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合成了3个含不同取代基的羟基-1,8-萘啶衍生物,并使用质谱、核磁、红外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发现,当化合物含有不同取代基时,溶剂效应会使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钴取代的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C0(Ⅱ)(H20)5-,并进行了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O39C0(Ⅱ)(H20)5-具有Keggin型杂多离子的结构,在700~1 100 cm-1的范围内有4个特征振动吸收;在200 nm和252 nm附近分别有一个紫外吸收带,在400~470 nm和470~650 nm处分别有一个可见吸收带;除了两对W-O骨架波之外,在1.341V和1.259 V处有一对Co(Ⅱ)/Co(Ⅲ)的氧化还原波.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新型功能性的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4.
四-(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板法在有机碱DBU的催化下,以4-(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及3-(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合成了四(α-(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和四(β -(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制备了其旋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子力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类新型八羟基喹啉双核钛配合物,初步考察了这类配合物在催化烯烃与H2O2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配体的取代基对此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5,7-二卤代,特别是5.氯取代配体制备的配合物显示高的催化效率:它的催化转化率比普通喹啉配合物的催化转化率提高了44%,这可能与卤素取代基能加强配体与钛原子的配位作用有关.基于紫外技术,提出了此类钛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机理:在酸性条件下,配合物中一个钛-氧-钛桥断裂,双氧水进攻后形成带氢键作用的过氧化物活性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生成了低活性的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酞菁铂结构和性质研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TD-DFT理论基础上研究了酞菁铂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原子电荷,分子轨道能量,紫外-可见吸收和红外光谱,并将酞菁铂的电子吸收光谱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并对红外光谱中特征峰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红紫素18-甲酯,通过测试不同溶剂,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来研究其性质.红紫素18-甲酯最大吸收波长较长,最大吸收波长均在697.5~699.5 nm之间,在极性溶剂甲醇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强酸性条件下,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与荧光强度变化明显,在弱酸、碱性条件下,变化不明显,基本趋于平稳;该物质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原位同步合成了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等对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在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且以二聚为主.XRD检测结果表明: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膜仍保持了原来的介孔结构,SEM检测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可以均匀地分散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9.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Keggin型锰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Mn(Ⅱ)(H:O)5-,并进行了IR、UV-vis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O39Mn(Ⅱ)(H2O)5-在700~1 100 cm-1的指纹区内有5个特征振动吸收峰,分别对应于P-Oa、W=Od、W-Ob-W和W-Oc-W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其中P-Oa的振动吸收分裂成2个峰.在200 nm和252 a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在400~700 nm的可见光区有一个连续的吸收带.在循环伏安图中除了2对W-O骨架波之外,还有两对Mn的氧化-还原波,其电化学性质与溶液的pH有关.  相似文献   

10.
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对溴苯胺和对叔丁基苯甲酸为原料,经Hofmann降解、Sandmeyer和Ullmann反应等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环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中间: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反应产率为43.5%,产物结构经核磁氢谱、质谱得到了表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能,其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306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是543 nm.但薄膜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蓝移至458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