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说白语,彝族人民说彝语,汉族人民说汉语。汉语和白语彝语都属汉藏语系的有声调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除本民族语言外,在广大的白族、彝族和部分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汉语方言,它的特色主要是保留了中古入声的五声调语,可以称之为“土著汉话”。 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主要流行于下关、大理、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它的声调调类有五:  相似文献   

2.
拼读出汉语字、英语词,汉语必须有声母、韵母、声调,英语要求元音、辅音、重音(少数词除外)。现代汉语对音节的认识存在分歧,即声调是或不是音节的组成部分。而汉语传统音韵学把声母、韵母、声调称为字音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可以对比汉语字音和英语音节。  相似文献   

3.
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声调不仅对汉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使汉语的许多文学样式洋溢着特有的气息,更对汉语文、汉民族、汉文化的历时发展和现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使他们也“韵味十足”.声调从辨义手段到审美功能再到文化构因的不断延展的历程,体现出声调对汉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凡是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意义”的语言,被称为“声调语言”:凡是不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叉和词的语法意叉”的语言,被称为“非声调语言”。中国境内有藏语、彝语、壮语、傣语、苗语、瑶语等几十种语言都属声调语言之列。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这些语言声调的起源、构成、发展、变化做过十分精辟的研究,但是也留下一些问题有待讨论。比如.声调语言的辅音有“单辅音、复辅音”之分,元音有“单元音、复元音”之分,其声调是不是也有“单声调、复声调”之分呢?这样的问题一直还没有人论证过。通过审听、实验和综舍分析有关语料,所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上古汉语的声调面貌,从陈第、顾炎武以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首先应该肯定,上古汉语有声调的差别,声调有辨义怍用;因为上古汉语单音节占优势,如果说没有声调的差别,那是不堪设想的。至于上古汉语有几个声调,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孝感入声的紧元音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感入声具有紧元音性质,它成为孝感入声由韵母结构范畴向声调范畴转化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区别性特征。文章提出,汉语入声的消亡分为三个时期:塞音韵尾期、紧元音期、舒化期。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元音会影响声调感知。元音音色主要由共振峰决定,因此,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共振峰分布下元音对声调感知的影响。合成1个从低元音到高元音的元音连续统,连续统中的每一个刺激承载3个不同的声调连续统进行感知听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元音连续统内刺激的共振峰分布逐步从低元音靠近高元音,该元音也越来越倾向感知成声调连续统中调值较低的声调;2)元音对声调感知的影响和声调有关,其在阳平-上声连续统的感知中影响更大;3)元音对声调感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范畴边界,而不是范畴宽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声调判别提高汉语数码语音识别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码语音“2”与“8”等的混淆是汉语数码语音识别错误的主要来源。为此,提出了在汉语数码语音识别中引入声调判别的方法。首先设计了变长度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LVAMDF)、元音中心定位、基音谐波单周期校正以及基音邻近搜索等一系列高性能基音周期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针对汉语数码语音声调识别的MDTD算法。实验表明,新的基音周期估计方法和MDTD算法使汉语数码语音识别率由95.2%上升到98.5%,更使“2”与“8”的分辨率由90.5%上升到了98.8%,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上古韵母系统和四等、介音、声调的发源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韵母系统包括元音、介音、韵尾的种类及它们的结构方式、配合关系。声调这种节律音位也要通过元音起作用,并受韵尾的节制。本文准备简单地讨论如下五个问题:(一)上古汉语有几个元音?(二)有无介音及其性质。(三)三等 j 介音的起源及跟元音长短的关系.(四)声调发源与韵尾的关系。(五)上古韵母系统到中古韵系的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和元音格局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音位,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3/、去声/51/,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声调"凹""、凸"特征对稳态段和动态段的分布位置有很大的影响",凹"、"凸"特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普通话共有8个元音音位:/■/、/■/、/i/、/u/、/a/、/y/、/γ/、/o/,元音格局的主要特点是:高元音多,低元音少。其中/γ/、/o/类似于中元音、央元音,具有明显的动程。  相似文献   

