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历史地考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现实地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西藏。西藏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开启了步入现代文明的大门。西藏各族人民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西藏各族人民选择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轨道。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空前,社会事业繁荣,经济社会巨变,人民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传播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西藏和平解放前马克思主义与西藏各族人民的有限接触,和平解放至1959年西藏叛乱时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间接传播,平叛改革至文革前夕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积极传播,以及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传播高潮.马克思主义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的生根发芽,为改革开放后西藏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组织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期间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成效等方面回顾了5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培养西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人才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藏经济逐年递增五十载的辉煌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旧西藏“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等原始落后生产方式的评述,回顾了西藏社会主义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腾飞的过程。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的经济才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农牧民群众才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它在西藏的建立与实践,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全面繁荣进步。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既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西藏的区情。  相似文献   

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七十条协议)。从此,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和平解放,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并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结束了西藏近代社会的黑暗历史,特别是1959年,通过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的斗争,使西藏的政治、经济、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各民族人民在坚持高举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的同时,以中央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为契机,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无私援助下,结合西藏的实际,以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开拓进取思想,取得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7.
能不能揭示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西藏乃至整个中国,2009年都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平定西藏叛乱和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包括将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发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等。  相似文献   

8.
李子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1):100-105
旧西藏,西藏图书情报事业一片空白,实行民主改革以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西藏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来,西藏已初步形成了图书情报事业的雏形,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章分析了西藏图书情报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图书情报业的对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公元1907年《西藏白话报》~1951年《新闻简讯》、《草原新闻》创办)的研究向为学界所疏忽。本试图以历史的视野,从对报刊、广播两方面极为有限的献资料的梳理入手,确立西藏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基本框架,较为真实地认识和整体地把握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校有特色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西藏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按照中央书记处、中宣部和国家教委以及区教育厅多次下发的有关加强和改进意见,在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后,逐步建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文章认为西藏高校有特色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不仅较好地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且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今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了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在改善人权方面的巨大成绩。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出结论,5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完全符合西藏社会发展方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今后在西藏应继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进行民族田结、反对分裂的社会主义教育,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为西藏人权的进一步改善,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五十五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处理西藏社会发展与西藏宗教延续传承的关系,创造性地制定了关于引导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政策,并在西藏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效,使西藏宗教发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深刻变化,宗教内部和各宗教、各教派间的关系日益和谐,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和睦,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比新旧西藏的法制建设情况,阐述了新西藏法制建设的进程及特点,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西藏法制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法制的本质变化,即由上世纪50年代以前维护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法制,转变为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主的人民民主的法制,展示了新中国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发展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河北师范学院附小从1985年开始,每年为西藏培养100名学生。1985年9月,第一批学生来自西藏的昌都,其中男性50人,女性50人,年龄最大14岁,最小11岁。经调查这批学生均无卡痕和卡介苗的接种史。原因是西藏昌都未开展卡介苗接种工作。一、感染情况调查1985年9月我们对来自西藏的100名学生,全部做了结核菌素试验,并查验了反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辟了西藏藏语电视剧译制事业。嘉央先生可谓开创西藏藏语电视剧翻译制作的领军人物。文章通过嘉央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主要介绍西藏藏语电视剧译制事业的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西藏法制建设进程及特点——兼议西藏人权事业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比新旧西藏的法制建设情况,阐述了新西藏法制建设的进程及特点,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西藏法制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法制的本质变化,即由上世纪50年代以前维护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法制,转变为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主的人民民主的法制,展示了新中国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发展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交流、音乐研究、音乐教育以及藏族通俗音乐的产生,西藏电声乐队的兴起,区外作者参与西藏音乐体裁、题材的创作及研究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论研究,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1951年5月23日与中央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以来,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西藏已由一个政教合一的、落后封闭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步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章以1989年、2008年为时间节点,分三个阶段,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视角出发,就西藏和平解放60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历史梳理与学理分析,以深化认识西藏经济社会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发展规律.进而助推西藏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西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改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等多个方面论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和谐西藏所作出的探索,奠定了当今建设和谐西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封建农奴制社会,这个制度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化落后,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本通过有关数据,特别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分析,阐述了西藏人口的变迁,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西藏人口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