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雪英 《龙岩学院学报》2008,26(1):45-48,53
闽西文化资源具有六大禀赋类型,开发闽西文化资源是促进闽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闽西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是: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闽西文博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产业互动开发;深度开发闽西文化资源,发展创意型文化产业:以品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规模经济;保护性开发与创新性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江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从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信息识别系统;以产业集群为框架,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进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等方面,论证了江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资源整合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文化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模式。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采用"政策引导—依托资源—推出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并从加大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五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文化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模式。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采用"政策引导—依托资源—推出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并从加大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五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为响应国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11月9日,由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各界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与研究的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聚焦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讨论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环境与路径、文化科技与智慧城市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或"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文化科技集团。将现代高新科技和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不断创新与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新道路,打造"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提出了文化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8.
"跨界融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工业设计、信息消费等产业和要素的融合,使福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领域广、平台多、程度深的态势。要快速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路径应是:以业态创新打造完备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科技"促进"集成创新",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以文化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以创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破解文化企业融资"瓶颈"。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城市精神、文化产业、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对大庆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可以说明地方高校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在总结大庆师范学院多年来服务大庆市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挖掘自身潜力,依托人文社科领域的比较优势,是服务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已经开始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将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可通过将皖东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对接及其动漫化研究两大途径来实现该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对六安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该市2005至2010年29个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其主导产业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定量分析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拥有优越的资源依托条件,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适合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并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从完善产业链,维护资源优势,注重科研创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六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彝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彝族体育旅游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中部崛起战略发展的典型.各地市中心城市发展与本地大学发展相得益彰,“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有优秀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地方高校该做好本地经济等各产业的研究,与企业协同,联合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成为城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城市管理者应把大学的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在经济上、政策上支持,在智力上依赖.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技术使各种文化资源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得以不断延伸和拓展。在底子薄、基础差、发展迟缓滞后的不利条件和形势下,西藏文化产业要实现通过5年发展,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以上。文章提出实施西藏文化产业精品内容战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艺术与高科技联姻,打造西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把发展西藏文化产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把文化工程做成惠民工程;加强西藏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修正和补充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和制约因素,提出西藏摆脱资金依赖、技术依赖的传统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的四大战略:借助旅游业为主导的"外需牵引",拉动文化产业的"内生增长";通过文化创意促进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将西藏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政府主动培育,推动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产生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1年相关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科技贡献能力等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以技术引进、模仿、直接参与产品竞争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垂直专业化一利润创造”的良性循环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9):164-166,171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研究洛阳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紧迫且必要。洛阳现有的文化产业品位不够,缺少文化设计、市场策划和文化策划,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并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推进"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层网点建设;多方扶持发展,建立共享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保障网点运行。  相似文献   

20.
1978—1991年,宁波的文化事业在拨乱反正中复苏,并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形势;1992—1999年,宁波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创新的思路、创业的胸襟建设港城文化,在宁波文化类型由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的探索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2000年以来,宁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大市”。回顾改革开放30年宁波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化是改革开放30年宁波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