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49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5年4月住院的49例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惊厥、拒乳和发热等。49例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62%),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革兰阴性杆菌19株(38%),包括单孢菌属6株,肠杆菌属6株,其它杆菌7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及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总耐药率超过90%,对第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药物或亚胺培南部分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院近九年内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SSS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九年期间共收治35名SSSS患儿,男14例,女21例,年龄22 d~14岁之间,0~6岁22例(62.8%),其中,新生儿1例(2.8%);1岁以内婴儿3例(8.6%);1~3岁幼儿8例(22.8%);3~6岁学龄前儿童10例(28.6%).而6~14岁儿童13例(37.2%).结论:SSSS的早期诊断,及时、足量、敏感、联合的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将200例肿瘤合并发热患者经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情况分为肿瘤感染组及肿瘤发热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肿瘤感染组与肿瘤发热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升高(χ2=44.5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χ2=45.298),CRP升高(χ2=55.354),PCT升高(χ2=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表明PCT和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为抗感染及肿瘤的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在产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可疑产褥期感染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降钙素原和血培养检测,分析产妇产褥感染出现情况,并比较检验结果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最终确诊为产褥感染者118例,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特异度85.71%比降钙素原检测特异度71.43%、血培养检测特异度71.43%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灵敏度95.76%比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86.44%、血培养检测灵敏度73.73%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阴性预测值54.55%、阳性预测值99.12%比降钙素原检测阴性预测值27.78%及阳性预测值95.33%、血培养检测阴性预测值13.89%及阳性预测值97.75%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在产科感染中检测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患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用临床确诊为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患儿42例,健康新生儿30例,检测其血清中的PCT、CRP以及血液中的WBC,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2例新生患儿中PCT阳性率(PCT≥0.5 ng/mL为阳性)为90.5%,WBC阳性率(WBC> 20×109/L为阳性)为28.5%,CRP阳性率(CRP >8 mg/L为阳性)为44.7%,三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均升高,但是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PCT、WBC和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有一定的价值,而且相比于WBC和CRP,PCT是一个能够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7年收治的10例H7N9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病例组(死亡组3例,治愈组7例)治疗前后和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D-二聚体,进行比较分析;(2)比较分析死亡组与痊愈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等感染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的病例组心肌损伤指标升高(P <0. 05),D-二聚体变化不大(P> 0. 5);治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除α-HBDH、LDH外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死亡组各项指标大幅度升高(P <0. 05),尤其D-二聚体升高明显(P <0. 05); 3例死亡病例各项感染均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痊愈病例随病情好转各指标降至正常。结论上述实验室指标是反映H7N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动态观察对病情发展、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的8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过血培养检测和(或)细菌培养的患者451例,采集其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试验共870例患者接受PCT检测,阳性率为40.00%(348/870),共350例患者接受血培养检测,阳性率为20.29%,远低于PCT检测。在PCT检测的各项参数上,其敏感度为77.46%,特异度为55.20%,阳性预测值为30.56%(55/180),阴性预测值为90.59%(154/170);共7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PCT阳性率为77.46%;共257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PCT阳性率为52.92%;共84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PCT阳性率为48.8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的优点,操作便捷快速,可用作常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8.
吴晓芳 《甘肃科技》2014,(2):118-119
研究分析了初发急性白血病首诊时血细胞分析参数的特点,探究血细胞分析参数在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初诊和检验人员复检血细胞分析提供依据。对已确诊的36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与参考值进行对照分析。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主要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百分比(升高或降低)82.06%、中性粒细胞(NEU)降低(55.16%)、升高(27.72%),淋巴细胞(LYM)降低11(30.44%)、升高(51.90%),单核细胞(MONO)降低(29.08%)、升高(54.62%),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53.26%)、升高(5.44%),嗜碱性粒细胞(BASO)降低0、升高(54.6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低(66.30%)、升高(10.6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降低(5.98%)、升高(57.88%),单核细胞百分比(MON0%)降低(12.23%)、升高(51.36%),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降低(51.90%)、升高(5.71%),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降低0、升高(59.24%)。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率增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降低。但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的初诊患者,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升高,也应行血细胞镜下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呼吸道病毒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检出情况及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600份,随机选取社区健康体检儿童咽拭子87份作为健康对照。应用多重PCR技术对新型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部分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00份咽拭子标本中,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14例(19%),其中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48例(8%),C型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group C,HRV-C)47例(7.83%),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13例(2.17%),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s,HMPV)10例(1.67%),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es,WUPyV)3例(0.5%)。87例健康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2)114份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标本中,单纯感染69例,混合感染45例(39.47%),其中HBoV 22例(45.83%),HRV-C 14例(29.78%),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4例(30.77%),HMPV 9例(90%),WUPyV 3例(100%)。结论PICU中HBoV、HMPV、HRV-C、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等新型呼吸道病毒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导致重症感染,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汪东明 《甘肃科技》2002,18(1):107-107
