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酸性蛋白酶饲料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饲料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基质配比及发酵条件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基质配比为m(啤酒糟)∶m(豆粕)∶m(玉米淀粉)∶m(KH2PO4)=100∶9∶2∶0.2;最适发酵条件为:原料含水量为58%,发酵温度31℃,初始pH为5.5,发酵时间84 h.在上述条件下,酸性蛋白酶活力达7 800 U/g.  相似文献   

2.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作为甲醇蛋白生产菌种,探究甲醇作为糖类替代碳源时毕赤酵母对甲醇的利用情况,并对甲醇蛋白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优化.依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了摇瓶水平发酵各因素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采用30℃,初始p H值为5.0,装液量为40 m L/250 m L摇瓶,转速为21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甲醇蛋白最高产量(细胞干质量)为1.63 g/L.  相似文献   

3.
粉碎度对机压丢糟包包曲品质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机压丢糟包包曲适宜的小麦粉碎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小麦粉碎度分别为48%、51%、54%、57%和60%对偏高温大曲培养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小麦粉碎度影响机压丢糟包包曲的感观品质、糖化力、发酵力,也影响霉菌数、酵母数、芽孢杆菌数;2)最适小麦粉碎度为5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其它工艺条件和指导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从海洋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中获取高产量的角鲨烯活性物质。【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光照和氧气等条件对海洋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产角鲨烯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培养基为(W/V)1%酵母膏+2%蛋白胨+2%蔗糖,最佳摇瓶发酵条件:有氧条件下,初始pH值为5.0,培养温度25℃,经48h培养,角鲨烯产量可达2.25mg/g干重。【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角鲨烯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育能够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株。【方法】采用Co60诱变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筛选乙醇产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原始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发酵特性和两个菌株对高浓度木糖、乙醇的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在YPX培养基上筛选获得1株能够高效发酵木糖的突变菌株1K-9。该菌株在50mL 15%FM发酵84h,发酵液乙醇含量最高达(51.034±0.112)g/L,比原始菌株提高10.05%;在500mL 15%FM发酵96h,乙醇含量最高达(51.390±0.119)g/L;在500mL 20%FM发酵156h,乙醇含量最高达(52.496±0.513)g/L。菌株1K-9在HSM培养基或含4%~5%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含6%~7%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结论】Co60诱变对于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菌株是有效的,能选育出木糖高产乙醇酵母菌株1K-9。  相似文献   

6.
研究自然发酵乳和内蒙古牧区传统开菲尔粒中酵母菌的多样性,目的是探寻酵母菌的主要菌群和种属类型,为筛选可发酵低酒度发酵乳的酵母菌奠定基础。该研究首先进行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出酵母菌株、然后进行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的初步分类,再进行5.8SrDNA-ITS区域RFLP分子鉴定,将分离到的130株酵母菌区分为10种形态类型、6种分子类型,分别为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sp.)、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陆生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 terricola)和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其中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酿酒酵母菌和季也蒙毕赤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具有酿造低酒度发酵乳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03,(1):61-61
1、项目名称 (1)淀粉糟醪蛋白饲料 (2)天然蛋白络合有机复合肥 (3)秸梗纤维蛋白饲料 2、主要内容 项目一:利用淀粉、食品、饮料和以淀粉为基质发酵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有机溶剂、酒精、豆制品的糟醪,以酒糟即淀粉或  相似文献   

8.
对管囊酵母1771进行硫酸二乙酯(DES)与紫外线(UV)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菌DU-13,其糖醇转化率较出发菌株提高28.7%。用DU-13菌株在甜高粱渣酸水解液和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乙醇产量分别为3.5g/L和7.4g/L;转化率分别为0.173g/g和0.250g/g,水解液发酵效果不如发酵培养基。在甜高粱渣酸水解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添加方案。将优化水解液在相同条件下利用DU-13菌株进行发酵,结果表明优化水解液发酵效果优于发酵培养基和水解液:乙醇产量为13.5g/L,转化率为0.378g/g。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利用传统的方法从森林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酵母菌株。首先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等步骤筛选出一株(1#菌株)能够利用木糖的酵母菌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性能指标试验,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并对其进行了利用木糖发酵乙醇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pH5.0,接种量为10%左右,初始木糖浓度为40g/L时,该菌株可以利用木糖发酵生产乙醇,产乙醇量为1.06g/100mL,相当于理论转化率的56.9%。  相似文献   

