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之一,但是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事”之范围的理论与实践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对一事不再理原更《适用的“亭、人、时间”及其例外与扩张情形展开探讨,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于“同一性之公诉事实”及受刑事指控之嫌疑人、被告人,于裁判确定后发生效力,以有利于被告原则为例外,扩张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以其着重追求司法公正的理念而为人们认识,司法实践中也是长期贯彻适用这一思想。整个程序设计上,发现事实真相、纠正错误裁判的目标被极为重视,而相关的既判力理论、一事不再理原则、控审分离、程序正义等诉讼基本理念却被忽略。因此,笔者认为,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首先应当更新现有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3.
内地与澳门民事管辖权的冲突是一国两制下因两地法律不同而产生的区际法律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单边、直接协商和区际协议三种途径加以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应遵循意思自治、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一事不再理、最密切联系和专属管辖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4.
专利权无效宣告审查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臣 《科技信息》2009,(33):I0390-I0390,I0311
对于在专利权无效宣告审查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请求原则、依职权调查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当事人处置原则。对这其中的某些原则有必要加以适当的限制,否则无法实现专利权无效宣告制度设立的目的,不利于专利制度的完善发展,也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便对这几项原则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进一步完善发展专利权无效宣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汪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64-I0165
既判力理论主要来源于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之一,其重要性可比诉权、诉讼目的等理论。然而,既判力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本文通过分析既判力相关学说,对既判力的根据与其理论基础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国际上的一项重要责任制度,但我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有其特殊的内涵,本文对其特殊内涵作了积极探索,将“同一个消防违法行为”(“一事”)作了分类,并结合消防工作实践,对该分类如何正确适用消防行政处罚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事不再罚原则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运用争议性很大,而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法并没有将这一原则作为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在实际执法中缺乏可操作性.通过对有关一事不再罚的相关法律解释的理解和学习,并结合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对该原则的界定、一事的分类及该原则的例外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存在,不利于国际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产生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应当采用缔结与参加国际条约、科学制定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规范、一事不再理原则、非方便法院原则等方法防止和化解管辖权的冲突,并在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防止和化解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事不再理"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诉之利益"的标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交错问题。在多个请求权存在的情形中,此判断尤为艰难。当产生请求权竞合的时候,我们主张应该赋予法院一定的职责,以避免不同主张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空白化、启动主体的多元化、启动程序的任意化、再审理由的实体化、申诉规定的笼统化等问题。观念误区和具体国情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2.
很多国家的刑事立法都对被害人承诺问题作出了规定,我国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该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所运用。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性的理论根据是被害人对于自己有权支配和处分的利益在不侵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放弃了刑法的保护。加大对被害人承诺理论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贯彻实施罪刑法定原则不仅仅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而且是一次深刻的刑法观念大变革,是刑法价值观念的重塑过程。笔者先阐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及其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实践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该原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立 《科技信息》2008,(2):162-163
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典在刑法分则的第三章第五节单列"金融诈骗罪",有人认为这一节的设立明显违背刑法分则以犯罪客体为犯罪分类标准,在刑法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从而开始重新探讨我国犯罪的立法分类标准。本文从"金融诈骗罪"这一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刑法典的犯罪的分类标准,并对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注意义务理论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能保障行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给予行为人因违反合理的注意义务而给他人带来的损害以合理的补偿,在现代侵权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侵权法理应确立。大陆法系各国侵权司法实践中已被证明科学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我国的侵权立法建议、立法草案以及已在各级法院审判实践中适用的安全保障义务都表明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法中确立并实践完全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的法制背景和价值衡量,各国立法对行政诉讼法中起诉是否停止问题采取了两种对立的立场,其中以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和日本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德日两国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理论基础、具体内容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的“以此制彼”思想是在传统文化、孙中山“联甲制乙”思想以及当时恶劣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并且贯穿于他的军事政治生涯。福建事变的产生和败亡都和蒋介石的这一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设立了特殊防卫权,可以说,该条款从设立以来就一直是刑法学理论争议的焦点,对其进行研究也是有所必要的.在对特殊防卫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时,不难发现存在着称谓与成立条件的争论,其与一般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都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对特殊防卫权的立法争议和立法价值进行了论述.当然,不可否认,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存有缺陷,主要体现在条文用语的模糊、举证责任的不明确等,因而,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予以相应的完善,同时建议引进“退避原则”.  相似文献   

20.
前科消灭在许多国家的刑法中都有规定。我国刑法,目前没有"前科"之名,而且没有前科消灭制度,却有前科报告制度之实。这样的制度设计使犯罪者终生背负犯罪的标签,无法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分析我国刑法在前科方面规定的不合理性,有助于立法者了解建立前科消灭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