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马尾松松脂的树脂酸部分包括:海松酸,山达海松酸,异海松酸,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和脱氢枞酸。松脂在加工过程中、海松酸型酸变化不大,枞酸型酸则发生较大的变化。在140°—200℃煮炼松香时,左旋海松酸不断减少,长叶松酸,新枞酸和枞酸不断增加。在松香冷却过程中,枞酸型酸继续异构化,长叶松酸和新枞酸逐渐减少而导致枞酸自始至终不断增加,这是马尾松松脂在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树脂酸异构变化的客观规律。 利用树脂酸的异构规律,树脂酸组成与比旋值和结晶趋势的关系,控制松脂蒸馏(温度和时间)和冷却的工艺条件,可以得到比旋值在适宜范围内,结晶趋势最低的优质松香。松香的比旋值是松香结晶趋势的有效指标。以福建尤溪松香为例,长叶松酸与枞酸含量比在1:1.5~1.8时,比旋值+4°~+12°,结晶趋势接近于0%。各地松香均有一结晶趋势最低和最佳比旋值范围。 防止松香结晶现象,除了控制树脂酸组成的主要内因外,尚须注意外界气温、晶种、水份、添香、震动等引起松香结晶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脂松香合成马来海松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ewis酸为催化剂,催化马尾松脂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型树脂酸与顺丁烯二酸酐连续进行异构/Diels-Alder反应,合成出马来海松酸,提出了分离纯化方法,鉴定了产物的结构,枞酸型树脂酸的转化率为81.5%,得率为60.3%。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马尾松脂松香中的枞酸型树脂酸与顺丁烯二酸酐在溶剂中的催化Diels-Alder反应的基本规律。应用GLC,IR,MS,~1HNMR和~(13)CNMR等手段对反应体系进行跟踪分析及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讨论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反应的机理。该方法开辟了在较缓和条件下,从脂松香制备高得率马来海松酸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枞酸型树脂酸相互间的异构化动态平衡。在148℃,ZnCl_2催化剂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时,枞酸、新枞酸和长叶松酸含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为75%、7%和18%。枞酸型树脂酸相互间的异构化速度大于加成反应的速度,加成反应是通过异构—加成机理进行的。催化加成反应中,ZnCl_2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马尾松松脂为原料、200#油为溶剂和气相色谱为分析手段进行松脂树脂酸异构反应的研究.考察了酸催化剂种类和用量、搅拌转速、脂油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树脂酸异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催化剂提供质子能力越强则树脂酸异构产物中枞酸的含量越高;树脂酸异构反应速率随酸用量增加而加快;搅拌转速对异构反应影响不显著;脂油比低则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松脂的酸性组分(左旋海松酸、枞酸、硬脂酸)、不皂化物和松节油的溶解性能,研究了采用溶剂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和松节油的加工新方法;分析沉淀分离条件对松脂树脂酸沉淀产率的影响,探讨沉淀分离法松脂加工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树脂酸沉淀的化学组成,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良性溶剂溶解松脂,与松脂酸性组分的非良性溶剂乙腈混合,可以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滤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可通过分馏方法分离回收、重复利用,而松节油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回收;在松脂、二氯甲烷和乙腈的质量比为1∶13∶2的条件下,松脂树脂酸的产率为71 %、酸值为183 mg/g、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2 %;该溶剂沉淀分离方法适用于马尾松松脂等松节油含量不高的松脂原料,无需特殊设备,操作工艺简单,不改变天然松脂树脂酸的化学组成,有利于天然松脂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龄级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从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成虫活体上分离用PDA平板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培养的松村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对不同龄级和不同生长势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接种试验表明,14年生以下和生长势旺盛的马尾松幼树抗松材线虫病;16年生以上和长势弱的马尾松中龄、成熟和过熟林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较弱,并随树龄的增加和长势的减弱抗病能力减弱。对各龄级马尾松的化学内含物萜类和树脂酸的组成分析,长叶烯、α-烯和去氢枞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其抗性呈负相关;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并与其抗性呈正相关。有相关性的化学内含物加入PDA灰葡萄孢平板培养基培养松材线虫,与接种试验有相同趋势,长叶烯和去氢枞酸加入量的增大有利于线虫繁殖;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则相反,加入量增大(与树内量相近)线虫的繁殖量减少,说明含量高时对线虫的生存和繁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香树脂酸的氯化氢异构和异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开发了氯化氢—氯化锌的聚合松香新工艺,讨论了松香中枞酸型树脂酸用氟化氢催化异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宏观动力学。试验证实:氯化氢对枞酸型树脂酸有强烈的催化异构能力,其作用相当于硫酸或盐酸。催化异构属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只有12和19.6kJ/mol,它的控制阶段是传递(扩散)过程。此外,反应有一定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以氯化辞为催化剂,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时,松香中的枞酸型树脂酸与顺丁烯二酸酐催化Diels-Alder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马来海松酸的速度对枞酸型树脂酸的总浓度表现为一级反应,而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浓度无关.