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吲哚乙酸和水杨酸对芥菜型油菜耐受/积累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盆栽实验研究土壤受到铅污染时,外源3-吲哚乙酸和水杨酸对芥菜型油菜耐受和积累铅的影响.过量铅降低芥菜型油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SOD活性和MDA含量.添加外源IAA和SA增加芥菜型油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添加IAA增加芥菜型油菜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而施用SA则降低芥菜型油菜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添加外源SA对芥菜型油菜体内铅含量影响不显著.IAA单独施用或IAA/SA联合处理都显著增加芥菜型油菜体内铅含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镉、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和玉米存在食用安全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土壤镉浓度梯度为0.3,2,3,25,50,75,100,125 mg/kg与铅浓度梯度为100,200,400,800,1 600,2 200 mg/kg的盆栽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条件下油菜籽镉含量最高为7.03 mg/kg,低于安全临界值18.33 mg/kg;但浓度为25~125 mg/kg的土壤镉污染可能会造成玉米籽粒镉超标。即使在铅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情况下,菜籽油的铅含量超标风险也较大;但浓度为100~2 200 mg/kg的土壤铅污染下,玉米籽粒的铅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2)油菜和玉米秸秆满足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上限分别为0.93,1.60 mg/kg;而满足有机肥料限量标准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临界值分别为2.53,3.05 mg/kg。要保证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安全,种植油菜和玉米的土壤镉含量应分别低于0.61,1.31 mg/kg。(3)油菜和玉米秸秆的铅含量最低分别为54.77,101.29 mg/kg,最高分别为146.8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造纸污泥这一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铅固定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和机理.首先通过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造纸污泥对土壤中铅形态转化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造纸污泥固定铅的机理,最后通过对油菜的盆栽试验评价了造纸污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效果.试验发现添加造纸污泥使土壤中铅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明显减少,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显著增加,说明造纸污泥对土壤中铅起到了固定作用.在添加造纸污泥后的土壤中未检出PbCO_3和Pb_3(OH)_2(CO_3)_2,而检测出Pb(C_2H_3O_2)_4、Pb(C_6H_5)_4和[Pb_3Cl_2(HSCH_2C(NH_2)HCOO)_2],解释了添加污泥使铅碳酸盐结合态的降低及铅有机结合态的增加.铅铁锰氧化态的增加可以用铁元素特征峰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解释.添加造纸污泥提高了油菜的干重,减少了铅在油菜中的吸收和积累,降低了铅对油菜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罗汉果产区8个地层土壤-罗汉果系统中铅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运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单项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土壤、罗汉果铅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地层土壤铅的地质累积指数评价均为"1级"、"无污染",土壤未受铅污染。8个地层的罗汉果果实单项污染指数均极低,无铅污染,为优质农产品与药用植物。Pt21地层罗汉果4个器官均未受铅污染,根、茎、叶、果部皆可采用。其余7个地层中均存在根、茎、叶某一器官不同程度铅污染。广西罗汉果产区罗汉果对铅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生态环境优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耕作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分别向其中加入200mg·L~(-1)与1 000mg·L~(-1)铅溶液进行人为污染,采用1%、5%生物炭修复剂BC400(中药渣生物炭与花生壳生物炭1:1)进行修复处理,分析测定了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生长前后土壤pH值、土壤铅含量、种子萌发率以及植物体内铅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人为加铅污染后,土壤pH值下降、NH_4NO_3浸提态铅含量上升、植物株高、茎粗均下降,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上升.加入生物炭修复剂后,可有效改善土壤pH值,提高种子萌发率及植株的高度和茎的粗度,显著降低NH_4NO_3浸提态铅含量、植物铅含量,且5%生物炭修复剂的改善效果优于1%.生物炭应用可铅污染土壤,有效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生胁迫作用,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6.
