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分离筛选大熊猫肠道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首先对8份大熊猫粪便进行高温水浴处理,利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和复筛,DNS法测定酶活力.结果分离出126株菌株,其中8株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8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株阿萨尔基芽孢杆菌(B.axarquienis),2株西姆芽孢杆菌(B.siamensis),4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实验表明大熊猫肠道中存在多种降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其中新发现的有大熊猫源的阿萨尔基芽孢杆菌和西姆芽孢杆菌,丰富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并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探究了大熊猫消化道内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有利于实现高纤维类饲料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  相似文献   

3.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以用于降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利用刚果红纤维素粉琼脂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b3.通过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其纤维素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拟康氏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用葡萄糖( 梯度浓度) 纤维素双层平板选育,在含葡萄糖(4% ) 纤维素双层平板上获得一株葡萄糖浓度高达10% 仍能产生纤维素水解透明圈的突变株UVⅢ.培养6 d ,干曲的CMC 酶活、FP 酶活和βG 酶活分别可达1145 .7 u/g 、55 .6 u/g 和24 u/g .分别是出发株的2 .4 倍、3.4 倍和12 .6 倍.  相似文献   

5.
诱变选育木醋杆菌以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野生型木醋杆菌纤维素产量较低的问题,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物理一化学相结合的手段诱变筛选得到多株高产纤维素的木醋杆菌诱变株.其中,经亚硝酸诱变处理获得的3株高产菌株的纤维素产量是原始菌株的2.2~2.8倍,而经紫外照射结合氯化锂诱变处理得到的2株菌株的产量大约是原始菌株的1.4倍.该结果为今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生活垃圾中分离到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并产生胞外酶的菌株,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并对该菌所产的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纤维素酶反应最佳温度为50℃;最适 pH7.0;酶在40~50℃热稳定性较好; CMCase活力在 pH 6.0~7.0处可保持70%以上, FPA酶活在pH 6.0~7.0处可保持79%以上; Ca2+和Mg2+对酶反应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Fe3+和Mn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 Na+、Zn2+和K+对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掘能够利用纤维素生产聚羟基丁酸酯(PHB)的菌种并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小熊猫粪便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改造为PHB生产菌株,利用响应面法,确定菌株发酵合成PHB的最优条件.经过透明圈检测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分离获得1株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  相似文献   

8.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到2株丝状真菌N 3、N 9,根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初步鉴定为担子菌.用氯化苄法提取了这2株担子菌和6株已知担子菌的DNA.为了鉴定N 3、N 9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RAPD技术对这8株担子菌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归类N 3、N 9菌株为侧耳属(P leurotus)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侧耳菌产生木质纤维素酶及其降解植物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较快的侧耳 sp 2 (Pleurotussp 2 )进行了最佳产酶液体培养基组分的研究 ,并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能力和行为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菌株在低氮高碳高无机盐培养基中的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和半纤维素酶等 4种酶的活性最高 .其中 ,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仅为 6 d,比其他 3种酶活性峰值期早 6 d. Pleurotus sp 2是目前已知的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锰过氧化物酶较高的菌株之一 .当该菌株培养在含有低氮无碳高无机盐液体培养基的麦草粉中时 ,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活性峰值均出现在第 10天 ,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在 4 0 d时达到峰值 .此外 ,该菌株使麦草生物质失重可达 17.6 % ,可望能成为生物制浆中原料预处理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天然秸秆纤维素为碳源,从土壤、酒糟及牛粪中共分离到5株能分解纤维素的真菌菌株.分别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 C ase)、滤纸糖化力(FPA)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F-25菌株对滤纸的分解能力最强,不到12 h滤纸全成糊状;同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也最高,分别为2.884(m g/mL).30 m in、0.36(m g/mL).h和2768(m g/mL).d.  相似文献   

