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基于非预期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时空差异格局.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仍然处于低效率阶段.全局Moran’s I指数在时间路径上受社会政策环境影响总体呈现“M”型波动趋势,其空间差异特征变化为阶段性.同时全国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且各省份之间具有空间依赖性,集聚态势显著.Getis-Ord GI~*指数揭示了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始终保持“东热西冷”的格局,这与中国全局空间演进格局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全方位的视角下,对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不高,近60%的省份需要对投入产出进行优化.比较而言,西部省份的效率最高,东部省份的效率最低.从对投入产出进行优化的性价比来看,性价比低的省份中,东部省份占比最高;性价比高的省份中,中部省份占比最高.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提高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4年南京市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研究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互动耦合机制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关联度在0.5以上,属于中等关联;产业结构对用水结构的关联序为第三产业(0.566)、第一产业(0.563)、第二产业(0.557),用水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关联序为生活用水(0.696)、农业用水(0.601)、工业用水(0.582);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耦合的空间差异明显,主城区属于协调型,江宁区与六合区属于磨合型,浦口区、高淳区与溧水区属于拮抗型;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耦合度在时间上显示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第一阶段(2005—2007年)属于磨合时期,第二阶段(2008—2010年)从磨合转向拮抗时期,第三阶段(2011~2014年)逐渐向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维度探寻居民杠杆对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对于我国科学实施消费需求侧管理和稳定居民杠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经济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杠杆对消费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杠杆和消费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居民杠杆会抑制消费,但抑制作用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消费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居民杠杆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抑制效果由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至西部内陆省份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字喷泉编码可有效提高多跳中继传输的效率.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喷泉码的中继多跳传输机制,从两方面改善中继转发性能:每两个中继组成中继对,采用旋转星座调制技术获得信号空间分集增益,但不降低信道的频谱效率;根据改进的合并算法对中继转发的喷泉编码数据包进行线性组合,获得数据包分集效果,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传输时间. 仿真结果显示,实现数据包分集和信号空间分集后,多跳中继传输效率显著提高,传输时间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家庭生活用水的利用率,形成家庭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国家和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以家庭生活用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生活废水的处理、回收、存储及使用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改进,研制出"简易家庭生活废水处理存储装置"和"沐浴废水回收按摩脚垫",提出了"家庭生活用水户内循环利用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数学分析课堂中引入计算机程序辅助开展教学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几个经典知识点的程序设计和教学策略,包括利用Mathematica的数据帮助学生发现数列极限规律,剖析函数列不一致收敛的原因;利用Mathematica图像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阐述二元函数的稳定点和极值点的关系以及利用定义进行定积分的数值模拟计算.教学实践表明,使用Mathematica程序辅助数学分析的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和201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数据,测算黑龙江省每五年间迁移到全国其他30个省份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及其变化率大小,分析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且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并逐渐向南方地区蔓延,尤其海南省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为明显.(2)黑龙江省迁出人口迁移强度在各地区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从2000~2015年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逐渐向环渤海地区集聚.(3)人口迁移强度变化率在北方地区较小,且始终保持稳定;南方部分地区变化率逐渐递增;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变化率大多呈先减小后增加再趋于稳定的趋势.(4)黑龙江省迁出人口的迁移强度变化率在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间空间关联性不强,在2005~2010年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高值集聚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天津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07,(3):5-5
近日.农业部通报了2006年第三季度兽药质量抽检情况。该季度共抽检兽药产品3653批,其中合格2797批,合格率为76.6%.比二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环节合格率为97.5%,比二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该季度兽药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有意制假、非法企业生产假兽药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改性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晶晶 《松辽学刊》2004,25(3):62-64
利用有机高分子改变彭润土端面带有的正电荷为负电荷,从而使膨润土的端面和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增大了膨润土所带的负电荷总量和表面积.同时,研究了提高吸附重金属离子(Hg^2 、Cr^6 、CO^2 )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膨润土端比未改性的膨润土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提高近20个百分点,利用X射线图证明膨润土端面改性是成功的,并解释了改性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提高的原因,利用改性的办法可能进一步扩大膨润土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控制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防治工程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属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泥石流沟谷强烈侵蚀,致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坡面泻流、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是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三种基本类型;泥石流形成条件是影响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应用防治工程控制泥石流沟谷的水土流失其工程效果显著.我国甘肃省武山县红峪沟及云南、四川等地泥石流防治工程实践证明,应用生物、防治工程等措施对策,可有效地减缓泥石流沟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马爱功  王杰 《松辽学刊》2008,29(3):81-84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省域间碳排放配额进行科学分配及区域政策分析的目的,利用我国各省市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别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GDP及能源消耗量作为投入和产出变量,以总量固定为约束寻求最优综合效率的分配模型ZSG-DEA(零和博弈DEA)作为分配方法对全国各省份进行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运算结果使得每个省市的分配额都处于效率最优的状态。将此分配结果结合我国现行七个碳交易试点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学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和监管层面的严格把控会有利于整个碳市场的后续运行,并结合该结论针对我国即将成立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的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对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维数计算和牛鸦维数的比值分析揭示出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紧凑、城市空间格局呈线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特征,分析也表明黑龙江省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各地市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交通建设、依托八大经济区发展推动路网覆盖、加快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是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选择耕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集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评价各决策评价单
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有效性的基础上,以固定产出最小化投入为优化原则探寻表
现无效的各DMU的优化空间,分析其劳动力投入是否存在冗余及区域差异,并使用投入指标
集调整方法验证以上对于劳动力投入冗余的分析结论,以此提供农业劳动力的区域差别化调
控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评价1987~2012 年期间各县级单元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特
征. 研究结果表明,80% 的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投入冗余,其中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
陵地区的冗余率最高;2007 年后,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大别山区
的劳动力投入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变大,劳动力投入冗余状况有所缓解. 因此,有必要
采取或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或稳固农业劳动力的对策来应对提升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不同需
求.  相似文献   

17.
古浪十八里铺水库坍岸预测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红杰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63-166
甘肃古浪县十八里铺水库是龙沟河上的一座小型水库,1970年始建,1974年竣工,运行近30 a以来,由于水库淤积,库容减小较为严重,目前已不能满足当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因此水库主管部门决定加高主坝1.42 m.大坝加高后,库区水位随之提高,坍岸规模将扩大并危及两岸既有公路和铁路的安全.为了避免坍岸对两岸工程带来危害和减缓水库淤积,库岸部分地段须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8.
甘肃大黄属(RHEUM)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肃大黄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探讨,以及大黄属植物研究的分析,提出合理使用大黄属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建议、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均有向西北方向发生迁移的趋势,大肠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底栖动物的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东北发生迁移的趋势,同时,总体平均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以1999年为例,通过与林地、耕地、化肥、日照、气温、降雨、径流等生态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