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轻声、儿化、变调、合音等四个方面描述了河南省平顶山方言的语流音变。  相似文献   

2.
合音是指两个(或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融合后的语音形式就其语法功能被称为"合音词"。合音词是口头语言发展中因经济性原则发生的音节减缩的产物,是考察历史语音的重要依凭。鲁山方言中有大量合音词,其中程度副词、时间词两类合音词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方言方位词系统与普通话虽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方言合成方位词的变调、变韵、合音等语音现象以及特殊的方位词缀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河南沁阳话的人称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人称代词系统复杂,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沁阳话中的复数标记"个"相对于北京话中的"们",它不仅可以用作人称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也可以用作疑问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沁阳话"数词+个"两个音节同化融合,发生跨音节音变产生合音词,有着明显的地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人们在说话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这就形成了语流。在这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住住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语音变化的一种,是共时的。语音的变化服从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语音的变化规律不是可以应用到任何语言的一般规律。某种语音的变化发生在甲语言里,不一定发生在乙语言里。比方说,汉语中有变调的规律,而在哈萨克语中就没有这些规律;哈萨克语中有元音和  相似文献   

6.
汉语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而仅仅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声学上对汉语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体现的辅音同化、变调、轻声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语流音变特点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研究,展现了汉语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声学特点,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更直观、更具体、更精确地反映出语流音变的不同类型特征,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山西晋语区和官话区在人称代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主宾语位置上单复数的转换,晋语区多用"异根"和"合音"形式,官话区多用"变调"形式;领属位置上专职的领格形式晋语区多用"异根""合音"等形式,官话区仍多用"变调"形式;晋语区复数词尾多为"们""每""弭"及其变体,官话区多为"家"词尾或其变体形式;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同形现象也多出现在晋语区。  相似文献   

9.
描写了粤方言平南话的小称词尾"儿"的音变规律,并分析了引起音变的原因:受主观省力意愿和前一音节协同发音以及语言自身前轻后重节律特点的影响,"儿"在语流中可以由i变为三种自成音节的鼻音m、n和。这种自成音节的鼻音形式是粤方言小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诸”为“之乎”的合音词,“叵”为“不可”的合音词。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中也有“您”(你们)、“甭”(不用)等合音词。合音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或短语的意义,读音上以原词或短语前一个语素或词音节的声母,跟后一个语素或短语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某一部分)拼合而成为单音节词,很像传统的“反切”法。因此,合音词语音形式小而词义容量大,是语言交流交际中唯一的一种一个言节两个语素的简练形式,可谓既经济又实用的浓缩语言形式。无疑,合音词是口头…  相似文献   

11.
一、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的不同在普通语言学的著作里,许多学者都写上了“语流音变”这一节。有些学者把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放在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范畴来论述,但也有些学者把二者放在同一范畴来论述,这往往体现在用例上,即用某些历史音变的例子来说明某种语流音变现象。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音变现象,当然,在“音变”这一点上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语言中的某个音发生了变化,但前面的限定成分“语流”、  相似文献   

12.
仡佬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AA式、ABB式、AAB式、ABAC式、AABB式等。语音上主要表现为:原形重叠、变调重叠、谐声重叠、变韵重叠等。形容词重叠主要是表达语义程度的加深或语气的加强,但多数双音节形容词重叠还表示程度、状态的变化,起生动式作用。文章主要以AA、ABB和ABAC式为研究重点,从重叠类型、语音特点、语义特点、语法功能四个方面对仡佬语重叠式形容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讨论清代古音学家对等韵与古音关系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古今音变条件的看法。清代前期的古韵学家尚未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清代后期的古韵学家开始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但又受到明清等韵学的限制。清代古音学家解释音变时,始终没有讲清楚音变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壮语标准语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口头语与书面语不相一致的情况。我们知道,人说的话是由好几个音组合而成的,由于相互影响,因而产生了某些语音的变化。语言学科把这种变化称为语音变化,或者叫做连读音变。连读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变调等几种。这几种音变,在壮语之中也有出现,特别是变调,尤为复杂。书面语记录的词是原调,而人说话时有的用变了调的词语,所以就产生了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韵律构词学原理认为,最小韵律词是一个至少由两个韵素构成的合格音步。分析表明:武呜壮语的最小韵律词也符合这一标准。从韵律构词角度来看,其音节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V型音节;武鸣壮语区分重音节和超重音节。同时在韵律的作用下,其中的VC型音节和非典型VVC型中的音节尾辅音C都具有韵素地位,与V组成两个韵素构成一个最小韵律词。  相似文献   

16.
以绰号为切入点对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进行语用考察。认为池莉小说绰号具有深层动因,语音上具有浓郁的武汉方言色彩、音节结构以三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出现语流音变现象;语法上,多用派生构词法,以偏正结构为主;语义上,通过引申或比喻,绰号的意义更加丰满,从而凸显人物特征,制造幽默、讽刺效果;语用上,体现经济原则、得体原则、背言式原则,标志人物特征、身份。从语用学角度对池莉小说的绰号现象进行思考,对武汉作家作品语体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徐方言两字组重叠时,前字大多要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低元音[藓]、低元音[鬑][a][蘅]、央元音[調][藜]时,前字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高[奕]、高元音[i][u][y]、舌尖元音[尢]时,前字不发生变韵;有时变与不变与年龄有关.变韵的同时还伴随着变调.清徐方言重叠变韵是异化作用下的语音变化形式,这种异化与并州片普遍的元音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语流音变是英语连贯语流中普遍存在的语音现象,其存在使原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词句变得陌生起来,从而给听力理解造成障碍。文章从分析语流音变的现象入手,探讨英语语流音变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及原因,提出排除语流音变的障碍、提高听力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具有两大特点,即表示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动词分离,演变为独立的虚词,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表示语气的语法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景颇语自身的语法类型由粘着型向分析型演变的产物,是动词形态脱落、双音节化和合音等形态韵律变化的结果。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出现简化的趋势,是由景颇语分析特点的进一步加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汉语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在语音演变中,汉语的经济性表现为音位的归纳、省音、语流音变的同化等;在词汇中,表现在同音词、合音词、多义词、缩略语、旧词新用等;语法上体现为句法结构的整合、词语的超常规组合等;语用上体现在句子成分的省略、紧缩句等:认知上:利用相似性、隐喻、转喻来认识和表达事物。由此可见,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是语言的一条根本原则,是语言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