11.
粗糙脉孢菌产黑色素条件优化及黑色素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化了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AS3.1602生产黑色素的条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0.5g/L,(NH4)2SO4 8g/L,NaCl3 g/L,CaCl2 0.1g/L、酪氨酸取饱和浓度时,有相对高的产量.对所产黑色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1):7-12
对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s S85或Ruminococcus flaveficiens FD-1,与非瘤胃菌Clostridium kiuyveri联合培养,由纤维素生产液体燃料的前体-己酸的发酵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可以把纤维素转化为琥珀酸和乙酸;在加入乙醇时,C.kluyveri可以把琥珀酸和乙酸转化为己酸、乙酸。在发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用天然纤维素发酵残渣培养木霉 Trichoderma sp.T_(22),生产高活性纤维素酶,并讨论了影响纤维素酶诱导合成的诸因素。发酵残渣连续使用4次,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2.8%,56.0%,29.3%和1.7%。  相似文献   

14.
高效降解秸秆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堆沤秸秆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YA-14,经菌株形态特性分析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菌株产酶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1,初始pH值为5,Mg2+ 浓度为0.4 mg/mL,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5.
以卫生纸厂初级污泥作为生物质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60、Tween-80)对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底物质量浓度100 g/L、酵母接种量6%(体积分数)、纤维素酶用量25 FPU/g;Tween-20能显著促进造纸污泥的同步糖化发酵,添加0.2%的Tween-20时,乙醇产率提高14%;上述工艺条件下反应48 h的乙醇质量浓度达19.5 g/L,是理论值的63.9%.对同步糖化发酵前后污泥及发酵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大量纤维素已糖化发酵成乙醇,仅少量半纤维素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木糖不能被酵母有效利用发酵成乙醇.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造纸污泥经同步糖化发酵后,长条状的纤维大多被破坏,同时出现了大量椭球状的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且部分菌株呈现出显著的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酶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率与处理时间和酶的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以及纤维素酶对纤维水解反应的动力学解示方程,该方程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生化处理中纤维素酶对织物的加工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能够得到酶浓度无限大时纤维经过t时间处理后的最大酶解量(Ymax)和半最大酶解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F纤维素酶对纤维的酶解极限程度为粘胶>棉>亚麻纤维,而要达到相同的酶解率,亚麻纤维所需的酶用量最高,棉其次,而粘胶最低。纤维的酶解速率与纤维素酶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低浓度的情况下,酶解速率与酶浓度近似成正比,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酶浓度的增加对酶解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在实际的工艺处理过程中,选择过高的酶浓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酶酸结合法降解植物纤维素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秸为材料,研究乙酸、盐酸等对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影响;设计出降解纤维素的2个工艺方案:方案1是先酸解后酶解;方案2是先酶解后酸解。在这2种工艺方案基础上,研究一种酶酸循环降解法(CDCA法)。研究结果表明:方案2优于方案1;CDCA法亦明显优于方案1和方案2;以CH3COOH,HCl和纤维素酶为降解剂,在常压、温度低于100℃、反应12~15 h的条件下,CDCA法能使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的转化率达98.68%,反应终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达5.38%;与常规技术相比,CDCA法只需25%的醋酸、50%的盐酸和少量的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的成本;本研究的酶酸结合法降解纤维素新工艺具有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周期短等特点,该工艺方法可为发酵工业上以纤维素为原料从事乙醇、抗生素、SCP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及环保上固态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维纤素酶的吸附作用。在相同条件下,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随着酶或底物的不同而不同。对同一种底物来说,能吸附在纤维素上的酶越多,这种酶的纤维素分解率越高。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与底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木质素能吸附少量纤维素酶,但更重要的是,木质素的存在,妨碍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吸附作用。底物的 Km 值越小,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越稳定。  相似文献   

20.
氮离子注入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诱变手段,离子注入技术以其独特的诱变机理和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受到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育种和转基因.本文应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N+注入对其存活率、菌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N+注入对T.reesei的诱变效应显著,T.reesei经N+离子注入后存活率曲线呈现"双马鞍型",而菌体注量-总抗氧化能力曲线与注量-存活率曲线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由此推测,离子注入微生物所诱导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变化很有可能决定微生物的存活情况.在注入剂量为250×1014N+/cm2的条件下得到突变幅度提高最多的菌株,CMCA活力较对照增加了2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