11.
南靖磜头客家话只有[ i, a,?]三个单元音,缺失了后高元音[ u];它的元音格局跟下洋客家话的非常相似;[?]有两个变体,呈互补分布,声学和统计分析表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元音。类型学考察表明,磜头客家话的三元音格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i]变成[?]是一种自然音变,而且元音的系列变化引起了声母的前化。入声的演变,将导致单元音[ u]的重新出现,从而变成[ i, a,?, u]的四元音格局。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翻译是两种语言在信息量相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换。但是只将原文的内容正确地翻译过来还不够,因为译文是要给人看的,尤其是给说本族语的人看的,而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大不一样,所以译文不仅要内容译得正确,还应用自己的本族语将它进行重新组装,这样人们才能接受。所以在做翻译前,应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构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虽有不少共同点,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汉语可以说是一种“层进式”的语言,汉语中没有连词的复句较多,可把几个逻辑上有关系的独立句子拉到一起,用逗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汉语四声对元音基频的变化规律,即声调是基频变化的模式.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有关单词的话者确认。文中提出了可行方案,实验结果为识别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按计声调音节把汉字数目压减至1800个左右的重大意义和可行性,对高频汉字和特别常用汉字在全部计声调音节中的分布以及各计声调音节内的汉字和特别常用汉字在全部计声调音节中的分布以及各计声调音节内的汉字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对减汉字数目的具体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汉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颇值得人们研究的方向。明确地指出了没有声调就构不成汉语的音节,汉语的音节只能指汉语的1325个计声调音节,而不是400多个不计声调音节。两个声调不同的汉字不能称为同音字。论证了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汉语背景里,汉文单词与英文单词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汉字与英文字母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构成汉字的笔画与构成英文字母(如A、E)的笔画也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提出了汉字不仅是而且也应该充当现代汉语的音节字母;汉字总数应当和英文字母总数一样确定而有一定的限制;汉文单词是由汉语音节字母(汉字)构成的;解决同音汉字问题就是解决汉语同音字母问题。按计声调音节压减汉字字数是实现汉语“一语双文”的惟一可行途径,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惟一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上古有没有声调?有几个声调?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才被古音学家列为研究课题,然而其研究结果却不一致。顾炎武以为上古虽有四声,但“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因而“上或转为平,去或转为上,入或转为上、去,则在歌者之抑扬高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关于顾炎武的“古人四声一贯”之说,以往的古音学史研究者都不注意它跟前人观点(主要是宋儒“叶音”说)的瓜葛,至于它跟江永观点之间的关系,则都跟着江氏一起误解了。仔细探察“四声一贯”说背后的真实含义,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并能引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一贯”说是叶音说退居声调战线的最后堡垒)。顾氏本人在有关声调各种问题上大多说得很含混(也许只有“入配阴”例外,不过,这与其看作是声调问题,倒不如看作是韵部分配问题),这可能是他没有考虑明白或干脆没想过,也可能是碰到了难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师院任学良副教授著《汉语造词法》,是一部有特色的著作。 特色之一,是对一些问题有创见。如汉语的词的概念,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现在通行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有一定语音标志的语言单位”。但事实上,这一定义并不严密,只能划清词和词组的界限,而和其他“非词”,如“子”、“儿”、“家”等词尾的界限,却划不清。因为从理论上说,这些词尾也可被看成“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而“家”这样的词尾,不读轻声,有声调,也可  相似文献   

18.
“幽默”是由英语humour一词直接音译过来的外来词,它具有表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义.音译词的特点有三:(1)、其中每个字只是直录了原词中的某个音,即只是一个表音符号,而无任何意义.(2)、只有当前后字相连才表示原词的意义.(3)、它的内部结构不具有扩展性,在理解和运用时都不可在其中间插入任何成分,即具有运用上的整体性.据上述三个特点可知:“幽默”中的“幽”和“默”分别是humour中“u”和“mour”的音译.不过,由于汉英语言体系的不同,在音译时,往往按照汉语语音的特点对原来的语言形式适当做了些修改.如:humour在英语是没有声调的,到汉语中的“y(?)u m(?)”就变成了有声调的音节,在书面中利用“幽”“默”两个汉字记录下这两个音节.在这个记录过程中,只是直录了语音,毫无意义可言.只有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原词的意义.“幽”、“默”具有运用上的整体性,所以决不可将其拆开或插入别的成分来使用.即不会出现这样的格式——幽XX默,只能有“你是一个幽默的人”、“你很幽默”、“幽默的表演”等用法.  相似文献   

19.
游乐园     
它是谁虎大王娶媳妇,森林王国派了一个合唱队,前去祝贺。这只动物合唱队在唱歌时,混进了一位没有资格当合唱队员的在里面滥竽充数(如图),虎大王发现后,非常生气。请你指出它是谁?(东春/供稿)这里有4幅图画,画中都有流水,水断而意连。请你根据这4幅画的含意,猜出4句成语。看图猜成语(赵忠智)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就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小明说…  相似文献   

20.
1808─1814年,西班牙人民进行了为时六年之久,付出了三十万生命代价的反法斗争,对拿破仑帝国有何影响,在整个欧洲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评估,是有裨益的。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说过“正是西班牙这个脓疮把我毁了”。他之所以会说这样一句话不是没有原因的,恰好证明西班牙事件对帝国对整个欧洲历史所起的作用与影响,现就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