以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栽培基质,设计5种土壤铅含量梯度处理(对照、100、500、1 000、2 000 mg/kg),研究了土壤铅胁迫下4种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山梨、五角槭和山荆子)1年生盆栽苗的生长反应和抗性。结果表明:低含量铅(含量<500 mg/kg)刺激了多数树种的苗高、地径、叶片和新枝的生长,随着铅含量的继续增加植物生长量下降;土壤中铅抑制了多数树种的根系生长,根系各指标的变化树种间差异明显。采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个树种对土壤铅污染的抗性大小顺序为山梨、茶条槭、山荆子、五角槭。2 000 mg/kg铅处理下,植物体对铅的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根、茎、叶。4种供试苗木中,山梨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将玉米秸秆炭(CS)、花生壳炭(PS)和银杉木炭(SF)分别以1%,3%,5%的比例加入铅污染土壤进行淹水培养,在5,15,30和75 d时采样检测铅形态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生物炭(CS,PS,SF)培养后污染土壤pH值较对照分别上升0.43~1.32,0.45~1.01,0.33~0.72个单位值,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56.84%~277.89%,14.74%~92.63%,35.79%~128.42%,且都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铅形态分布趋于稳定,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含量下降,残渣态含量上升.添加CS,PS,SF后土壤中酸溶态铅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9.20%,17.55%,6.66%(平均值).生物炭添加后使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且其降低幅度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炭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油菜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油菜对铅、镉积累的生理特征和重金属对油菜的毒害作用的生理响应作用。结果表明:低水平镉、铅复合处理对油菜的生物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高水平镉、铅复合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油菜对镉、铅的吸收表现不同,镉在油菜中的转运系数高于铅的转运系数,表明油菜对镉的吸收效率较高。油菜可以作为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高生物量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处理浓度为0~2.0mg/L,辣椒的生长反应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辣椒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株高上,第Ⅱ号处理略有上升,其它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浓度镉抑制辣椒生长,低浓度对辣椒株高有促进作用。辣椒各部分镉含量关系,根>茎>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镉在根、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和在茎、叶中的转移系数总体上逐渐减小;根、茎、叶和水培液中镉含量关系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镉离子浓度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镉离子浓度对绿豆幼苗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叶器官的毒害作用最大,其次是根,对茎的毒害作用最小;对株离生长的抑制影响高于根长的生长;镉离子浓度为0.5mg/L对绿豆全株生物量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加;但0.5mg/L镉离子浓度对叶、根生物量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10mg/L对两者的生长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在10-100mg/L范围内对两者的影响差异不大;从镉离子对株高的影响基本与对全株生物量一致,而不同镉离子浓度对根长的生长作用较为复杂.绿豆幼苗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均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到100mg/L时脯氨酸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Cd和Pb是城市土壤中具有明显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威胁着人类健康。通过土壤淋洗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高岭土和伊利土两种矿土和实际土壤中的Cd和Pb的洗脱作用。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伊利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远低于对高岭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在本研究中,Cd和Pb的洗脱率几乎不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月桂基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据对矿土淋洗的最佳结果,选取20 mmol/L鼠李糖脂和100 mmol/L月桂基醚硫酸钠分别对停车场土壤和湿地土壤中的Cd和Pb进行淋洗,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两种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Cd和Pb的去除率高达100%,高于鼠李糖脂;其对两种土壤中Cd和Pb的总去除率也高于鼠李糖脂,但由于使用浓度较大,其淋洗效率仍低于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12.
黄葛树对土壤铅、镉污染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葛树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梯度浓度土壤外源铅胁迫(0,250,500,900mg/kg)、外源镉胁迫(0,5,10,20,30mg/kg)对黄葛树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旨在综合评价黄葛树对土壤铅、镉污染的适应性,为黄葛树对土壤铅、镉污染的修复潜力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250mg/kg铅污染胁迫与5mg/kg镉胁迫对黄葛树株高、地径净生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250,500mg/kg铅污染与5,10mg/kg镉污染显著增加了黄葛树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实验组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实验设置污染浓度内,900mg/kg铅胁迫与30mg/kg镉胁迫对黄葛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研究说明:土壤铅、镉污染对黄葛树生长的影响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500,10mg/kg是铅、镉胁迫对黄葛树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质量比,此临界质量比与土壤污染标准相比较可得黄葛树对镉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镉(Cd)、铅(Pb)的酸性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考察镁渣对污染土壤中Cd、Pb的稳定化效果。镁渣采用硫酸和磷酸二氢钾两种改性手段进行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镁渣进行分析。将镁渣以1%、3%、5%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加入到Cd、Pb污染的土壤中,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和改进的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连续提取法研究镁渣对土壤Cd、Pb生物有效态和赋存形态的影响,为镁渣应用于土壤Cd、Pb的稳定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镁渣的比表面积,其中盐改性镁渣比表面积最大为80.65 m2/g。在稳定化实验中,未改性镁渣、酸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均可提升土壤pH值,并显著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Pb含量。对土壤中Cd、Pb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添加未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Cd含量,将酸提取态Cd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添加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含量,将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1%未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Cd稳定化效果最好,Cd迁移能力最低;添加5%盐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Pb稳定化效果最好,Pb迁移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钢渣单独或者联合处理对玉米甜丰6号生长和Cd/Pb积累的影响.实验土壤设3个重金属水平:1 mg/kg Cd和75 mg/kg Pb、2 mg/kg Cd和150 mg/kg Pb、4 mg/kg Cd和300 mg/kg Pb.实验处理包括:未接种变形球囊霉/未添加钢渣(CK)、接种变形球囊霉(Gv)、添加钢渣(SS)、变形球囊霉和钢渣联合应用(Gv+SS).研究结果表明:Gv对土壤pH和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但SS和Gv+SS均显著增加了土壤pH和易提取球囊霉素、总提取球囊霉素的质量分数,并降低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 Gv和SS的单独和联合使用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P的质量分数,并且联合使用的促生效果最佳. Gv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分Cd/Pb的质量分数,但SS和Gv+SS显著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d/Pb的质量分数,并且Gv+SS降低玉米Cd/Pb积累的作用更好.综上所述,Gv+SS复合处理提高了土壤pH和土壤总提取球囊霉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从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d/Pb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某市6个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污泥中重金属Cu,Zn,Ni,Pb,Cd,Cr的质量比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污泥农用的最大施用量和制砖的最大添加量.结果表明:污泥中的Pb,Ni,Cd有效态比例较高,Zn,Cr主要以不可利用态存在,Cu主要以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存在.污泥农用的静态环境容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污泥的最大施用量有显著差异,可将Cd作为主要监控污染元素,同时作为控制城市污水污泥农用过程中最高施用量的计算参考指标,以保证土壤环境安全.通过制砖污泥添加比例的计算,选取Cu作为E污水厂污泥制砖过程的限制性指标,其余5个污水处理厂的限制性指标为Cr.  相似文献   

16.
