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苏轼运用“诗心”创作了大量的诗化雅词。这些词既以词言志,表现了经世事功的儒家诗教观,又传递了力图排遣和化解人生之忧和经世之悲,崇尚老庄任道逍遥、追求高蹈隐遁的思想,还体现了一种不随物悲喜、随缘自适的佛禅理达之境。审视苏轼诗化雅词的心路历程,可以正确体认苏轼调和三教而显现出来的圆融、通达的独特文化性格和人生模式。  相似文献   

2.
诗歌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元代,文人画成熟了,它对山水小令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人画的取材使小令以描写江南的景色为主;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使小令追求简逸、空灵之美;文人画的布局使小令更重视景物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3.
荣平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32-33,37
诗歌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元代,文人画成熟了,它对山水小令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人画的取材使小令以描写江南的景色为主;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使小令追求简逸、空灵之美;文人画的布局使小令更重视景物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4.
绘画发展到南宋,梁楷异军突起,开创了人物画前所未有的风貌。他的创作理念从那里来?独特的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必有他的艺术历程。从亲密始,疏远终这是规律。梁楷能突破"形似"的羁绊,敢于"遗貌取神"大力追求人物内心世界的充分表现。特别是在苏轼倡导的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以"墨戏"这种特殊的创作心态对梁楷及当时一批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念——崇尚自由解脱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在题跋的文体价值得以阐扬,诗文书画形成合流的晚明社会,江南名士李流芳水准甚高的画跋创作无疑具有范型意义.画意摹写是李流芳画跋的首要特色.他不仅以彰显、发明画中的固有意蕴为能事,更以文字为画面之补益,善写画外之音.画理阐析为李流芳画跋的另一特色.他深解绘事,故常借画跋以申说对于画理的体悟与见地,包括关于绘画核心价值追求的认知,绘画功能的言说,以及围绕学古与自创、绘画与诗歌、绘画与读书三对关系的解析.本事记录亦为李流芳画跋的鲜明特色.所记诸本事中,有许多关乎画家、求画者及藏画人之间的画缘轶事,揭示出中国传统绘画在画家与鉴藏者的互动中,在诗文书画合璧的文化格局中,有序传承,流披后世的基本样貌和内生动力.在李流芳的画、跋当中,还存在着题跋文字与画作时空交叠这一近世文人画的互文性特征,此项连同李流芳画跋的以上三大特色,集中反映出晚明文人兼具诗文作家、书画家等多重文化身份,以及书写文化与视觉文化在近世社会,特别是在当时的江南地域和文人阶层中不断互渗汇流的时代动向.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散论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戴逵、顾恺之的作品便是。建立唐代,诸如王维、郑虎之作,也被国人视之为文人画,只不过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倍出,特别是明清时代绘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通过苏轼诗歌来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理、神的审美问题,并结合苏轼诗歌中蕴含的绘画美,证实“诗画相同论”的中国“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在近年的国外画界,出现了一种使用塑胶颜料体的画,被称为亚克力绘画。在国内有人在塑胶纸(透明胶片)上作山水画,这是一种特殊的胶片,光洁如玉,柔韧如席,透明如玻璃,画家在胶片背面作画,反画正看,这就是胶合绘画艺术。它的创造者就是现任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的居住在黄山脚下的程乐萍先生。程先生1945年生于黄山,黄山的峻美,灵秀给了他艺术家的天赋,同时也注定了他与绘画艺术的难解之缘。程乐萍自幼就酷爱画画儿,由于当时家境贫穷,买不起像样的纸和笔,他就把大地当画纸,折来树枝当画笔,一画就是几年。与“神笔马良”相同的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也形成了对绘画艺术契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他常在山中凝神烟云变幻,因贪恋景色的万千变化而至夜忘返。长大后的程乐萍,先后做过印刷工人和油漆工人。有一次,他无意中  相似文献   

