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当前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与水平,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消费水平年均为137.6元,并且其体育消费水平因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日均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月均消费支出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涛 《科技信息》2010,(25):228-228,417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问卷,对1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可分为五类:健身动机、娱乐动机、考试动机、社交动机、明星效应动机;其中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学历的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兰州市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体育生活态度、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及体育生活消费等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居民对体育的价值观主要集中在健身、娱乐等方面;有74.14%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健身锻炼,体育人口有37.52%,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散步与跑步是重庆市民健运动的首选项目等。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基本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和体育消费支出的基础上,采用LES系统方法对体育消费结构的边际预算、体育消费基本需求支出及体育消费需求总支出弹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进的回归模型对未来甘肃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佛山城区不同人群体育健身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心理特征及其消费类型,从消费行为类型的角度指出了不同人群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使不同体育消费人群都能快乐消费.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消费者阶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于波  吴浩亮 《科技信息》2008,(10):187-18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已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体育健身热潮中来,尤其是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更受到广大健身者的青睐.本文主要是从健身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参与项目、体育意识、体育动机等几个因素来分析消费者的阶层特点,调查表明健身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或高收入人群,这些人收入稳定,薪金丰厚,是健身市场的支柱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有5类,按其强度依次为:身心健康、娱乐审美、社会交往、体育成就和攀比表现.并且,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及不同月均消费支出的高校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当前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与水平 .结果表明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体育消费水平年均为 137.6元 .并且其体育消费水平因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日均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及月均消费支出的不同 ,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成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状况进行调查,从经济变迁、生活方式多元化及消费阶层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文中所指的阶层大致分三层,上层包括领导干部、私营老板和有名的知识分子等,中间层包括一般的工薪阶层,下层包括“农民”、“下岗工人”、“民工”等,通过调查可知体育文化消费,不同阶层受不同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影响:上层人员以健身、时尚、休闲、娱乐、社交为取向达到较高的体育消费水平;中层人员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体育消费的投入却很低;下层人员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体育消费接近零。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155-157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石家庄市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与意识、能力与水平、结构与内容、方式与方法、目的与动机、特点与趋势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旨在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合理开发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等,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服装网络消费已随着网络消费的繁荣而蓬勃发展。目前有关网络消费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而对服装网络消费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对中外服装网络消费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服装网络消费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石家庄市5区10所中学1840名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闲暇体育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较强,而闲暇体育行为相对较弱.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选择的时段多在早晨和下午.每周活动频率和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男生均高于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闲暇体育行为和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大学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和运动型消费为主。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过半数的学生首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来源少、体育消费品和门票价格高、学业繁忙和空闲时间少、体育活动场地少、休闲娱乐项目少。建议江苏省体育经营和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议高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适当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加大体育消费的宣传教育,加强体育设施和增加休闲体育项目,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和合理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市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市民体育消费的动机、内容、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重庆市市民体育消费的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各种类型的体育消费内容逐渐趋于平衡,同时对影响重庆市市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普及和提高重庆市市民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一个有效、可靠的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感知及体育消费的关联模型,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感知及体育消费测量表,以西南地区成、渝两地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其运动风险感知与体育消费现状展开调查,并运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运动风险感知测量表具有很好的测量效度、信度及区分度;时间风险、身体风险、财政风险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有显著负面效应,表现风险有显著正向效应,心理风险则对体育消费无影响;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存在性别、学校级别、家庭经济及父母教育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的心理风险与表现风险高于女性,重点大学学生的时间风险、表现风险高于一般本科学生,高收入家庭学生拥有更高的时间风险与表现风险及更低的财政风险,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学生,时间风险及身体风险最大、财政风险越低.结论:风险感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正确诱导其正面及负面影响作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LES系统方法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边际预算份额、基本需求支出及需求总支出弹性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经历着从吃、穿、用到吃、玩、穿、用并重的转变,以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注重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相应地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完善消费环境等3个角度提出了扩大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全民健身、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体育场馆建设与从业人员体育管理依据、弥补对商贸领域进行体质与健康研究的欠缺;采用问卷、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德尔菲等方法,从12万小商品从业人员中,随机抽取3200个,对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率达到76.55%,存在着体育场馆偏少、社会辅导员力量薄弱、中青年锻炼人口偏少、项目单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问题;分析后提出改善从业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讨论法,对浙江科技学院教职工的体育人口状况,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手段,以及项目、场所、组织形式,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等内容进行调查,以便充分了解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在分析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基础上,就教职工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兰州市群众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并就如何促进兰州市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兰州市目前经济比较落后,群众体育基础设施较薄弱,体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占有体育场地少,经费投入和体育消费均低于发达城市.这使本地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尽管如此,因为体育消费能给人们带来身心快乐,所以体育用品消费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体育文化消费思想意识的提高,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带动兰州市的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