其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CA]/dt=kc[∑ECA]其中kc为催化反应的速度常数,只与反应条件和氯化锌的浓度有关,[∑CA]为枞酸型树脂酸的总浓度。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云南省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软化点、酸值、不皂化物含量、乙醇不溶物、灰分、旋光度和化学组成等物理和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脂松香的质量都优于GB/T8145—87要求,各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种松香化学组成相同,主成分降序排列都为枞酸、长叶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和湿地松酸。思茅松松香的旋光度与长叶松酸、枞酸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负相关;与去氢枞酸和异海松酸的相关关系则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前文已经指出,妥尔油是以针叶树为纸浆原料的造纸业付产品。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妥尔油的回收量也相应增加。妥尔油的成分是很复杂的,但大致可分为树脂酸、脂肪酸和不皂化物三部分。妥尔油中的树脂酸和脂松香一样,是由枞酸、长叶松酸、新枞酸等多种异构体所组成。其结构式如图1。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 言 我国松香生产历史悠久,松脂资源极为丰富。1981年,我国松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脂松香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年产40万吨以上,但其原料基本上是马尾松松脂。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地开发利用其他松树树种(如云南松、思茅松等)的松脂资源。因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松香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松香缩水甘油酯 ,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测定结果证明树脂酸分子上的羧基已被改造成为环氧端基 ,并测出产物环氧值为 0 .2 4 5 ,松香转化率达到 85 %以上 .该松香衍生物具有高的反应活性 ,可与二元酸加成缩聚 ,例如合成气干型不饱和聚酯等 ,从而提供了一种松香深加工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松种子千粒重约570g,其中种仁约为31%。种仁含油率,用石油醚萃取为68%,用乙醚萃取为73.4%。种仁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粘稠液,具隽永浓郁的香味;比重D_(20)~(20) 0.9218~0.9222,折光指数N_D~(20) 1.4768~1.4774;碘值145.5~149.5;酸值0.5~0.62。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种仁油中的脂肪酸至少有11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其中的8个成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0.35;,棕榈酸4.28;硬脂酸2.11;油酸25.18;正十九烷酸2.62;亚油酸42.22;5,9,12—十八碳三烯酸17.57;亚麻酸1.81。总计,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表明红松种子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也有医疗滋补作用。红松种壳以及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也有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环氧树脂-松香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已内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为基料,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采用环氧树脂和松香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姓,制备出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聚氨酯复合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凝胶渗透色谱、综合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与异氰酯基发生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基,同时环氧基进行了开环反应,接枝到聚氨酯分子上;松香中羧基也参与了体系的反应,最终形成了环氧和松香改性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松香含量增大,都会导致乳液粒径增大。改性后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达7.43Х105g.mol-1。三羟甲基丙烷用量对剥离强度有显著影响,其用量以不超过2.7%为宜。改性后聚氨酯的相容性好, 其胶膜分解温度高达260℃。采用该乳液制成的胶粘剂对多种复合薄膜具有较强的粘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松科(Pinaceac)松属(Pinus)双维管束松亚属(Subgen.Pinus)的一种。它是我国松属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用材树种。在南方各省(区)森林蓄积中,马尾松约占半数;并占全国针叶树林面积的14.9%,蓄积量的6.1%。马尾松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萜烯酚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马尾松松节油和苯酚反应的规律,选定了较为理想的Lewis酸催化剂体系,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甲苯为溶剂,催化剂量为总原料的4%,松节油和苯酚的摩尔比控制在1:0.5~1:0.7的范围内,在25~50℃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经水洗、蒸馏等工序,可得加特纳色阶为7~9的淡黄色树脂,其得率在90%以上(以总反应物料重量计),软化点达115℃以上。本研究得到的萜烯酚树脂经应用试验表明,在橡胶、保护膜胶带等工业中可提供特有的性能,具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为实现萜烯酚树脂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对马来松香的研制及其用作造纸施胶剂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本文叙述了我国制备马来松香的特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施胶技术。经20多家造纸厂试用证明,不同纸种的松香用量比天然松香降低20~50%或更多。近年来各种松香系施胶剂如马来酸松香施胶剂、膏状施胶剂,分散施胶剂等的研制均取得显著效果和进展。同时,对有关基础理论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