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雪康.索朗达杰教授是原中国民族音乐家协会理事,西藏音乐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22年,他生于西藏首府拉萨,从小接触藏族传统音乐,并受过专门的训练。青少年时候的他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弹奏各种藏族传统乐器,在藏族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有其独到建树。文章根据2004年3月西藏电视台藏语版《七色风》栏目就藏族传统音乐、舞蹈问题对雪康.索朗达杰教授进行采访的录像实况摘编,主要对藏族卓舞、热巴舞、卡尔舞等歌舞的起源、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藏族著名学者诺章·吴坚先生精通藏传佛教教理知识,善长藏族传统诗词与藏族传统财经算术。他著有《藏传佛教念诵与仪轨经集》、《西藏割据史》、《西藏王臣记详释》、《数称词释义大全》等多部专著,还与藏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和夏玉.平措次仁合作撰写了藏族历史巨著——《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他的新作《佛本生如意腾详解》也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章根据诺章.吴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对有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及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藏族著名学者诺章·吴坚先生精通藏传佛教教理知识,善长藏族传统诗词与藏族传统财经算术.他著有<藏传佛教念诵与仪轨经集>、<西藏割据史>、<西藏王臣记详释>、<数称词释义大全>等多部专著,还与藏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和夏玉·平措次仁合作撰写了藏族历史巨著--<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他的新作<佛本生如意腾详解>也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章根据诺章·吴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对有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及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体育资源与西藏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认为体育新课程标准为藏族传统体育资源列入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藏族传统体育资源在西藏学校体育课程中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有利于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从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等方面提出了西藏学校进行藏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丹巴热单教授是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藏族传统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在绘画世家成长起来的名藏族画家。他的爷爷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宫廷画师,曾承担布达拉宫的多处壁画和罗布林卡坚塞颇章所有壁画的绘制工作,颇有名气。教授的父亲是当时噶厦政府的官方设计师,罗布林卡新宫的金质宝座、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装饰和面值一百与二十五圆的藏纸币等都是他的设计作品。相信读阅读完此访谈录后对丹巴热单教授及西藏传统美术会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藏族著名学者杨嘉铭先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人,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藏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藏族建筑、古碉、格萨尔造像艺术及藏族面具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著有10余部藏学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文章主要对杨嘉铭教授的成长经历、藏族建筑及古碉文化方面进行了采访,并对有关藏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藏族传统古籍文献中的科技文献,对藏族传统科技文献的收藏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藏族传统科技文献主要收藏在国家图书馆、西藏、四省区(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藏医院的资料室、部分民族院校的图书馆、藏传佛教寺院的印经院、藏书阁,少部分散存在民间。收藏在国家图书馆、藏医院资料室及高校图书馆的藏族传统科技文献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由专人管理。而收藏于寺院、县级藏医院和民间的藏族传统科技文献虽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有些文献由于年代久远、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破损、字迹模糊等。对这部分藏族传统科技文献进行深挖掘、整理、修复、研究和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在大数据时代构建藏族传统科技文献数据库,使藏族传统科技文献不仅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以教育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倡议为背景,对藏族赛马进西藏中小学校园的推广价值、局限性、可行性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藏族赛马进西藏中小学校园主要有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实践价值;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师资力量匮乏、文化传承意识薄弱、教学资源不足;可行性表现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藏族赛马进校园需求与日俱增.鉴于此,提出丰富赛马教学师资力量、增强校园赛马文化传承意识、优化西藏中小学赛马教学资源等对策,为实现藏族赛马进西藏中小学校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觉嘎博士在西藏题材的钢琴曲创作上有较大突破,他的两套钢琴组曲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主题,探索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和声织体语言,在传统与现代的探索方面迈出了西藏音乐的新篇章。这些探索都是源于他对藏族音乐的切身体悟和深厚感情所至。  相似文献   

10.
藏族天文历算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经验的系统总结,有着科学的内涵和价值。文章探讨了藏族天文历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藏族天文历算从古自今,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藏族的天文历算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相一致是藏族天文历算可持续发展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现状,文章以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藏3所高校的332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为藏族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类型中个人态度、个人能力和基础技能方面有一定差异;专业类型中问题解决能力、基础知识和持续进步能力方面以及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围绕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交流、音乐研究、音乐教育以及藏族通俗音乐的产生,西藏电声乐队的兴起,区外作者参与西藏音乐体裁、题材的创作及研究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论研究,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木雅.曲吉建才教授是藏族传统建筑领域成绩卓著,影响颇大的专家。他于藏历1947年6月4日出生在今康定(古西夏王国)热瓦岗没落土司米祖西家族。四岁被确认为格鲁派木雅古瓦寺的第八世木雅活佛的转世灵童而登上了该寺主持活佛的宝座。1958年在拉萨哲蚌寺学经,之后又在当时新组建的佛学院学习,文革时期被分到军区山南农场基建连从事土建工程,1974在拉萨城关区建筑公司当施工员,1976年参加自治区建筑设计院和城关区建筑公司联合举办的施工员培训班,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自治区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专攻藏族传统建筑。教授的设计作品遍布全区各地,出版专著多部,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建筑、藏学学术研讨会。文章围绕藏族传统建筑艺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从西藏考古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对藏族史前化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研究,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使用制作和改进石器和陶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几何图形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手工造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传统造纸进行实地考察,叙述了两地藏族手工造纸的背景、工艺流程、工具及产品使用,分析了藏族造纸技术的原料、来源及文化特征。指出藏纸的制作工艺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抄纸法造纸,而是属于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常见的浇纸法造纸。最后讨论藏族手工造纸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5年8月对西藏部分农牧区、城镇藏族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资料,从人口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当前藏族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是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4;生育目的开始由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增加夫妻感情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程度的高低明显影响着妇女的生育意愿;对计划生育的希望和要求日益强烈。对此就如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望果节是西藏农区的重要节日,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文章以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加如村望果节的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藏族传统望果节与现代望果节的形式和内容分别作了阐述,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认为,现代藏族望果节呈现组织形式一体化、宗教仪式简化、活动形式多样化、餐饮娱乐现代化以及导向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是以原始的西藏天文学——物候历为基础,印度时轮历为主体,五行运算和时宪历以及周边其他地区历法为补充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日月星辰等基本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运行和宇宙的结构和发展变化。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西藏传统天文历算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其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