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种群的生境进行了土壤物理特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的项目包括土壤颗粒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结果显示:羽毛针禾生境的土壤机械组成粘性沙粒比例小,其适生的沙丘中上部含水量也是极低,土壤的容重亦较大。对比分析的沙丘中下部和沙丘之间的无羽毛针禾分布的平地,其土壤粘沙比例、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容重相对较小。这说明了羽毛针禾局域分布的生境土壤物理特性,透气性好、粘沙比例低的沙丘中上部活化沙地地带是它的适生土壤类型,这从一侧面也解释了为什么羽毛针禾是活化沙地的先锋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以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数据为基础,采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庆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为2.6020-2.8790,平均值为2.7537.由于不同样点土壤的颗粒组成及质地不同,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差别很大,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中部及小部分山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形维数为2.7131-2.7690的土壤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150.6km2,占安庆总面积的40.2%.土壤分形维数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母质、植被以及地形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土壤基质是由不同比例的、粒径粗细不一、形状和组成各异的颗粒组成,一般分为砾、砂、粉粒和粘粒4级。而土壤粒径分布强烈地影响着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土壤侵蚀等,是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之一。由于不同粒径的土粒其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土壤的粒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这在农业利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机械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守明  杨乔平 《河南科学》1995,13(4):355-359
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矿物颗粒,矿物颗粒又是组成土壤母质的基础。重金属含量多寡决定于母质来源,在相同母质来源条件下,重金属含量与机械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研究土壤颗粒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不同大小土壤颗粒中元素的分布和形态、有机碳在不同颗粒中的转移机理及周转时间、不同大小的颗粒对管理的反应、土壤质地与气候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对CO_2、CH_4、N_2O排放的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土壤机械组成是构成土壤结构体的基本单元[1],土壤机械组成决定土壤保肥蓄水和通透性能.土壤机械组成,不仅是土壤质地分类、命名的基础,而且直接关系着土壤松紧程度、孔隙数量,进而影响着土壤通气、透水及土壤环境背景值、能量转化等性能,是评价土壤基本性质和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2].文章针对艾比湖流域的土壤机械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对其研究为当地的农业土壤改良和防止土地沙化提供一些科学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滹沱河流域某污灌场地垂直于河流布置了钻探剖面。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了土壤不同污染物的污染概况。地表水测试结果显示水质为Ⅴ类水,地下水部分无机指标超标,多项有机指标检出。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较大,在土、砂交界处含量发生突变,在黏性土中含量相对沙层中较高。  相似文献   

