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脉动法在黄土地区S波速度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部典型黄土地区分别进行连续和高密度(25 m×25 m)的地脉动观测,并分析所采集的信号,探讨了地脉动信号的时间稳定性及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地脉动水平和垂直方向(H/V)频谱反演地下黄土层的剪切波速度剖面,并与已有的钻孔波速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内陆地区的地脉动信号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在黄土覆盖场地,利用地脉动测试以获取地下剪切波速度构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主研发的BMT-I型钻孔脉动设备测试钻孔中不同深度土层的脉动,建立其频谱特性与相应土层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对测试数据进行傅里叶分析,将不同深度土层3个方向的傅里叶谱合成,得到各土层的振幅;用单点谱比法对不同土层的脉动频谱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卓越周期;并建立了各土层振幅、卓越周期与地基承载力的近似关系.利用该方法对烟台恒大御山华府、龙湖工程场地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钻孔脉动特征与土层地基承载力具有相关性,利用钻孔脉动可以简单、快捷地估算深部土层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并成功地进行了运行检测.利用NI公司的PCI6251数据采集卡,虚拟信号分析仪能够分析信号频率小于50 kHz,最大幅值小于5V的电压信号的频谱;采集到的波形通过相应的程序处理模块处理,能够得到波形的频率、幅值、平均值和均方根等信息;波形信号、信号参数信息及波形的频谱分析结...  相似文献   

4.
和胜利 《甘肃科技》2006,22(1):107-108
地面脉动的频谱特性既可反映场地土层类型特征,又能反映出工程场地的动力特性。地脉动在工程场地的地基类别划分、场地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深入研究地脉动机理,提高观测和分析水平,必将使地脉动观测在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核和工程抗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含软弱土层的地基容易造成边坡的失稳,对人类财产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结合工程实例,利用Geo-Slope软件中的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模块Slope/w分析研究软弱土层与边坡稳定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Bishop法,且考虑地下水情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与软弱土层中心埋深、厚度及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随着软弱土层中心埋深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软弱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同时也受软弱土层土体参数即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层非均匀分布的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场地的边界,基于ABAQUS建立大尺度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频谱等地震动参数特征,探讨了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地震动响应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局部位置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苏州城区场地敏感周期段为0.20~0.70 s,与水平均匀场地相比,凹陷沉积场地地表反应谱沿横向变化较大,越靠近地表,反应谱谱峰越向长周期方向偏移;由于地震波在局部区域聚焦,凹陷沉积场地PGA值沿深度方向呈起伏变化现象;沿水平方向的PGD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且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相关.大尺度二维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造在深厚覆盖土层上的超高层建筑往往受到远场大震的影响较大。为了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远场地震记录特征及超高层建筑自身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汶川地震时西安远场记录,结合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分析远场地震动特征,并对一幢超高层建筑进行远场地震反应分析,研究远场大震对这类长周期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对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可知:①远场地震具有相对较小的加速度峰值、超长的持时以及丰富的长周期成分;②远场地震动的卓越频率小于El Centro记录,远场地震动优势频率段远小于El Centro记录。通过时程分析可知:在地震动峰值相似的情况下,远场地震对超高层建筑的动力响应远大于El Centro记录。深厚覆盖土层上超高层建筑自振周期较长,易与远场大震的长周期成分接近而发生共振,其响应与一般地震不同,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对遭遇远场地震的情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深厚覆盖软土地层多向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 ,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粘土和砂性土的动力特性 ,取得了针对边界面模型的计算参数 ,并采用多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SUMDES)对以深厚软土覆盖地层为特点的上海地区典型的土层断面 ,以苏南核电站为主的地震输入进行了场地反应分析 ,在加速度特性、孔压特性和动应力特性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结果 .针对上海地区厚覆盖土层 ,对不同土层厚度作了对比研究 ,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比较 ,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还采用多向地震作为输入 ,分析了多向地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脉冲涡流(PEC)检测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频谱宽、信号穿透能力强以及精确度高等优点.实验对脉冲涡流测厚系统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检测线圈上电压的衰减规律,通过改变被测体厚度,分析了检测线圈上的电压随被测体厚度的变化规律和定量关系.实验最终给出检测线圈电压与被测体厚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为将来进行脉冲涡流测厚仪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周期地面脉动在地震小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长周期地面脉动测定场地放大因子,作为地震动小区划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有了很快发展,但至今仍有很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澄清,如长周期地面脉动究竟由哪种波所制约,与产生强震地面运动的地震波无可比性;非线性效应对长周期部分有多大影响等,大文在广泛总结国内外资料基础上,结合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使用研究和上海地震小区划的实际,回答了以上问题,着重讨论了土壤场地相对于基岩场地的傅氏谱比值在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方便在野外微动勘探实验中进行现场整理数据及波形特征分析, 设计一种微动信号波形特征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Matlab编写相应程序对微动信号记录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并采用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设计软件界面, 系统可对信号特征波形进行量化处理、 自动拾取, 生成相关数据分析文件和结果图形。应用结果表明, 微动信号波形特征自动分析系统能对微动信号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可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中国吸收外资最成功的城市.大量的外资流入,促进了上海市的经济技术发展.首先从基本的投资、生产模型推导出FDI与总投资之间的回归模型,再利用上海市1981年至2006年的数据分析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发现FDI对国内资本产生"挤入效应".通过分析流入上海市的外资结构、上海市的外商投资形式的比例、国内投资形式比例和国内外"技术差距",来解释"挤入效应"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球物理勘测中一直面临抗干扰和精准探测难题.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寺右新马路段地下人防构筑物探测为例,介绍了二维微动剖面(2D microtremor profile,2DMTP)探测技术的方法理论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钻探成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2DMTP在城市轨道交通勘测、设计不同阶段的使用建议.结果 表明:微动剖面探测方法非常适用于城市复杂强干扰的工作环境,能为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施工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精度,降低勘探成本与施工风险,缩短建设工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长大隧道施工时多作业车辆行驶时车辆拥堵、安全风险高、调度难的问题,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设计了具有位置确认、信号传输、定位应用功能的智能调度系统。分析施工物料优先性,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为目标确定车辆调度次序,建立了车辆调度模型。基于隧道车辆定位系统和车辆调度模型,开发了复杂工况下隧道车辆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在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度~凌区间隧道进行验证应用,提前20~35 s为相对行驶车辆进行避让预警,在相距50 ~ 200 m范围内进行车辆安全车提醒,提高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物料运输效率,提升了长距离隧道单车道多车辆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解放初到 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住宅布局分析 ,探讨了该区域住宅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 2 1世纪初上海中心城区住宅布局进行了预测 ,同时对其住宅布局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电影放映的历史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报纸上电影放映广告资料的汇集,对20世纪20年代宁波电影放映的若干史实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8.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小说的各种传统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讨论适合具体应用的工业部门的空间集聚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属性,并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来度量上海某一工业部门和整个上海工业部门的空间集聚程度及在近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上海工业分布正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