10.
工笔画在画史中的尴尬处境,实乃文人画语境下的一元论所致。工笔画不等同于画工画,与画工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画工画只描摹客体而无主体,而工笔画既有客体又有主体,在追求画外意境、诗性的同时,更注重画内的功夫,最求细节与意境、诗性的统一,故传统工笔画的审美,遵循着绘画性、社会性、文学性与精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在评价杜甫诗时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也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都说明了诗歌形象与绘画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绘画借助视觉来表现形象,正如元人王履《华山图序》所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诗歌的创作过程与绘画有着相似之处,也是从视觉形象向语言艺  相似文献   

12.
再读董其昌     
明代的董其昌是一个身份“复杂”而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是构造大师之鼎的三足,董其昌具备了。传统的文人情结,在董其昌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借用禅宗南北宗的分析来解读文人画,亦缘由于此。从审美趣味上看,一如神韵派诗风,“淡”格之思、之画,也最是董其昌所需要的。对书法意境的真实理解,加之书法功力的深湛,使得董其昌在作画时有资格有条件注重艺术的形式,在山水图象中灌输文人书写的味道,产生属于自己的符号。研究董其昌,研究中西绘画的差异与融合,对中国画的发展不无好处。研究“通才”董其昌,不仅仅有利于辨析中国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可以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性命关捩。  相似文献   

13.
再读董其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董其昌是一个身份“复杂”而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是构造大师之鼎的三足,董其昌具备了。传统的文人情结,在董其昌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借用禅宗南北宗的分析来解读文人画,亦缘由于此。从审美趣味上看,一如神韵派诗风,“淡”格之思、之画,也最是董其昌所需要的。对书法意境的真实理解,加之书法功力的深湛,使得董其昌在作画时有资格有条件注重艺术的形式,在山水图象中灌输文人书写的味道,产生属于自己的符号。研究董其昌,研究中西绘画的差异与融合,对中国画的发展不无好处。研究“通才”董其昌,不仅仅有利于辨析中国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可以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性命关捩。  相似文献   

14.
漫谈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5.
宋代画意论     
宋代是中国诗歌与绘画艺术高度繁盛并交融的时代,"尚意"的美学思潮决定了"意"被奉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规范。通过宋代画论中的"画意与画形"、"诗画一律"等重要理论的考察,以期对宋代诗画理论的特点及其美学影响进行深入认识。宋代诗话多处提到"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苏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以诗句入画也为宋代文人画家所重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当时诗画艺术的一种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宋代诗话中揭示出的诗学观念深刻影响和渗透到了绘画当中,从而提升了宋代绘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金星 《科技信息》2007,(35):175-176
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绘画传统在元代的文化环境中迅速发展起来,赵孟頫等人为了使北宋的文人传统得以流行,从理论上提出符合文人绘画发展的美学观点,和北宋的文人绘画观遥相呼应,以承接文人绘画观的线脉,为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作出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蝶画     
蝶画艺术是以蝴蝶翅作为绘画材料的独特画种。无论是在一只完整的蝴蝶双翅上作画,还是应用材料组合拼贴创作巨幅蝶画,都是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从其独特的绘画技法与自然生物惟妙惟肖地结合,创造出一个绘画艺术的新世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蝴蝶鳞在显微镜下不难看出,其生物结构是由细小的鳞片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就有强调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的传统,即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司空图为神韵派诗论的开创者,他的诗歌理论以道家美学为基础。而“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流派当然是‘南宗文人画”。南宗文人画亦以庄禅美学为其艺术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万颖 《科技信息》2010,(28):311-311,313
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诗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法,本文从苏轼的绘画思想入手,从四个方面讨论苏轼与陶渊明对自由的不同诠释和追求,进而在对比中分析陶渊明和苏轼对自由不同的追求方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的蕴含。  相似文献   

20.
"宋四家"代表着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而苏轼更被黄庭坚推为"当朝第一".苏轼的书法风格雄浑自然、藏巧于拙、朴实无华而深厚质直,既擒纵有度又恣意挥洒.他对于书法风格的追求是多面的,但前提必须是自然和率真.对于书法创作他主张"自出新意,意造无法",这种观念是由他寓书于乐的书法功能观直接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