10.
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现对其固态发酵工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含水量、无机盐、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固态发酵工艺为:麸皮与豆粕比例2﹕1,初始pH,5.0,含水量(干基)1,mL/g,MgSO4,10,mmol/kg,(NH4)2,SO4200,mmol/kg,FeSO4,3,mmol/kg,接种量为6×106,g-1,培养基厚度为2,cm,29,℃恒温发酵72,h.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力为684.39,U/g,是未优化时产酶量的8.2倍.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使产酶量大幅提高,说明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具有工业潜力,也为工业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从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普鲁兰酶高产菌株,编号为Z-13,其初始酶活达到5.7 U/mL.通过对此菌株的16S rDNA比对,以及生理生化鉴定,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玉米淀粉1.5%,蛋白胨2.0%,KH2PO40.05%,MgSO4·7H2O 0.01%.装液量为70 L/250 L,培养基最初pH为6.0,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48 h,优化后菌株产普鲁兰酶的酶活高达67.8 U/mL,是优化前菌株产普鲁兰酶活性的11.89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以提高白酒糟粗蛋白含量,优化了影响白酒糟固态发酵的单因子试验(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比例、尿素添加量)和多因子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双菌株固态发酵白酒糟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48 h、枯草芽孢杆菌与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2∶1、尿素2 g。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菌渣生物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地霉、地衣芽胞杆菌、假丝酵母、乳酸菌、光合菌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红霉素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红霉素菌渣:棉籽饼粉为8∶2、硫酸铵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原料∶水1∶1,接种量10%,32℃,培养周期为4 d.经发酵后的红霉素菌渣去除了特殊异味和药分残留,改变了红霉素菌渣的生物化学特性,其蛋白质含量达到39.43%.经改性的红霉素菌渣可代替部分黄豆饼粉用于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是优质的蛋白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梯度增加种子培养基中甘油浓度驯化氧化葡萄糖酸杆菌(Cluconobater oxydans),有效地提高了该菌对甘油的耐受性,菌株产二羟丙酮水平比驯化前提高了29%,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甘油质量浓度、酵母膏质量浓度、CaCO3质量浓度、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酵母膏质量浓度为5 g/L,CaCO3质量浓度为10 g/L,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经72 h摇瓶发酵甘油转化率达96%,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7.4 g/L,7.5 L发酵罐分批发酵54 h时甘油转化率达97%,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8.2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动物粪便样品中分离能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发酵实验,为工业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合成气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合成气利用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利用菌株进行初步发酵实验。【结果】分离到1株可以发酵合成气生产乙醇的菌株,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Clostridium ljungdahlii。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是严格厌氧型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有运动性,芽孢很少见,生长必须因子包括酵母粉和维生素B族;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值为6.0~7.0。合成气发酵实验结果显示:37℃,厌氧静止发酵30d,乙醇最高产量达到2.58g/L,添加BESA、莫能菌素、丁基橡胶颗粒可以使乙醇产量分别提高49%、70%、4.3%,最大产量达到4.31g/L。【结论】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到1株Clostridium ljungdahlii,该菌能够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生物质材料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发酵产油脂的复合酶制剂水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餐厨垃圾能有效地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油脂,采用复合酶对餐厨垃圾进行水解预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中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投加量分别为92.5,1 250,3 000,100活力/g原料时,效果最优;其水解产物中氨基酸态氮浓度为137.7mg/L,还原糖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1.11%。在复合酶各组分投加量一定时,水解效果受pH值、温度和水解时间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6、温度为55℃、水解时间为30min时,水解效率最高;在最佳水解条件下,每升水解液经从土壤筛选分离的菌种B发酵7d后,生物产量36.9g,微生物油脂产量5.172g。  相似文献   

18.
赵凯  葛菁华  王海 《山东科学》2018,31(4):85-88
为了提高毕赤酵母工程菌(Mut+)植酸酶的表达量,对毕赤酵母工程菌50 L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流加葡萄糖提高菌体湿重到300 g/L,随后停止流加,溶氧回升后流加甲醇开始诱导,最终发酵结束时,植酸酶酶活达到21 666 U/mL,比对照提高12.9%,该诱导湿重有利于发酵生产植酸酶。  相似文献   

19.
组合菌种发酵制备酒糟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育的降解纤维素霉菌(CM-4)、酵母菌(Y-7)、产酯霉菌(EM-3)进行组合发酵试验,制备酒糟蛋白饲料,探讨菌种组合和培养条件对酒糟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酒糟粉100克,麸皮10%,豆饼粉5%,硫酸铵3.0%,pH 5.5,接种菌液9%,含水量50%以上,在30℃条件下培养4天,发酵饲料粗蛋白由19.63%提高到29.71%,粗蛋白增幅为51.35%,粗纤维由19.55%降低到14.51%,粗纤维降幅为25.78%,总糖含量为8.55%,发酵饲料具有明显的酯香,饲料适口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