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辽东湾海域原油及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东湾海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及同一构造的不同层系,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不同层系及同一层系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亦不完全相同.以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为基础,并综合其它资料,对辽东湾海域的原油及生油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不仅有低成熟原油、成熟原油,并且还发现有未成熟原油.这可作为今后勘探的目标之一.该区沙三段生油岩分布广,沉积厚度大,母质类型好,成熟度高,为主要生油层系.  相似文献   

2.
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三塘湖盆地不同层系生油岩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二叠系生油岩和侏罗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生物标志物多因素对比、甾萜化合物指纹对比、稳定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对比等方法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表明,侏罗系原油的组成特征与侏罗系生油岩抽提物的组成特征差别较大,两者无亲缘关系,而与二叠系生油岩抽提物化学组成比较接近,且有较好的对比关系。这说明侏罗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3.
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三塘湖盆地不同层系生油岩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二叠系生油岩和侏罗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生物标志物多因素对比,甾萜化合物指纹对比,稳定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对比等方法进行了油源对比。这说明侏罗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的生油岩 。  相似文献   

4.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我国油气资源异常丰富的凹陷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西部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进行了油源分类,并分析了各类原油的成因。研究结果说明:(一)在辽河断陷盆地中,不仅凹陷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生油体系,而且凹陷之中的各个洼陷同样控制着油气的生成与聚集。生油基本单元是洼陷,各类原油围绕着自己的生油洼陷独立展布,油气运移是短距离的。(二)西部凹陷原油及生油岩中,姥/植比的分布和演化规律都比较清晰完整,这对于研究油气生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三)辽东湾海域内油气的性质可认为是西部凹陷油气分布规律的延续,因此预测辽东湾海域内原油可能属于Ⅰ型和凝析油型原油。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烃源岩和油源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上部和第三段中下部发育两套烃源岩,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已发现的石油大致分为两大类:高青,博兴油田的原油主要属于源自沙四段烃源岩的“沙四型”原油;小营,乔庄,梁家楼,大芦湖油田的原油主要为源自沙三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金家,正家庄,纯化油田的原油混源特征明显。从纵向上看,沙三,沙四段中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系,其他层系的原油主要为混源型原油。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志丹地区长10原油样品具有饱和烃含量最高,芳烃次之,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最低的特点。长10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生油母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成因,原油具有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长7,长9,长10等3套烃源岩的分析,认为该区长7烃源岩厚度最厚,长9次之,长10发育程度较低;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3套烃源岩在正构烷烃、萜烷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体现在长7-长10,Pr/Ph有增高趋势,ααα20R构型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具有从"L"型为主到"V"型和反"L"型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长10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10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烃源岩和油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上部和第三段中下部发育两套烃源岩 ,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尤其是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已发现的石油大致分为两大类 :高青、博兴油田的原油主要属于源自沙四段烃源岩的“沙四型”原油 ;小营、乔庄、梁家楼、大芦湖油田的原油主要为源自沙三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金家、正理庄、纯化油田的原油混源特征明显。从纵向上看 ,沙三、沙四段中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系 ,其他层系的原油主要为混源型原油。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凹陷已发现多个油田,其原油类型变化多样,油源特征及成因类型不清.基于373个烃源岩样品和67个原油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结合莱州湾凹陷地质背景,对莱州湾凹陷烃源岩品质、油源特征及原油成因类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烃源岩皆以低等藻类生源为主,北洼主要发育沙三段和沙四段2套有效烃源岩,南洼仅发...  相似文献   

9.
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营末期(距今24.6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Ⅰ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Ⅴ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环萜烷含量高,Ts<Tm,γ蜡烷含量低,甾烷中 C27、C28、C29呈反“L”形分布。滴南地区二叠系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参数及甾萜烷特征与平地泉组烃源岩相似,具有亲缘关系。侏罗系原油具有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质中的有机质,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油源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族组成以及饱和烃色谱等分析资料对孔店组原油和沙三段与沙四段原油进行对比研究.油源综合对比结果显示,孔店组暗色泥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布与沙三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有所不同,与沙四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孔店组原油与沙河街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可能是孔店组烃源岩为其提供主要油源,部分地区沙四段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同凹陷内其他地区原油明显不同,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系统分析了原油饱和烃、芳烃组成及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生油母质类型较好,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源高等植物占次要地位;原油中伽玛蜡烷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烃呈植烷优势,表明源岩沉积环境为强还原的半咸化-咸化湖相;原油成熟度参数具有不一致性,表明原油并非是低熟油,应为混合原油,其主要来源于沙三段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下刚果盆地西北部深水区Albian阶Sendji组原油的特征、成因、来源及分布规律等问题,通过对该区7口钻井15个原油样品的物性参数、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Sendji组原油总体为轻质原油,向陆一侧的3个油田中Sendji组原油具有湖相原油的特征,可能来源于盐下湖相烃源岩;向海一侧超深水区MOHO油田Sendji组原油具有海相原油的特征,可能来源于Likouala组上部海相烃源岩。下刚果盆地海域的湖相原油主要分布在近陆一侧的浅水和部分深水区,而海相原油主要分布在向海一侧的深水及超深水区,中间过渡带分布湖相和海相的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组合 )特征 ,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层中的有机质 ,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 .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划分了南堡凹陷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层位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将原油划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主要分布于柳赞油田和高尚堡油田、老爷庙油田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层,第Ⅱ类主要分布在高尚堡(高柳断层以南)、老爷庙和北堡油田东营组油层,第Ⅲ类主要分布在柳赞油田及高尚堡油田(高柳断层以北)沙河街组油层,第Ⅳ类主要分布于滩海区东一段油层,第Ⅴ、Ⅵ类主要分布在滩海区奥陶系油层中;古近系3套烃源岩对不同构造带的油气聚集有不同的贡献,其中高柳构造带高柳断层以北地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以南的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部分混有沙三段烃源岩的贡献,老爷庙和北堡构造的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有部分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滩海区原油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对沈家铺油田枣V油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母源沉积环境、生源及生油岩演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饱和烃的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烷烃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成熟度参数低,这些都表明原油具有低成熟度的特点。Pr与Ph含量的比值低(0.66~0.88),伽马蜡烷与C31藿烷含量的比值高(0.59~0.86),这反映出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一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其生油源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采集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和原油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资料基础上,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划分为A、B、C等3类烃源岩。系统分析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对不同层系原油物性进行统计梳理,依据甾、萜烷、饱和烃组成等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将涠西南凹陷原油分为A、B1、B2、C1和C2等3大类5亚类。通过油源精细对比和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类原油来源于A类源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和3号断裂附近及东南部的斜坡部位;B1和B2类原油来源于B类源岩,其中B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附近,B2类原油主要在3号断裂附近;C1和C2类原油来源于C类源岩,C1类原油分布在与B1类原油相近的区域,C2类原油主要集中分布在2号断裂与3号断裂接近交互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对沈家铺油田枣V油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母源沉积环境、生源及生油岩演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饱和烃的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烷烃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成熟度参数低,这些都表明原油具有低成熟度的特点。Pr与Ph含量的比值低(0.66~0.88),伽马蜡烷与C31藿烷含量的比值高(0.59~0.86),这反映出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其生油源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等多套优质烃源岩,这使得确定各套含油层系原油的来源和油气成藏模式存在一定困难。在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对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主要的烃源层。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储层中原油来源分为两类:第Ⅰ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第Ⅱ类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暗色泥岩,可能混有少量来自二叠系的烃源油。二叠系储层中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本身烃源岩;石炭系储层中原油也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