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短视消费者和策略消费者并存的市场中,策略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对厂商决策的影响。在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对产品估价均为随机变量情况下,建立厂商最低团购数量和消费者临界评价值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研究厂商如何制定合适的最低团购数量以应对策略消费者的持币观望行为,指出厂商团购限量策略的适用范围,并与不限量的厂商决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策略消费者的比例对厂商的影响与团购价格折扣率的大小有关,厂商采取限量策略时的利润大于不限量策略时的利润,忽略策略消费者的存在会对厂商利润造成较大的损失。最后,以旅游团购为例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参考价格依赖的需求模型,分析了受价格管制的厂商利润最大化问题,构建了同时考虑参考价格效应与价格上限管制的厂商定价模型,分别给出了仅考虑参考价格效应与同时考虑参考价格效应与价格管制的厂商最优定价策略与最优质量控制策略的显性解,分析了价格上限管制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以及质量价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厂商的价格处于价格管制阶段,厂商倾向于通过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方式来降低成本支出,部分弥补由于价格管制而带来的收益损失;在价格下降质量下降的同时,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比降低,即消费者消费单位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管制价格越高,质量和质量价格比的下降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3.
在线信息产品捆绑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线信息产品交易各方的互动关系,考虑网络接入商与信息产品生产商各自市场垄断力的对比,研究了两者进行价格决策的先后顺序对信息产品捆绑的最终价格和对信息产品厂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同时进行价格决策时,两者均分市场利润;当两者进行序贯博弈时,先决策价格者将获得先动者优势,且消费者在此情形下的总支付将大于当两者同时决策时的总支付;信息产品厂商采用何种捆绑策略与其决策顺序无关,仅与被捆绑产品的捆绑价值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4.
考虑某厂商面向策略型消费者且采用共生换代策略时的联合定价和定量决策问题,把每个周期分为正常销售阶段和折价销售阶段,分别构建单周期博弈模型和多周期马氏决策模型来探讨厂商最优策略与消费者策略行为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当市场只有策略型消费者时,厂商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固定定价策略且每期剩余旧产品应全部处理或全部进入销售。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应对消费者策略行为的措施:当创新速率较快时,厂商需提高旧产品价格,反之需同时降低新产品价格和提高旧产品价格;当消费者因等待导致的偏好损失较小时,厂商应先降低新产品价格,再提高旧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5.
考虑某厂商面向策略型消费者且采用共生换代策略时的联合定价和定量决策问题,把每个周期分为正常销售阶段和折价销售阶段,分别构建单周期博弈模型和多周期马氏决策模型来探讨厂商最优策略与消费者策略行为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当市场只有策略型消费者时,厂商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固定定价策略且每期剩余旧产品应全部处理或全部进入销售。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应对消费者策略行为的措施:当创新速率较快时,厂商需提高旧产品价格,反之需同时降低新产品价格和提高旧产品价格;当消费者因等待导致的偏好损失较小时,厂商应先降低新产品价格,再提高旧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消费者偏好对产品定价和定向广告策略的影响,构建非对称双寡头企业联用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对企业利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1)消费者偏好属性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当不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总在优势市场投放更高强度的定向广告以获得更高利润.2)当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将在优势市场投放定向广告并制定较高价格,而在竞争市场给予消费者较低价格以获得最优利润.3)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联用成为企业定向营销的有效工具.当企业不具备完全定向精度时,同时采取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有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的3种定价策略: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固定定价策略以及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动态定价策略。得到了最优解存在唯一性的条件,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最优价格和广告版面的显式解。数值模拟发现:初始参照价格影响最优动态定价,初始参照价格越高,最优广告版面越小,总收益越大;最优广告版面随着消费者记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订阅量关于参照价格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广告对订阅量的负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定价下的总收益总是高于固定定价下的总收益;参照效应对于企业的收益有较大影响,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低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但当初始参照价格较低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高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的3种定价策略: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固定定价策略以及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动态定价策略。得到了最优解存在唯一性的条件,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最优价格和广告版面的显式解。数值模拟发现:初始参照价格影响最优动态定价,初始参照价格越高,最优广告版面越小,总收益越大;最优广告版面随着消费者记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订阅量关于参照价格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广告对订阅量的负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定价下的总收益总是高于固定定价下的总收益;参照效应对于企业的收益有较大影响,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低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但当初始参照价格较低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高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升级与兼容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厂商如何选择其产品升级和兼容性策略以创造新的销售额和留住原有的消费者,进而对抗其竞争对手?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垄断厂商在第2阶段提供其产品的升级版本,按照新旧版本间是完全兼容和不完全兼容两种情形,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产品升级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如果厂商推出升级产品并且产品是部分兼容,则均衡价格的变化随前向兼容和后向兼容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并且垄断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扩大其产品间的兼容性以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10.