土壤Pb、Cd污染对5种植物生理指标和修复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修复重金属铅(Pb)、镉(Cd)污染土壤的植物,用盆栽的方法选取白菜(Chinese Cabbage)、甘蓝(Brassica oleracea)、野菊花(Chrysanthemu mindicum)、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试验材料,模拟重金属Pb、Cd污染,Pb处理浓度为0.600mg/kg,Cd处理浓度为0.60mg/kg,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等方法研究了Pb、Cd污染对5种植物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以及5种植物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白菜、甘蓝和菊花在污染土壤中植物形态上呈现健康生状态,鸡冠花、紫苏处理后叶片变黄,出现轻微的萎焉状态.Pb 600mg/kg和Cd 60mg/kg均显著增加白菜、甘蓝、菊花鲜重和干重,但减少了紫苏和鸡冠花的鲜重和干重.5种植物对于Pb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5种植物对Cd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Pb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甘蓝、紫苏.Cd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紫苏、甘蓝.白菜在5种植物中积累指数最高,说明它对于Pb、Cd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对Pb、Cd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污泥堆肥对园林植物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万寿菊(Tagetes erecta)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堆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Zn,Cu和Pb重金属的含量,高羊芧和万寿菊在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分别为0~10%和0~5%时,植物生物量、株高及总氮、总磷的吸收均随污泥堆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种植物对Zn均表现出比Cu更强的富集能力,其次是Cr,Ni,而对Cd,Pb的富集能力最低,就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吸收而言,高羊茅对Zn,Cu,Cr和Ni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万寿菊,综合分析认为,高羊茅和万寿菊在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分别为10%和5%时,对污泥混配土壤中的重金属尤其是Zn和Cu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滤膜过滤方法获取自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研究了其吸附铅和镉的动力学、 热力学特征以及过滤水量、 pH值和离子强度对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吸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都有明显富集作用, 其对铅的吸附速率和最大吸附量均比对镉的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 镉的吸附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随着吸附体系pH值增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 对镉的吸附量则一直增大;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的吸附可能同时包括电性吸附和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9.
 在污泥有机肥长期农用土壤上种植伴矿景天,与常规的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处理比较,田间试验探讨了连续植物修复效率和污泥有机肥长期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泥农用土壤上农作物和超积累植物生长良好,与未施用污泥肥料处理相比,继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作物中Zn、Cd 浓度有所上升,且小麦、胡萝卜中Cd 浓度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种植Zn、Cd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吸取修复处理下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全量Cd 下降56.0%;继续施用污泥条件下土壤全量Cd 下降仍可达48.4%。证明在施用污泥条件下,种植伴矿景天和农作物,能够实现污泥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污染重金属高效吸取修复的3 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典型喀斯特粮食产区稻田土壤和稻谷重金属(Cd、Pb)的污染现状及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选取黔中腹地贵州省息烽县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区53组稻田土壤样品的重金属(Cd、Pb)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利用危险商(HQ)法对研究区稻谷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息烽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Pb>Cd,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74 mg·kg-1和0.42 mg·kg-1,均低于国家农业土壤限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Pi)的平均值均小于1,说明多数样品点位处于无污染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息烽县稻田土壤中存在中度重金属综合污染现象;地累积指数法结果显示,息烽县90%以上土壤属于无污染级别,稻田土壤中无显著的重金属累积迹象。稻田土壤和稻谷中Cd、Pb变异系数均处于强变异,稻田土壤中Cd、P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膳食评价结果显示,稻谷中Cd、Pb的平均危险商值表现为Pb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