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指出对胺的碱性认识必须先从气相入手再到液相,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讨论了脂肪胺芳香胺和氨的碱性强弱顺序;指出用铵正离子比用胺、用静电溶剂化比用氢键解释胺的碱性强弱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2.
NH_3及其甲基衍生物碱性的强弱问题在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教学中均会提到.由于偶然的巧合,气态碱性强弱顺序与传统的甲基的正诱导效应(+I)给出的结果一致,因而多用甲基的诱导作用来解释.但是,当把甲基的诱导作用来解释水溶液中的碱性强弱顺序时,无法自圆其说.数十年来,许多实验和理论化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探讨化学学科规律的理论化学理应涉及此问题,然而以往的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教科书中却很少提及.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在综述已有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谈一谈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加热法分别得到聚合松香接枝苏氨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功能基化合物,并讨论了其合成条件,对软化点和红外进行了分析.聚合松香的接枝化合物酸值增加,软化点降低,溶解度较大,还不适合做功能基高分子,需增大聚合松香接枝功能基化合物的分子量和交联度.酸性强弱顺序与接枝的小分子酸酸性强弱相同,接枝酒石酸和柠檬酸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易溶,水中难溶.接枝苏氨酸化合物可以吸附铜铁钙三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异脲盐法合成一系列N-取代胍和N-取代-4-(3-吡啶基)嘧啶-2-胺类化合物。以O-甲基异脲硫酸盐为起始原料,与脂肪胺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脂肪胍或芳香胍类化合物(1),再以3-乙酰吡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为原料反应合成3-(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2),将化合物(1)和(2)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最终得到目标产物N-取代-4-(3-吡啶基)嘧啶-2-胺(3)。合成出了6个N-取代胍及其相应的衍生物N-取代-4-(3-吡啶基)嘧啶-2-胺类化合物,并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该方法路线简捷环保、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较温和。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2):28-30
芳胺类化合物的氧化溴化反应是合成芳胺类溴化物的重要方法。综述了芳胺类化合物氧化溴化的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包括无机氧化剂的氧化溴化和双氧水与氧气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溴化,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加热法分别得到聚合松香接枝苏氨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功能基化合物,并讨论了其合成条件.对软化点和红外进行了分析.聚合松香的接枝化舍物酸值增加,软化点降低,溶解度较大,还不适合做功能基高分子。需增大聚合松香接枝功能基化舍物的分子量和交联度.酸性强弱顺序与接枝的小分子酸酸性强弱相同,接枝酒石酸和柠檬酸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易溶,水中难溶.接枝苏氨酸化合物可以吸附铜铁钙三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7.
重瓦斯油及其窄馏分加氢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含硫化合物,碱性氮化物,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8.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 ,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 ,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 ,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 ,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 ,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 ,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 ,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 :含硫化合物 ,碱性氮化物 ,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9.
针对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其氢氧化物的强弱是一致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元素金属活泼性的以及氢化物碱性产物的机理论证得出: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与其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不存在一一一对映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其氢氧化物的强弱是一致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元素金属活泼性的标准以及氢氧化物碱性产生的机理论证得出: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与其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不存在一一对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氯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氯苯胺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发光菌毒性的关系,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20个氯苯胺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在5、15、30min时间内的半抑制浓度的负对数P(5-EC50)、P(15-EC50)、P(30-EC50)与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的关系。获得了3个线性回归方程:⑴P(30-EC50)=0.177 5.056SQR;⑵P(15-EC50)=0.25 4.807SQR; ⑶P(5-EC50)=0.29 4.383SQR,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9,0.8836和0.8780。结果表明:SQR值越大,即化合物苯环上的正电性越强,则氯苯胺类化合物对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毒性就越大,据此可预测化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以糠醇为原料,经酯化,硝化,水解,氧化制得关键中间体5-硝基糠醛,总收率51%;再与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硝基糠醛缩胺类化合物,收率71%~89 %.产物及中间体经IR,1H NM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采集于列车餐车的食用油烟雾样品进行全谱分析,发现样品有66种化合物,包括烃类、卤代烃类、醇酚醚类、醛酮类、羧酸及衍生物类、芳稠环杂环类和胺类等七类,其中一些化合物如芳杂环化合物、卤代烃和胺类等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一种更高效简便的合成亚甲基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芳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不同条件和溶剂中使用溶剂热法一锅合成了一系列的亚甲基二芳胺、三亚甲基三芳胺和四亚甲基四芳胺类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及反映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具有后处理简便、产率提高的优势,是一种合成亚甲基二芳胺、三胺、四胺类衍生物的新的通用方法,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全谷物鸡蛋和土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鸡蛋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全谷物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中分别检测出28种、25种、14种挥发性化合物,从土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中分别检测出22种、20种、13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到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族类、酯类、胺类、杂环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对比显示:全谷物生蛋清中酯类、胺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土鸡蛋生蛋清,而酮类和萜类化合物显著较低;全谷物熟蛋清中烷烃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土鸡蛋熟蛋清,而醛类显著较少;土鸡蛋熟蛋黄中胺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全谷物熟蛋黄.研究结果对阐明两种类型鸡蛋品质和风味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A:大家都知道,鱼有股腥味。这是因为鱼含有三甲胺。三甲胺是脂肪胺类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通常有一股难闻的臭气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芳酰基异硫氰酸酯与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8个芳酰基硫脲衍生物,并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了双离子化室技术,用Xe共振光(波长为160nm)测定了乙基胺类化合物的总的先吸收横截面积。所研究的乙基胺类化合物为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 发现了压力对这些样品的总的光吸收横截面积有很敏感的影响。当压力增高时,这些样品的总的光吸收横截面积会出现一个峰值。而且,乙基取代胺中的氢原子愈多,出现总的光吸收横截面积峰值的压力就愈低。  相似文献   

19.
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硫化物、氮化物按一定方式添加到催化裂化柴油基础油及其模拟基础油中,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酸性化合物添加到碱洗后的脱酸柴油中,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非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时可使柴油颜色变深;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对柴油的安定性影响不大.若在非碱性氮化物、碱性氮化物、酸性硫化物或其它酸性化合物等并存的条件下,由于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具有催速作用,柴油的安定性变得更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芳胺芳醛缩合反应制备6种敏感变色双水杨醛缩芳胺类化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熔点、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固态均具有热致变色性质,热致变色晶体中分子为平面,面对面堆积排列,分子之间距离较小,而光致变色晶体中分子的水杨醛亚胺平面与芳胺环平面之间有一个夹角.双水杨醛缩芳胺类化合物的变色过程涉及分子内快速质子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