但相对较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该地区发展和开发的加剧,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此时青海地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两种不同的对待,即对天然林的无休止砍伐和轰轰烈烈的人工造林运动的进行。本文结合相关史料记载,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状况的分析,对天然林木的破坏状况的研究和对人工造林运动成果的探究,在肯定自然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探讨人类行为下青海地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及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中了解造林、护林经验,探讨人类该如何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的针叶人工纯林,是由于五十年代或八十年代为了索取木材供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而大面积皆伐后人工栽植而形成的。现在已出现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植物群落的巨变,动物没有栖息繁衍的好环境,土壤急剧恶化,不利于森林保水、防火、病防以及森林更新。针对上述弊端,应采取的措施:避免单纯采伐掠夺木材尤其是天然林;坡地尤其是退耕还林地应营造阔叶混交林;改造现有人工纯林,尽多地保留天然萌生目的树种;加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巨尾桉和马占相思纯林、混交林造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巨尾桉和马占相思纯林造林、混交林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贫瘠的赤红壤山地上引种巨尾桉和马占相思,纯林生长落后于混交林。混交林造林比纯林造林效益更加明显,林木速生,林相整齐,抗风与抗病性能好,可在本地区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春芳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59-59,169
水分亏缺一直影响着干旱半干旱浅山地区的人工造林.近年来对造林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整地质量,通过降低造林密度和拉大行距汇集地表径流,采用壮苗是该地区造林成活、速生的三项基本技术措施.严格实施这三项基本技术措施,是取得人工造林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飞播造林的成林特点,采用人工撒播造林技术,提高播区内的成林面积、调整森林分布结构,降低火灾和病虫害暴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以天然紫海胆为亲本,对亲本促熟和幼体培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亲本暂养期间足量投喂海带和牡蛎,两周后进行催产,亲本排放率达到90%,且配子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85%。在幼体培育过程中采用超滤海水和不换水育苗,并结合少量多次的投饵方法,使八腕幼体存活率达到74.95%,最终获得了3~8 mm的稚海胆30万余个,提高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杉、竹人工混交不同造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才 《武夷科学》2006,22(1):108-111
本研究通过对杉、竹人工混交林不同造林方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处理和B处理中,毛竹得益于杉木中幼龄林分林冠层的蔽护,毛竹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85%和71.7%;D处理和A处理中,虽成活率较低,但因林地光热来源充足,有利于竹鞭生长和孕笋育竹,新竹增长快,长竹率高,造林三年后毛竹林分基本形成新竹的主要生长因子胸径、竹高、枝下高等,以B处理为最高,分别达到3.36cm、4.43m、1.35m。林业生产单位应立足于当地,因地制宜,权衡权弊,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人工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从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与结构、苗木保护与处理到科学栽植与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天然自然为参照系,分析了人工自然的特点和发展类型,据此得出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人工自然的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建设人工自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舟山海区的天然海水进行岩虫的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亲虫的培养、强化培育与促熟、幼体培育等重要技术环节。1992、1993、1994三年分别育出幼苗11.83万尾、42.81万尾、91万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7.10%、20.42%、27.82%。  相似文献   

20.
红松胡桃楸针阔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凤宝 《科技信息》2010,(25):I0398-I0398,I0381
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了红松胡桃楸混交林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4a生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已开始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同龄红松纯林,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采用人工方式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林业企业培育森林及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