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又名《哈姆雷特》前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但是该小说与之莎翁的戏剧截然不同,尤其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完全地解构。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与原作(《哈姆雷特》)互文性的比较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性"的全新文本。  相似文献   

2.
法国杰出的女权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著的《第二性》出版于1949年,它对当代世界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一种性别,以及担当孕育生命使命的一种生物体,长期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现代女性要想摆脱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偏见,必须要能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行动,并最终与男性一起构建和谐、平等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集中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由于波伏娃和让·保罗·萨特的特殊关系,使得她在写作《第二性》的前后受到了萨特的影响。这就使《第二性》所反映的女性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底蕴。  相似文献   

4.
卡里尔·邱吉尔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她的作品蕴含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和理论。《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中几位女性坎坷的生活经历,揭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精神分析法,从精神与实际上的奥德赛之旅、独立自主性、两个黑暗角色的对比三方面对当代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黄金国度》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进行对比,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知识女性都应当在求索之路上回归到一种身心放松、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从而达到与另一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释了兼有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徐坤,并由此解读其文本之于中国女性主义的意义。作为女性主义者,徐坤创作的意义指向是多重的:她既拆解男女平等的神话,又质疑女性主体,致力于女性健康人格的建构;既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更思虑着、体现着中国国情的女性主义;表达了两性之间了解、沟通、对话的真诚意愿。她的创作与理论互补相辅,是一种智慧的、具有开拓意义的文化策略,是一种具有整合与建构意义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是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她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持久的写作激情,独特的文学风格,创新的写作技巧,及作品内蕴着无数的内涵,为她在文坛上赢得较高声誉.作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给予了深切关注,小说创作不仅以女性为主人公,并且女性还有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金色笔记》讲述了女性追求自由,莱辛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管窥《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深度剖析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9.
父权制文化里,女性通常被视为依靠男性而存在的“第二性”,也被认为是非本质的“他者”,综合来看,以“她者”一词概括女性的处境较为合适.奥菲利亚在《哈姆雷特》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始终被禁锢在父权制度划定的“她者”边缘区.作者莎士比亚和剧作中的男性角色构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凝视机制,在凝视机制的包围和男性话语的规训下,奥菲利亚先后经历了低语—沉默—疯癫—死亡的过程.本文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结合波伏瓦提出的“第二性”观点来分析男性凝视下奥菲利亚的形象建构过程,揭露奥菲利亚在沉默和疯癫两种状态下被“她者化”的真相,旨在分析《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她者”处境,呼吁女性打破沉默,勇敢捍卫自身权利,突破“她者”的枷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性主义自18世纪末发源于欧洲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从"妇女解放"到"男女平等"经历了不同阶段,女性主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今,随着经济实体和精神世界的不断"膨化",人们逐渐将视野由宏大的社会外围转向私人的个体空间,女性解放这一传统问题也开始以新的方式表述自己。但是,在男权社会的现实条件下,中美两国的女性主义思潮无论怎样变革依旧是建立在与男性主义抗争的基础上的。本文以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与中国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分析了电视剧中时刻与男性主义抗争的女性主义,探讨当今女性遇到的现实困境和女性主义电视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拉布尔不仅是现代知识女性心声的代言人,亦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人道主义者。她既描绘处于各种困境中的女性境遇,也积极探索女性冲出精神重围之后的去向,作品体现了坚定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深厚的伦理关怀。小说主人公克拉拉从陷于传统道德的困顿,到为实现自我而出走,再到自我反思下的理性回归,经历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成长和对于道德的体会认知,其包含的深刻内容对揭示当代女性的思想发展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鬼·情》被学者誉为唯一一部中国“女性电影”,它通过描绘男权社会中“女演男”的女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心理历程,淋漓尽致地显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所作的抗争。女主角寻求男性解救的过程,正是在与生命中重要的男性角色的关系中展开的。面对现实,她努力反抗,但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现实中的寻求而将希望寄托于舞台上的钟馗。分析“女演男”这种“花木兰式境遇”可以透视女性在性别身份错位后的所得所失。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性别批评中的一个分支。它影响了时代的女性,给女性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因此它的发展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结合女权运动来剖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阶段它的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女性主义批评自从它诞生起就从未消泯过,在现代它仍然引领着女性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穿着各式各样的外衣在世界各处漂泊,撒播着它的种子。本文将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主义批评,把它的外衣层层脱去。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飘》中的斯佳丽如何由一位南方淑女变成为新女性的过程,斯佳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自立期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是她呼唤中产阶级女性挣脱男权社会制度的束缚,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扛鼎之作。小说主人公埃德娜不屈不挠的探求自我,实现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自我转变过程,反映了美国转型时期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谭秀敏 《科技信息》2013,(20):154-155
In Toni Morrison’s controversial novel Sula,she mainly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black women. With the guide of black feminist perspective of Barbara Smith,i.e. the politics of race and the politics of sex,the female bonding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women’s problem. Men are excluded from the women’s bonding which has many forms and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8.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早期的一部代表作,该书描写了英国六七十年代女青年的情感历程。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之所以把这部小说命名为"金色的耶路撒冷"也有她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9.
《北妹》《我承认我最怕天黑》《一树槐香》均以女性的身体和欲望为写作中心,表现女性的性自主权、需求及其现实状态,具有当代文坛基本认可的身体写作的特征。关于女性性焦虑普遍存在的认识,以及作家对于广大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女性性状态的切实关怀,使得它们与以往的身体写作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传统伦理政治虽然早已消亡,而伦理政治的思维模式却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出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在获奖作品中最为根本的表现为女性对男性价值观念上的认同;二是在性关系上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但女性自我的生命意识却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