以纵向差异化的多产品构建产品线,是厂商普遍采用的(二级)价格歧视策略。现有研究分别基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耐用性产品等市场结构或产品特性,分析厂商产品线策略。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存在,讨论了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线策略。模型分析表明:若消费者认知实现后厂商利润增加,厂商将采用产品线策略;厂商通过设计一个相同成本的低质量产品帮助消费者实现认知,再而向部分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并获得较消费者认知前更大的利润水平;消费者认知成为产品线设计的关键因素;厂商利润增加的同时,社会总福利水平也获得提高。研究虽然针对完全垄断厂商进行分析,相关性质在寡头及垄断竞争市场也存在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产品差异化与序贯推出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构造了一个垄断厂商的三阶段博弈模型 :首先 ,厂商决定在阶段 1和阶段 2推出的产品的质量 ;其次 ,厂商确定不同质量产品的价格 ;最后 ,消费者决定是购买高质量产品或低质量产品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垄断厂商进行产品质量差异化和分阶段销售不同质量产品的各种情形 ,并分别讨论了当产品没有网络外部性和具有网络外部性时的各种情况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系列相关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外部性特征,研究了考虑消费者异质偏好情况下的网络游戏厂商利润最大化问题,构建了网络游戏产品在一定销售周期内的动态定价模型.首先通过应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数值解和动态最优定价策略;其次分析了成本系数、网络外部性强度、产品质量等因素对最优价格、游戏玩家数以及总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成本、高质量的游戏产品,厂商应制定高价;而对于强网络外部性的游戏产品,厂商应先制定低价后缓慢降价.同时发现,降低游戏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都有助于厂商增加总收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告的劝说作用,研究垄断企业的大众广告和定向广告策略选择问题。同时,针对定向广告的精准度,分别考虑了完美定向与不完美定向两种情况。假设劝说型广告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当企业选择投放广告后市场被分割为自然市场、扩展市场及剩余市场三部分。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对比了不同广告策略下企业的价格、市场份额及利润。结论表明,一定条件下定向广告策略的合理使用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但大众广告策略仍然具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当企业采用定向广告策略时,不完美定向广告策略反而优于完美定向广告策略,即定向精准度并非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告的劝说作用,研究垄断企业的大众广告和定向广告策略选择问题。同时,针对定向广告的精准度,分别考虑了完美定向与不完美定向两种情况。假设劝说型广告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当企业选择投放广告后市场被分割为自然市场、扩展市场及剩余市场三部分。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对比了不同广告策略下企业的价格、市场份额及利润。结论表明,一定条件下定向广告策略的合理使用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但大众广告策略仍然具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当企业采用定向广告策略时,不完美定向广告策略反而优于完美定向广告策略,即定向精准度并非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产品扩散的免费商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商品的促销方式进行研究.在考虑价格因素的前提下,应用创新产品扩散理论,对免费商品赠送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着重讨论了市场撇脂价格策略与市场渗透价格策略下的免费商品赠送水平问题,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免费商品赠送水平的确定步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消费者不确定偏好的广告预算分配问题,首先,运用多属性效用函数来衡量消费者效用.其次,建立广告反应函数来刻画消费者对广告投入的反应.基于此,构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及企业期望利润模型.最后,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消费者偏好的不确定程度的降低,对企业而言,其广告预算分配决策更有针对性,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对消费者而言,只有当其偏好的产品能为企业带来较大利润时,企业的广告预算分配策略才会对消费者有利.此外,随着产品利润的增大,企业的期望利润增加.当广告预算的分配策略满足不同条件时,由于产品利润增大而给企业带来的边际利润递减或递增.  相似文献   

17.
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厂商可追踪消费者历史购买信息并基于其显示偏好进行差别定价,即基于行为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同时,随着各类市场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激增,消费者寻求多样性行为变得越发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竞争厂商在面对寻求多样性的消费者时基于行为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厂商利润的影响.基于双寡头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厂商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取决于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当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相对较低时,厂商会采取诱导转移定价(即对老客户定高价,给新客户折扣价),使用BBP策略会降低厂商利润;否则,厂商会采取奖励忠诚定价(给老客户折扣价,对新客户定高价),使用BBP策略将提高厂商利润.本文的研究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不同类型产品迥异的定价策略,也对厂商综合考虑消费行为和显示偏好以进行产品定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交网络的崛起,信息共享成为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基于信息共享角度,在考虑消费者特基础上对商家的团购策略进行设计. 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共享难度或低信息消费者比例的增大,团购折扣价格家利润逐渐减小,但混合团购个人购买价格却先增后减; 同时,反从众、不从众和从众消费者的比例以及从性导致的保留价值差直接影响最优的团购策略; 而较高比例的等待敏感型消费者也会导致团购折扣价格的减小. 另外,只有当高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较大且信息共享难度不大时,团购策略才优于传统边际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当市场上一部分消费者成为网购偏好型消费者,网络直销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并存下的双渠道广告与价格竞争策略问题,给出了不同渠道结构、不同广告投放模式下的均衡决策和均衡利润。结果表明:随着网购偏好型消费者的增多,将会减少制造商、零售商利润以及渠道整体利润;企业应用定向广告策略提高了产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当网购偏好型消费者增多到一定程度或消费者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增大到一定临界值时,与大众广告相比,应用定向广告将提高渠道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预售环境下,存在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消费者搜索成本时,销售商的最优定价和配给决策.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考虑一个销售商出售单一新产品给若干具有战略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购买时机,销售商则考虑消费者的战略行为,决策最优的两期价格和预售期配给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售期的配给量取决于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当且仅当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介于特定范围内时,销售商应采用预售策略,此时折扣预售策略总是销售商的最佳选择.否则销售商应采用正常销售策略.研究还表明,当消费者的风险成本系数较低时,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低.否则,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