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其中的休闲美令现代人品味,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学习借鉴之经典.休闲美是随着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对自然之美的表现,建筑的聚景、点景作用,空间分隔与联系、空间的相互渗透与分明层次,这些都是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休闲美的重要元素.而这种休闲美的内在精神根源于古代造园文人崇尚自然、反对物质羁绊的人文取向及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汲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运用于现代建筑创作中去是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延续历史文脉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而且这种独特风格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又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中国园林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要加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于是就形成了它本身独有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和造园法则等方面入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希望对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许多共性,也有着许多的不同。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现代形态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继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契合现代园林精神的“基因”,从中提炼精华,并引入到现代园林理论构建之中,为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新园林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慧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40-240
中国古代不但有独特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文化和艺术观,还有独特的自然观。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重点体现在园林建造上。中国古代园林,种花植木,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取于自然,顺其自然"。千百年来,人们就顺着这种自然观来欣赏这些审美对象。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山石、池水以及道路、桥梁等,也皆从自然出发。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外来思想的冲击,却从未改变其自然之风,生机勃勃的园林艺术,利用人工之手,修饰自然,将大自然的秀美之色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悠久光辉的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已的风格 ,并同中国几千年的木结构建筑一样 ,一脉相承 ,在延续之中丰富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构图、情趣 ,还是空间组合、意境创造上都有着自已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始于殷、周时代的“囿” ,距今有 3 0 0 0多年的历史 ,一直到明清 ,共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高潮、鼎盛五个时期 ,园林的处理手法日臻成熟与完善 ,强烈表现出了其民族风格。全国各地园林遍布 ,数量众多 ,又因地制宜 ,形成了百花齐放和不同的地方风格。而研究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诗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绝佳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西园林艺术作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作者通过对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中西园林艺术比较,分析了中西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以及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内容丰富却较为零散的传统园林种植设计,从配置原则和种植设计2方面对“情景交融”的造景理法进行研究探讨.认为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文化观.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艺术精粹,探索当代园林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受到世界欢迎。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旨趣。文章通过古典园林营造,论述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及意境的营造要素。  相似文献   

12.
李蔚  潘文明 《科技信息》2010,(20):133-133
中华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原始的《易》画成八卦,将天地问万物的现象都包括在内,《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园林是营造空间的学问,园林营造空间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就必须师法自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轨迹而发展变化的,在学习八卦中汲取营养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题材。植物不仅仅是花草树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也是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联合体,是园林艺术的核心。本文针对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应用特点,以及与其它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借以从园林植物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园林意...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园林风格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分析了从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建设的深刻影响到今天随着中华文化意识的觉醒而逐渐转向对东方园林艺术认同的演变过程,提出我国应加强对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注意吸收我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精华,创出自己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5.
文学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荭  杨烁 《科技信息》2011,(19):I0211-I0211
文学与中国园林的发展是相依相伴的,它是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园林文学的运用,不仅使欣赏者能更好地体会园林的艺术美,也使设计师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艺术追求。本文讨论了文学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倡导加强对古典园林文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科技资讯》2010,(12):109-11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秉承"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试图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从而使中国园林饱含人文精神的意境。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以利于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汲取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出新一代的园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有着“园林之母”的美称。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浸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明,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其文化内涵,概括出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旅游所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合理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在这特有的文化内涵中,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哲学底蕴——道家的隐逸思想,独特的自然山水的基本格调,都和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学有着莫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来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隐逸生活、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生活的体现。这种理念是以儒学和道家文化思想为土壤,从中国的文人阶层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产生并注入园林艺术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和文化灵魂。营造匠师和园艺匠师都在为贯彻实现这样的理念提供技术手段。综观古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不外乎这么四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以水为主,多重构建;有法无式,重在和谐;善于借景,引伸空间。  相似文献   

20.
"白园"的园林艺术体现了立体化结构.具体表现在:乐章化的园林空间序列;白氏文化景观充溢;建筑文化切题,艺术形态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