我院1998-2000年诊治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11例.年龄16-35岁,平均26.2±7.0岁;病程7-30天,平均16.7±7.7天.病例中病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10例(占90.9%),存在消化道感染病史者1例(占9.1%)发热11例,其中意识障碍10例(占90.9%),类精神分裂症病状9例(占81.8%),神经系统症状,肌张力增高6例(占54.5%),脑膜刺激性5例(占45.5%),均存在不同类别软体征,多汁4例(占36.4%),小便失禁8例(占72.7%);血象改变,中性粒细胞升高8例(占72.7%),3例正常(占27.3%);脑电图为弥漫高波幅慢波7例(占63.6%),2例正常(占18.2%),2例不合作;脑脊液多为白细胞及蛋白轻中度增加,其中脑脊液异常7例(占63.6%),正常4例(占3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并与CRP、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和正常新生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CRP>8mg/L为阳性.在重症感染时PCT阳性率95%,CRP阳性率55%,两者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差异;一般感染时PCT阳性率33.3%,CRP阳性率23.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感染性疾病和和正常新生儿PCT、CRP无差异性.PCT在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在新生儿早期全身重症感染时升高明显,比CRP、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高,是新生儿早期重症感染很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并与CRP、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和正常新生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CRP>8mg/L为阳性.在重症感染时PCT阳性率95%,CRP阳性率55%,两者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差异;一般感染时PCT阳性率33.3%,CRP阳性率23.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感染性疾病和和正常新生儿PCT、CRP无差异性.PCT在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在新生儿早期全身重症感染时升高明显,比CRP、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高,是新生儿早期重症感染很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变化规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总结纳入对象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观察指标水平低,P<0.05.轻度患儿的观察指标低于中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时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检测79例新生儿脐血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38例,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41例。结果:胎膜早破组脐血IgA(0.16±0.12)g/L,对照组(0.06±0.03)g/L,(P<0.01);胎膜早破组IgM(0.24±0.15)g/L,对照组(0.16±0.03)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IgG水平无明显变化;脐血IgA浓度在胎膜早破72h为0.234±0.156)g/L,较胎膜早破<12h的0.091±0.047g/L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补体C3(0.76±0.35)g/L,对照组(0.93±0.21)g/L,(P<0.05),C4(0.16±0.09)g/L,对照组0.20±0.05g/L,(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A、IgM浓度升高,IgG不受胎膜早破的影响,脐血补体C3、C4水平下降。脐血IgA、IgM及补体C3、C4均能反映胎膜早破个体合并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父亲精液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以丈夫血清HBsAg阳性、孕母HBsAg及HBV-DNA均阴性的52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父母及其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及血液标本和父亲精液标本,检测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HBV-DNA检测为阳性11例为病例组,阴性41例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21.2%(11/52),52份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6.9%(14/52);精液HBV-DNA阳性父亲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于精液HBV-DNA阴性者(P0.01);精液与其血清的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精液HBV-DNA载量低于其血清载量;ROC曲线分析显示,精液HBV-DNA载量在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血清HBV-DNA载量.结论:父亲精液HBVDNA载量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的男性在计划孕育前降低其血液及精液中HBV-DNA载量水平能降低HBV父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高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9例予以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退时间、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发热、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麻杏石甘汤与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可增进疗效,消除临床症状与体征,调节多项炎症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7.
唐丽华  单巍  余艳芳 《甘肃科技》2016,(18):114-115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在产科重症感染中的应用。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36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产后3d内对产妇静脉血进行采集,均行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血培养测定,分析产妇产褥感染出现情况并对其检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PCT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好于CRP及血培养。三者联合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好于单独测定。产科重症产褥感染测定中使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口地区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结果表明在156例标本中,阳性41例(26.3%),其中一般人群40例中,阳性3例(7.5%),献血员20例中,阳性1例(5.0%),静脉毒瘾3例中,阳性2例(66.7%),非甲-非庚型肝炎46例中,阳性24例(52.2%),乙型肝炎33例中,阳性9例(27.3%),丙型肝炎14例中,阳性2例(14.3%).提示海口地区人群中均存在TT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要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07-01~2011-06收治的93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31例,发生率约30%;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早期误诊率达30%.结论:血C反应蛋白检测及脑脊液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并与CRP、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和正常新生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CRP>8mg/L为阳性。在重症感染时PCT阳性率95%,CRP阳性率55%,两者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差异;一般感染时PCT阳性率33.3%,CRP阳性率23.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感染性疾病和和正常新生儿PCT、CRP无差异性。PCT在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在新生儿早期全身重症感染时升高明显,比CRP、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高,是新生儿早期重症感染很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