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处理在光晶格势和抛物势共同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孤子动力学的拓展变分法.利用拓展变分方法给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孤子的解析处理,并和基于分步傅立叶变换的直接数值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这种拓展变分方法能够充分揭示上述外势场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孤子的动力学行为.同时,给出了能支持多稳定晶格囚禁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孤子的多晶格稳定势槽,并通过调控光晶格势实现了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孤子从某一稳定晶格势槽为初始位置到任意位置的操控.这为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维空间随机箱中玻色气体的凝聚问题,在箱子的线度L满足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了系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温度Tc,并将Tc与固定箱子中玻色气体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温度Tc^R作了比较,发现Tc小于或等于Tc^R,其具体的关系取决于L所满足的分布函数.同样研究了被限制在频率随机改变的谐振子势阱中的玻色气体的凝聚问题,发现Tc与Tc^R的关系与上面的结论类似.  相似文献   

3.
本文一般地讨论了理想玻色气体的空间维度和能谱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影响,并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解释了光子气体的特殊性质,有助于较深刻地理解光子气体的物理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讨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指出了态密度对玻色气体凝聚的影响,并从数学和物理上解释了低维玻色气不产生玻—爱凝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最近人们已经在实验中实现了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凝聚温度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热力学量,运用鹰势方法和巨正则分布,作者对盒子中相互作用玻色气全的凝聚温度给预了详细考察,研究表明凝聚温度的移动为δTc/Tc=-2.9an^1/3,此处a和n分别为两粒子的S波散射长度和粒子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处理囚禁于反抛物势和双光晶格复合势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涡旋孤子动力学的能量密度泛函和直接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静态Gross-Pitaevskii方程和柱对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涡旋孤子试探波函数,给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静态涡旋孤子能量密度泛函的解析式,再运用数值模拟含时Gross-Pi-taevskii方程的方法,得到了稳定演化的涡旋孤子;并且通过调控双光晶格势,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涡旋孤子从某一晶格势槽为初始位置到任意位置的操控,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值得指出的是,双涡旋孤子的稳定演化与操控是最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从统计力学原理出发,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三维等方谐振势阱中有限粒子数玻色子系统的化学势及其导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粒子数有限的系统没有一级相变,但在有限温度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利用化学势二阶导数的极小值定义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临界温度很好地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标度理论研究了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集体激发模。首先从耦合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对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粒子数密度和速度场分别采用相应的标度假设,为了满足在不同分量相互作用下的标度假设,需在全空间做平均,最后得到柱对称下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集体激发模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直接数值求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低密度理想量子气体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问题.对于二维简谐势阱体系,计算了体系粒子数给定时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转变温度,并分析了积分方法与数值求和方法存在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低温、低密度条件下采用数值方法可更精确的反映系统的特性,积分方法的结果应作修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d维空间随机箱中玻色气体的凝聚问题,在箱子的线度L满足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了系统发生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温度Tc,并将Tc与固定箱子中玻色气体发生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温度TRc作了比较,发现Tc小于或等于TRc,其具体的关系取决于L所满足的分布函数.同样研究了被限制在频率随机改变的谐振子势阱中的玻色气体的凝聚问题,发现Tc与TRc的关系与上面的结论类似.  相似文献   

11.
以简单的幂函数势为例讨论了在外势场中的粒子态密度 ,以及理想玻色气体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条件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跟踪分析生成图形应用程序Gengraph中的更新图形对象子功能Updategrph,给出在MIS中用Updategraph增加图形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系统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光子数守恒的平衡光子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子数不守恒的光子气体已详细研究过,在天体条件下,存在光子数守恒的光子气体,本文讨论了这种平衡光子气体的性质。应用化学势不为零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求得这种平衡光子气体的能量密度,总能量密度和相应的位移定律。  相似文献   

14.
用事件产生器URASiMA模拟了160A GeV/cPb+Pb反应中的K介子产生,并分析了两K玻色-爱因斯坦关联。理论结果较好地符合NA44的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从量子论到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爱因斯坦对量子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作了大量工作,玻色将对称性概念引入统计方法,他们是量子统计理论的先驱;特别是爱因斯坦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预言形成了凝聚态物理新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冷却囚禁原子的基本方法——磁光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磁光阱的基本原理——光作用力理论和实验方法:用1对反向电流线圈和3对相互垂直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圆偏振激光束照射气体原子,使原子受到耗散力被冷却,而且还会因受到非均匀光电场的梯度力作用而被囚禁与光束交汇中心,从而达到冷却囚禁原子的目的,为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二维简谐势阱中有限粒子数的理想玻色气体的性质进行了数值分析,讨论了系统在产生BEC时的一些物理量,结果表明,在粒子数N为有限情况下,基态的粒子占有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平滑的;系统的热容始是连续的;零点能的考虑与否并不影响系统的BEC特性,但对系统的逸度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含时变分法研究了一维,二维和三维对称情形下双色型光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局域化态的稳定性.首先采用高斯型试探波函数得出了三种维度下稳定性分析所需要的有效势能表达式.其次根据有效势能是否具有局域最小值来判断体系是否具有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双色型光晶格强度,两体,三体和高阶相互作用在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两体和高阶相互作用对体系的稳定性有决定性作用,而三体和晶格强度只对稳定性起调节作用,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调节作用是必须的.最后给出了参数相空间中的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9.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的最初理论在1925年由爱因斯坦和玻色提出,直到1994年才通过激光冷却原子气体的方法在实验室实现,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BEC具有宏观量子特性并且具有较长的相干时间,因此是开展量子模拟研究的重要平台。随着光阱、光晶格、微结构光阱和量子气体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基于BEC的量子模拟器不仅能够用于研究凝聚态物理中已有的基本模型,而且能够探索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奇量子物理现象和量子物态。甚至在非平衡和动力学演化研究方面,BEC量子模拟器可以用来研究当前物理实验中无法观测的快速量子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Kiesel H  Renz A  Hasselbach F 《Nature》2002,418(6896):392-394
Fluctuations in the counting rate of photons originating from uncorrelated point sources become, within the coherently illuminated area, slightly enhanced compared to a random sequence of classical particles. This phenomenon, known in astronomy as the Hanbury Brown-Twiss effect, is a consequence of quantum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indistinguishable photons and Bose Einstein statistics. The latter require that the composite bosonic wavefunction is a symmetric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possible paths. For fermions, the corresponding two-particle wavefunction is antisymmetric: this excludes overlapping wave trains, which are forbidden by the 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Here we use an electron field emitter to coherently illuminate two detectors, and find anticorrelations in the arrival times of the free electrons. The particle beam has low degeneracy (about 10(-4) electrons per cell in phase space); as such, our experiment represents the fermionic twin of the Hanbury Brown-Twiss effect for phot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