8.
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模型研究中缺乏不同粒径颗粒流量与地表颗粒粒径组成间联系描述的现状,对由黏土和沙粒组成的类土壤地表进行风洞实验,实验中依据黏土质量份额的不同准备了6种类土壤混合颗粒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黏土颗粒和沙粒分别做悬移和跃移运动,其质量流量廓线形式也完全不同.风蚀过程中做跃移运动的不同粒径沙粒的质量流量廓线在对数.线性坐标中都呈直线,且其斜率近似相等.风蚀过程中沙粒输运率随地表黏土颗粒质量份额的变化而改变,粉尘输运率与沙粒输运率的比与它们在地表的质量比成正比.每一粒径组分的输运率占沙粒总输运率的份额与地表中该粒径组分占总沙粒的质量份额成正比,比例系数只与该粒径组分的粒径有关.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将粉尘以及不同粒径沙粒组分的输运率与它们在土壤地表中的质量组成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风蚀对表土粒度特征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毛乌素沙地5 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草地、新垦耕地、7~8 年耕地、>20 年耕地、沙丘),以其表层土壤(0~1、1~2、2~3、3~4、4~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颗粒分形分析。结果表明:1)5 个样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均以细沙质量分数最高,为62.52%~80.40%,粗沙质量分数最低,仅为0.16%~0.4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粉沙>粗沙,说明研究区土壤基质组成以细沙为主,沙物质分选好;2)5 个样地不同采样深度上的粗沙和中沙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0~1 cm>1~2 cm>2~3 cm>3~4 cm>4~5 cm;细沙质量分数各层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4558),以0~1 cm 层的质量分数最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0~1 cm和1~2 cm层显著低于其他3层(P=0.0126),表明从草地到沙丘的演化是一个主要以极细沙+粉沙质量分数减少的风蚀荒漠化过程;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D=0.3661lnx+1.3409(P<0.0001)。5个样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2.579)、新垦耕地(2.479)、7~8年耕地(2.361)、>20年耕地(2.100)、沙丘(1.716)。因此认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替代土壤机械组成来表征土地风蚀荒漠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繁多,各类学科均有对土的定义和分类。为分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同一种土壤,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业行业土壤分类标准及命名以及水利行业土的分类标准及命名;为实现此两种标准下土壤名称的匹配,通过利用资料中已知的土壤的颗粒组成数据对照查看土的分类三角图来实现二者名称的转换。由于标准不同所测土壤颗粒组成的粒径分布有细小差别,导致二者转换的精度不够精确,建议重新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11.
四种粒径分级制度对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粒径分级对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组成,基于中国制、前苏联制、美国制和国际制4种不同粒径分级方法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质地较粗,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占总体积的90%以上,而黏粒、粉粒含量相对较少;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前苏联制(DSU)中国制(DCHN)国际制(DINT)美国制(DUS);(2)DCHN、DUS和DINT与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含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良好,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DSU与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但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较差;(3)DCHN、DUS和DINT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DSU与DCHN、DUS和DINT相关性较差,线性回归方程可实现DCHN、DUS和DINT之间的转化.综合考虑土壤颗粒组成信息、数值差异和相关性,美国制土壤粒径分级方法是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土壤化学组成与土壤的颗粒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了目的是以河南许昌黄土母质褐土为例确定黄土母质中钾的含量与土壤各级颗粒组成的关系。土壤样品取于许晶黄土母质褐土的7个土种。根据测定的土壤各个粒级以及土壤全钾和速效性钾的含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壤速效性钾的含量与粒径在0.005-0.001毫米的土壤颗粒含量密切相关,土壤全钾的含量与小于0.001毫米的土壤粘粒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可近似估计黄土母质褐土中土壤钾与土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受气候、区域地形、植被、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其本身也是整个区域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文中通过对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北缘鄂托克旗境内的裸露流动沙丘、灌木覆盖沙丘、乔木覆盖沙丘3种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0~4 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研究,采用钻孔取样、烘干称重和粒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不同植被、地形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垂直方向0~4 m深度范围内的裸露流动沙丘、灌木和乔木覆盖沙丘平均含水量变化均表现为迎风坡高于背风坡,且在灌木覆盖沙丘和乔木覆盖沙丘的丘间洼地的土壤含水量多高于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类型沙丘在各地貌样点不同层段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变化趋势不统一。相同的沙丘微地貌,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对于沙丘土壤含水量在垂向上的变化有较大影响,且灌木植被的影响大于乔木植被。除了植被以外,浅层基岩的隔水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同样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土壤中不同粒级的颗粒含量有关,而植被通过拦截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土壤中粘土与粉砂等持水能力强的颗粒组分,进而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
浅析武夷山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理化性质反映了土壤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大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土地初级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针对武夷山地区6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对6个剖面土壤基本性状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垂直高度上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异:1)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土壤A发生层厚度也随之递增;2)根据前苏联土壤质地分类,武夷山山地土壤总体上是属于壤土,但各个剖面由于成土环境的不同,土壤质地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土壤质地从中壤土向轻壤土、砂壤土逐渐过渡;3)武夷山山地土壤的pH值大致在4.2~4.5范围内,其土壤类型属于强酸性土类;4)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总体上也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辽宁省康平县海洲乡的典型土壤和典型植被的根际土测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在相同生长状况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沙地治理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响应与演变规律,为寻求该地区的最佳固沙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基本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土;各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类型的沙土中分布比例不相同,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半固定沙丘不同地带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组成和各类群之间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植被在相同的生长地带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乔本植被微生物数量要高于灌木丛和草本植被。  相似文献   

16.
野火及各种人为原因导致的火烧事件是生物圈常见的扰动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域控火烧对中国北方弃耕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域控火烧显著增加了土壤线虫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这种正效应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pH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域控火烧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植食性线虫的比例,显著降低了食真菌性线虫比例.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火烧可通过资源与环境两种途径间接作用于土壤线虫群落,促进群落向更丰富和更多样转变.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几种主要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腐殖质的氧化稳定性不同,它主要受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腐殖质的比例、腐殖质的组成与特性和各级有机一无机复合体的组成与性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农业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上述诸因素均受耕作措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生物、化学改良对重度盐碱化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持水特性及供水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生物、化学两种方式改良后,耕层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水分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生物、化学改良后,0-20cm土层土壤微结构中大粒级颗粒含量增加,小粒级颗粒含量减少,土壤比表面值降低;土壤持水力降低,但有效水含量和比水容量增加,土壤供水能力增强。化学改良效果要好于生物改良。  相似文献   

19.
土壤矿物层间电荷组成与固定态铵的释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锂中和2:1矿物晶层中八面体电荷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壤中四面体电荷和八面体电电荷的比例,并通过生物吸收试验对由不同电荷导致的新NH4^ 的释放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固定NH4^ 的能力取决于矿物层间电荷总量的多少,但是由四面体电荷新固定的NH4^ 比由八面体电荷新固定的NH4^ 更难以释放,这意味着不同土壤的粘粒含量相近和矿物组成相似时,电荷发生位置决定新固定态NH4^ 释放难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运用电磁理论对土壤在直流电压下的极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它的电阻率的测定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