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区域发展模式发生调整,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定量的分析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寻求区域内集约发展最合理的模式以及为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改进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场强模型,对成都区(市)县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直观地反映出各城镇强影响区在市区附近呈团状紧凑、在外围呈点状分散的空间特征,成都市区对其临近的周边行政区的影响显著,但是在西部的区县触及范围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王红强  王影 《科技信息》2012,(27):380-380
当前周口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十二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城镇化演变的规律,紧抓机遇,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产城互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市域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能够帮助西部城镇突破城镇发展的基础门槛,为西部城镇发展营造较为理想的拓展空间,促使西部城镇或城镇群在空间上呈现有机生长的态势,实现西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部小城镇为例来探讨小城镇未来空间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蕾 《科技信息》2010,(4):373-373
一、北京市空间结构重组历程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呈现从"同心圆圈层式"布局到"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城镇体系也逐步由最初仅仅围绕中心城的发展演变成为以中心城和新城建设为代表的"城郊"同步发展。城镇体系结构不断调整和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石瑾  董晓峰 《甘肃科技》2007,23(12):89-90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是人类活动区位选择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现状以"四带一环"为特征,按照"都市圈/城镇群-经济带"发展模式,对未来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进行了构建和完善,即依托都市圈发展城镇群,最终推进城镇体系的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市郊轨道建设对提升城镇空间活力效益的影响,对上海市城乡体系规划进行研究.通过百度热力地图数据,利用城镇加权热力密度指标对空间活力进行量化.从轨道交通、开发强度、土地利用、城镇区位四个方面探究城镇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以"市中心1h公共交通可达边界"为界限进行城镇耦合关联分组建模.研究表明:不同区位城镇,市郊轨道的建设对城镇空间活力提升效力存在差异,已有轨道交通的城镇,在城镇核心区范围内继续增加轨道交通建设可能有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8.
运用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2009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面积、城镇数目、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几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布局较多,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体系发展差距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运行成本较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改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现状,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发展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合理构筑和优化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从而为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福平  丁志敏 《科技资讯》2006,(29):219-2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发展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合理构筑和优化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从而为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现代畜牧业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重庆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空间发展与布局是城镇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与区域自然结构相互交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研究小城镇空间布局及其发展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指导意义。将小城镇空间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是小城镇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政策路径。通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东莞石龙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城镇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理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提出以差分积分方程描述区域空间结构中点面相互作用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动态过程,构建了模拟城乡间、城镇间人口迁移的空间动力学模型,并以宁夏城镇体系作为模型实证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市拥有 60个镇 2个乡及 4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建制镇 (非县城镇 ) 5 7个 ,城镇水平较高 ,但市城城镇体系存在着城镇规模结构 ,职能分工不明确、城镇个性不明显、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钦州市城城镇化发展应强化各级中心城镇的规模 ,凸现城镇的个性 ,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形成城镇网络 ,走城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的苏北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分形理论对苏北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城镇规模分布 方面,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但这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 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交通联系程度强、通达性好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加强该区域内城镇联系,构建苏北现代城乡网络体系,实施“三角链”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贵州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贵州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镇体系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贵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初步设想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镇的地域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三方面分析了贵州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从而探讨了贵州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业城镇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城镇发展普遍具有发展基础好等共性.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特殊发展条件的小城镇为例,以规划编制中对发展条件的解读和宏观发展环境的理解及城乡统筹理念的应用,对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镇村体系布局、城镇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等方面有所创新,旨在探索西部工业城镇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建设》2010,(12):28-29
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对生猪产品从屠宰、流通到消费各环节全程可溯源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美食之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这一体系从2008年底启动,目前在中心城区基本建成,年内将在全域成都范围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周炳喜  梁屹 《江西科学》2021,39(6):1030-1034
以宋元、明清时期的赣南历史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权重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的赣南地区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赣南历史军事聚落及其空间影响格局演化呈现以下特征:军事聚落层级宋元代为三级、明代为四级和清代为五级;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三种空间影响格局:"多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双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轴"状、带状与"核心"状空间影响模式.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空间影响"轴"可以成为赣州城市发展主轴,空间影响环绕带上的城乡发展差异大,应加强城乡统筹和重点镇发展,空间影响副中心可以作为现代赣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军事聚落应作为历史城镇、历史乡村聚落进行重点保护.研究表明采用权重核密度估计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方便历史军事聚落演化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