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机理、填充机理以及复合胶凝材料对其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配合比计算及设计方法提出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发半柔性混凝土路面水泥浆的配合比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鉴于影响水泥浆性能的因素众多,因此采用均匀设计法作为试验方法,进行不同配合比的水泥浆的性能测试试验,并且和目前商用的水泥浆的流动度和抗压抗折强度进行对比试验.采用统计软件对水泥浆的流动度和抗压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商用的水泥浆流动度在36.0 s,不符合目标值的要求,而研发的水泥浆料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满足施工使用的要求.提出了最佳水灰质量比0.41,相较于商用的0.34的水灰质量比,0.41的水灰质量比能够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半柔性混凝土路面的造价成本.结论研发的水泥浆与商用的半柔性混凝土路面材料性能对比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比较合适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净浆流动度确定各掺合料的比例,采用HPC简易法设计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了配合比的可靠性,总结出利用该方法配制HPC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完全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个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4.
詹思 《科技资讯》2013,(27):42-43
不分散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由于水下混凝土一般不允许振捣.因此,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流动桂和抗分散性.本文以围堰水下混凝土为例,介绍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设计了预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试验方法,重点测试其施工性能,研究影响拌和物的填充性、间隙通过性以及抗离析性的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对加水量较为敏感;并且粗骨料含量越多,预拌自密实混凝土T500流动时间越短,坍落扩展度(SF)越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谈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俊 《科技资讯》2013,(3):62-63
对于不分散混凝土而言,其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水下混凝土时一般是不允许振捣的,所以,在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这两大因素。本文就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对原材料技术指标进行了探讨,对其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就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管品武  邵平  陈萌 《河南科学》2012,30(11):1620-1623
对6种不同配合比的灌浆料分别进行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流动度和竖向膨胀率的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灌浆料的配合比.配制的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料具有早强,高强,微膨胀,自流性好等特点,从而增强孔道灌浆的密实度,达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目的.通过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的应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制及其配合比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配制56组70.7 mm×70.7 mm×70.7 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研究了水胶比和石英砂、硅灰、矿渣粉、钢纤维品种与掺量及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出了6组强度和流动性都比较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初步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甬江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克服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产生开裂,工程采用控制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和矿渣及高效减水剂、延长混凝土设计龄期等方法,运用密实骨架堆积理论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预埋冷却水管降温措施及严格的施工管理,有效减小混凝土温度差,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原理,并进行了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FRPC)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水胶比、纤维种类、不同短切碳纤维掺入量和长度及减水剂掺量对FRPC的流动度以及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FRPC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2.
引入粉煤灰胶凝系数β的概念,把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一个独立组分,并区分其在混凝土中的不同作用.提出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4个基本参数,推导确定4个参数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考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原设计要求能较好地符合;粉煤灰掺量越高,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则越低;HFCC的抗压强度与胶凝系数β成正比,与灰胶比K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很多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方法,但高性能混凝土组分复杂,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往往表现为特定的非线性规律,使得以往的配合比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要求与配合比设计进行了阐述.根据设计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浇筑了168个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30个100 mm×100 mm×400 mm和60个150 mm×150 mm×450 mm棱柱体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试件,并测试了其基本力学指标.结果表明,通过材料优选和适宜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以配制出拌和性能良好及满足强度要求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概念,并研究了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配合比设计中引入硅砂率和钙砂率的概念,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水泥生产的三率值联系起来,使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相同,进而在废弃后可直接作为水泥生料,无需或只需添加少量校正原料.试验表明:相同配比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除流动劣于普通河砂混凝土外,其他力学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废弃后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氧化物成分与设计水泥生料基本一致.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回收利用率低、造价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水泥生产中对天然矿物的过度开采和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涛 《工程与建设》2007,21(2):156-158
以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例,论述了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从矿料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马歇尔试件的制作、配合比检验几方面来进行试验.要选择合理的级配和最佳的沥青用量来提高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质量,并且要对目标配合比进行验证,这样才能提供高质量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构构造和施工养护措施以及裂缝控制理论等多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一些经过实 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胜江 《贵州科学》2006,24(4):72-74
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Ⅰ级粉煤灰、大体积缓凝泵送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控制入模温度,冷却系统,及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温养护的施工措施对环境温度为18℃~35℃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施工,防止了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配合比设计须分别从准备工作、选用合适材料、生产配合比调整及在施工中的控制、保证质量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文章主要对高强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掺粉煤灰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等几种特殊混凝土的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法对超高性能海水海砂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 UHPSSC)进行了配合比设计优化,并研究了短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纤维和钢纤维对UHPSSC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UHPSSC的流动度、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情况下,胶凝材料组成的最优配比确定为水泥、硅灰、粉煤灰的质量比为0.75∶0.15∶0.10. 随着短切纤维掺量的增加,UHPSSC的流动度逐渐降低,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韧性均逐渐增加. UHMWPE纤维对UHPSSC流动度的影响程度更大,而钢纤维对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随着UHMWPE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UHPSSC的弯曲破坏模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变为韧性破坏. 当UHMWPE纤维掺量为1.0%时,二次峰值荷载会高于初裂荷载. 此外,当同时混掺钢纤维和UHMWPE纤维时,UHPSSC的流动度略有下降,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弯曲韧性均大幅提高. 本研究成果可为UHPSSC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