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孵化出仔鱼300万尾,在水温18-2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的饲料进行饲喂,经58d培育出平均全长2.3mm的苗种132万尾,育苗成活率高达64.1%,单位水体最主出苗最达1.33万尾/m^3,另外,还有1.3-1. 9cm的苗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2.
短沟对虾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在国内首次对短沟对虾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共孵出无节幼体50万尾,培育成仔虾(P1)2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46%.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7日~8月2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 A.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育苗密度为9918尾/t,育苗成活率(到60日龄)为21.1%.中间培育(68日龄~106日龄)密度分别为1594尾和500尾/t,成活率分别为76.0%和46.3%.  相似文献   

4.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共135万粒受精卵,孵出68万尾仔鱼,孵化率50.3%.在育苗水温为25.4~29.4℃,海水盐度为26.6~30.6,饵料系列为轮虫一卤虫无节幼体一桡足类的条件下,经34d培养,育出全长14.5~24.3mm的双棘黄姑鱼幼鱼18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6.5%,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箱放出。仔鱼开口后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培育30d后出苗。结果获得优质受精卵158.5万粒,孵化出仔鱼148.8万尾,孵化率93.8%,室内3种孵化方式中,网箱流水效果较好。室内育苗平均成活率12.61%,室外育苗平均成活率7.52%,室内培育比室外培育的平均成活率高5.08%。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我们用越冬培育、切除单侧眼柄诱导成熟的12尾野生雌虾和5尾人工子一代,在水泥池(1.68×1.50×深0.5米)中,进行诱导产卵和幼体培育。本文介绍了人工育苗的基本方法,粗略地叙述了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的过程。野生亲虾的交配受精率为58。3%,人工子一代为60%,幼体成活率最高分别为11.7%和18.9%,并对交配受精率和幼体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Mian状黄姑鱼人工繁殖及海水池塘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ian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  相似文献   

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了多虫灵浓悬浮剂的热贮稳定性和悬浮率.外标法测得多虫灵浓悬浮剂(FMC公司生产)样品质量浓度为4.88%,热贮稳定性合格,平均分解率为1.42%,悬浮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0.
于2003年1-4月在厦门市水产研究所前埔中试基地进行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与育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实验.取闽南地区沿岸水域渔获的并经短期池塘蓄养的已交配雌蟹为亲体,在室内水泥池中饲育,使之抱卵、孵化.将部份孵化幼体放入6个13.5m^3的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培育,结果获得173.9万只Ⅰ-Ⅲ期幼蟹;育苗平均成活率53.2%(47.5%-67.8%);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2万只/m^3(1.7-2.9万只/m^3).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φ26cm、高28cm的陶瓷坛子,进行了滩涂青蟹坛式养殖,并与塘养作对比试验,结论是坛养可行,四个月可养成商品蟹,苗种选5~6cm以上为好,滩位以大小潮都能满上、大潮落潮时每次能露水2小时左右为宜。坛养后期蜕壳较难,死亡率较高,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温州海区常见3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5.2%的被检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而63.6%的被检鱼类有线虫寄生,文中着重对不同体长组长蛇鲻体内寄生线虫的状况进行研究,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其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宿主体内寄生率及密度占绝对优势的Anisakis simplex幼虫和Contracaecumsp,幼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不感染或只感染少量的线虫幼虫,少数宿主感染线虫幼虫数量较大,线虫幼虫在宿主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 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 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和调查资料,首次建立了综合的、动态的和实用的哑铃湾网箱养殖完全成本模型,并对哑铃湾网箱养殖完全成本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哑铃湾网箱养殖的完全成本为5309.8万元,而当前哑铃湾网箱养殖的总收入为6960万元,所以,目前哑铃湾网箱养殖的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是正值,这一方面说明应该鼓励该海域网箱养殖产业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海域网箱养殖环境一经济容量都还有较大的剩余。  相似文献   

15.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使用的多种疫苗仍未能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原因是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和免疫程序或方法不发。解决的办法:病毒培养宜选用无特定病原(SPF)鸡胚或非免疫健康鸡群的鸡胚,消化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细胞数在100-150万/mL,接毒量为0.1%-0.2%,小牛血清使用浓度为3-5%;疫苗冻干过程应在不断搅拌病毒培养液的同时控制加入保护剂的速度。免疫程序: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不清雏  相似文献   

17.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据河南濮阳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 ,和虎文化是狩猎文化 ,龙文化是农耕文化 ,论证中华虎文化的起源早于龙文化。又从虎岩画、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获虎”、古文献中虎壮军威以及黄帝陵之地形“龙盘虎踞”等文化事象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与人类学等方法论证中华虎文化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华夏文化从源头起就把人置于中心地位: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人是主体。傩源于远古自然宗教,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傩文化人按驱疫消灾、降吉纳福的需要,将道、释之神“拿来”,为“我”所用,并把历史或传说中非凡人物“请入”傩神“军团”。王一桃在诗里赞美了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光辉灿烂,揭示了傩文化的本质特征,礼赞了萍乡傩及其发扬光大者。这首诗具有雄浑的磅礴大气,诗人还竭力追求艺术形式的尽可能完美。  相似文献   

20.
楚辞研究中,有关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这一争论贯穿了两千年的楚辞研究史.我曾长期关注于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闽南文化研究的状况,从而意识到,可能从族群心理研究的角度,能够解开楚辞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