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对101例CHF患者及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CHF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并对治疗心衰前后患者BNP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B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NYHA、LVEDD、LVEF有明显相关性.结论:BNP是评价CHF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BNP的检测在慢性心衰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 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地高辛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丸,每日3次,疗程18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W)、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组内治疗前后上述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8月后,两组LVEDd、LVEDs、IVSd、LVPWd、LVM、LVMI、LVE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IVSd、LVPWd、LVM、LVMI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进一步改善CHF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高血压药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09例,采用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疗程6个月。用药前后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室厚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协同作用的降压药联合应用,能降低高血压的血管炎症作用,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兔急性缺氧型PAH模型,探讨PAH对左心室功能及其心肌重塑与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将实验兔30只分为缺氧PAH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通过测定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体重量(BW)与左心室重量(LVW)比值、心室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超微结构观察等指标了解PAH对左心室影响。结果缺氧-PAH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H,PaCO,HCO-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PAP,mRVP显著升高(P<0.001);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其聚集指数明显增大(P<0.05);血浆粘度无改变。镜下观察,缺氧-PAH组其肺动脉肌层稍有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右心室心肌细胞胞体增大,胞浆肿胀,空泡变性,胞核增大;左心室基本指标检测结果缺氧-PAH组其LVW/BW增加,而LVSP,MAP和 dp/dt max无显著性改变(P>0.05),左室壁病变均显著重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缺氧-PAH组动物心肌细胞表现为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溶解消失形成打泡,肌浆网高度扩张,肌原纤维排列紊乱,Z线增粗,核染色质凝结及边聚,细胞内及间质重度水肿。结论通过低氧通气方法可成功制备PAH动物模型,PAH对左心室功能及其心肌重塑与细胞凋亡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SLE患者为SLE组,分析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对SLE患者的诊断价值,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整体应变指标.此外,将SLE组患者按照病程分组,其中病程<3 a患者为SLEⅠ组(n=22),病程≥3 a的患者为SLEⅡ组(n=28),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整体应变指标.结果 SLE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PWT、LVFS、IV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整体应变指标GLS、GCS、LVTW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Ⅰ组与SLEⅡ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中LVEF、LV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Ⅰ组与SLEⅡ组比较,GLS、GCS、LVTW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功能受损情况,通过常规超声难以检出,通过二维斑点...  相似文献   

6.
叶吉云  袁红伶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229-229,231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透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于血透后予以左旋卡尼汀2.0g静脉推注共6月;对照组26例不用,其它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前后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或处于正常值高限,治疗组3月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显著下降(P〈0.05),治疗6月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3月、6月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此作用可能与其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心率振荡现象的变化以及心率振荡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法选择心功能Ⅱ级一Ⅳ级的患者102例,另选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心率振荡现象(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行心脏彩超比较LVEF与LVEDD两组之间差别;并计算TO、TS、LVEF、LVEDD之间相关性.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与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三丙酮胺(Triacetonamine-HC1,TAA)明显延长离体豚鼠心肌ERP(有效不应期),APD(动作电位时程)和ERP/APD_(90),使坪台水平略为下降,但不影响APA(动作电位幅度),V_(max)(零相最大去极速率)和RP(静息膜电位),TAA抑制心肌自发异位节律性和由Ba~(2+)式缺氧诱发的自律活动,延长LP(动作电位潜伏期),提高TS(阈刺激强度);用高钙液灌流心肌,可部分逆转TAA的作用;TAA显著抑制由高K~+造成的SRAP(慢反应动作电位),并呈电压及频率依赖性;TAA可逆转利多卡因和乙酰胆碱缩短APD的作用.结果提示TAA通过抑制自律性,延长不应期及阻滞Ca~(2+)内流而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B细胞淋巴瘤(18例)、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8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和正常对照(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CL11A基因的表达水平,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内对照。结果: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患者PBMC中BCL11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0)和T-ALL组(P=0.000);T-ALL组和正常对照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084);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776)。在B细胞淋巴瘤不同的病例中,BCL11A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小值为0.04,最大值为9.70,中位值为1.00。结论:成功建立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汉语情感词系统中的汉语双字词作实验材料,记录20名大学生在执行情绪词汇判定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 初步探讨被试对汉语感情色彩双字词进行内隐加工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正性词或负性词诱发的ERP波幅比中性词诱发的ERP波幅大,而正性词与负性词诱发的ERP波幅之间差异不显著.正性词和负性词诱发的晚正成分(LPC)都是左半球大于右半球,右半球优势和愉悦度优势均不明显.研究结果提供了感情色彩双字词内隐加工的情绪效应及其优势半球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缩窄腹主动脉对Wistar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方法 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45 mm,C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7 mm,术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在4周和8周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 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射血分数(LVEF),并取 标本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心/体比、肺/体比,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A组存活率为100%、B组存活率为55%、C组存活率为70%>;4周时B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5)。8周时B、C两 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5) ;8周时LVWI、心/体比、肺/体比B组和C 组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与B组相比LVWI、心/体比有显著差异(P <0. 05),肺/体比差 异极显著(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至直径0. 45 mm比缩窄至0. 7 mm心衰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效率高, 是建立大鼠心衰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能量合剂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观察其对心率变异性(HRV)、左室射血分数(EF值)、左室收缩末径(LVEDd)的影响。方法将DCM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能量合剂。所有患者治疗17 d后检测HRV、EF值、LVEDd值。结果治疗后两组HRV均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EF值均升高,LVEDd值均降低,其中治疗组E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LVEDd降低差值优于对照组。结论能量合剂辅助治疗能提高DCM患者HRV,显著改善其射血分数及心脏大小,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和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在评估临床心功能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入院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之后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各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中,心功能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与Ⅰ级、Ⅱ级,Ⅳ级与Ⅰ级、Ⅱ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联合心脏超声功能参数能够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p21表达的影响,了解阿托伐他汀改善左室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筛选8周龄同批次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另选8周龄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3组大鼠的体质量、周龄、雌雄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采用蒸馏水灌胃,观察组大鼠采用剂量50 mg/(kg·d-1)的阿托伐他汀灌胃,所有实验大鼠每5周测1次血压,10周后测量大鼠的血脂水平、心肌肥厚,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观察PPARγ和p21的表达,并进行3组比较.结果 10周后,观察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PPARγ和p2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心肌组织PPARγ和p21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上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组织中PPARγ,p21的表达来调节细胞周期,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探讨前列地尔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临床效果. 同期选取2010 年6 月-2015 年12 月于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7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包括休息、吸氧、调脂、扩冠、双联抗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前列地尔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10 μg 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10 mL 静脉推注, 1 次/d.连续治疗7 d. 治疗28 d 后, 常规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Ds)、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ic, LVPW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E峰/A峰比值较治疗3 d 后无显著改善(P >0.05); 前列地尔组在治疗28 d 后与治疗3 d 后相比, LVDd, LVDs, E 峰/A 峰比值有明显减小, EF 值明显升高(均达到P <0.05), IVST 与LVPWd 变化不明显. 前列地尔在短期内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对左室重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室肌局部长轴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分析2D-STE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分为轻度及中重度冠脉狭窄组,冠脉狭窄50%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LS,RS和CS均小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2)L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尖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狭窄组前壁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后间隔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前间隔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中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前壁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敏感评价心肌运动功能变化,从而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选择 8 6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按心脏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室肥厚组 (A组 )和非左室肥厚组 (B组 )进行比较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表明 :A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B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治疗前与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Lown’s分级危险性为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洛汀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平喘、强心及利尿等治疗;治疗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溶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8%和74.63%(P<0.01);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L/minm2)、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E/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