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人的生命与艺术是内在统一的。艺术不只是外在于人的物,更是人类对物质现实的超越,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特性的物质化体现,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凿证明。人的儿童时期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既要遵循艺术的特有规律,又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即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儿童天性、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各种艺术的形式自由的表达所思所想,创造出符合儿童生命特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晚期希腊哲学是求生命价值的哲学.它把本原体现在当下行动哲学中,人抛弃掉所有已有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念,完全面对新生的世界,去求得在这样一个新世界生存下去的某一天.生的价值在于兑换,在于人不断地用自己的理智与超经验世界去作交换,生命的时间空间就从某处不断注入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接受了这些礼物之后随即消费殆尽,第二天又要重新去赚取称量生命的砝码--来自超经验世界的对理性的努力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也许只有亲身聆听过他演讲的人,才能了解什么叫做“用生命分享事业”,在完成吴祁宪的采访时,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此。整个采访中,吴祁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创造生命中的无限可能”。纵观他的人生历程,似乎他的整个生命也着力于此,注解着这句话更现实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来关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现实,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既有生命的勃发、“我”的意识的崛起,同样受到学校场域中各种力量的争夺,从而导致学生个体身份的冲突和两极的失衡。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其策略存在于教化与和谐的路向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在关注人现实物质生命的基础上,尤为注重人的生命的精神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从而造就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也为我们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以人的生命为本,给予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思维,其社会根基要关注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和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本体论依据和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统一完善整体维度,结合现实生活、民族精神、传统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成为国人理论研究的重点,更要成为大众的主体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者的生存哲学,以非理性主义和非人道主义打破传统人学的诠释模式,大都主张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人生的被抛于世、限入沉沦以及奋力挣扎而又终归虚无的生存性状,并且诉诸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神秘直觉,表征了在西方异化社会挤压下孤独个体的荒诞情怀及其终极性的悲剧宿命。这一曲曲生命悲歌。为当代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探究人的生存命义及其生命律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丰富的诠释资源。  相似文献   

8.
吴建强 《科技信息》2011,(11):191-191
作为教师,不但要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施肥”、“浇水”,还要用自己“高大”的身躯,关爱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对湘西历史、现实与未来所拥有的乡土悲悯感, 是沈从文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及对故土现实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今天日本在亚洲的孤独十分清楚地揭示,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其现实进取的包袱,而现实进取中不舍时宜的价值观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日本要实现政治抱负,有必要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一番改革扬弃。日本应不要执迷于“明治情结”;不要再让人民成为“国家怪物”的奴隶;发扬日本文化中礼待他人、善待生命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活动背景】 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整个民族,触及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唤醒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识,凸现了生命教育研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高年级聋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期,内心波动较大,聋生在这个阶段会面临许多困惑与矛盾。因此,我们要引导聋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生命的珍贵,提升生命的价值,并由此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过早凋谢的生命之花使我们意识到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我们不能漠视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匮乏和学校孤军奋战的现实。以树立人文理念为前提,开设专业课程为主渠道,组织学生体悟践行为特点,构建优良师资为基础,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为合力,深入课题研究为理论源泉来开展生命教育,以呵护我们的大学生生命之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在中学阶段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又要注重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视角,唤醒生命意识,珍视人的生命存在,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民法以人为本,充分关怀人的独立人格与利益。生命健康权为自然人法律人格之基础,妥善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是现代法特别是民法之首要任务,也是民法实现宪法理想之现实举措。我国民法与宪法理想尚存差距,缩减乃至消除此等差距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秋薇 《科技信息》2009,(13):258-259
海明威《老人与海》通过讲述一个老渔人与一条大鱼搏斗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命运中应面对一切痛苦和磨难,并同其做斗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体现了他的“冰山”的创作原理,即用简洁的语言和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看到人们的心灵状态,这是作家们的首要职责.莱辛夫人在小说<草原上的日出>中,以一个孩童的视觉,在其体验生命的流程中,剖析了生命的实质,表达了对纯真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部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真实地表现了人生的苦难,而两个民族对苦难的承载却呈现出迥异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文化样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命哲学意蕴,对现实人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振民 《科技资讯》2009,(22):242-242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错误认识和没有正确发挥生命观的能动作用时,都会出现生命观误区。在应对措施方面,学校要把普及生命及安全知识作为学校的常规课程来开展,家长要有生命观意识;政府与工作单位要起主导作用,要加强社会主流文化的管理,个人要起主体作用,要适当控制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