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兄弟分离与马龙成骢的故事是北方游牧族群聚分融合的一种神话建构。无论是历史史实的描述还是神话的建构,表达的观念是共同的,即游牧族群的分离与融合都是游牧族群生存的必然法则,是一个族群为适应生态环境变迁而进行的一种族群重建和文化创新的壮举。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主题是"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神话历史"、"遗产与历史"、"族群与历史"和"证据法"展开热烈讨论,这一议题继续凸显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的角度考察妈祖神话演化过程隐喻的历史,认为妈祖神话演化的过程折射出海洋经济 农业经济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变异的命运,是古代福建地方社会与国家力量斗争妥协历史的展演。这种不断的互动和交换使妈祖信仰的解释以及妈祖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造成了妈祖信仰二元一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5.
陨铁从空中降落,被初民理解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金属起源于天界的神话观在铁器时代成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通过考察欧亚非三大洲数十个民族或族群的铁器、铁匠神话及相关成年仪式、秘密社会,阐明由人类文明催生的一种物质(铁)生产在人类精神领域引起的巨大回响:由铁的冶炼铸造为原型的创世神话和重铸世界秩序神话;铁匠之祖来自天国的信仰;铁匠与至上神的关系;铁匠与巫师、萨满、酋长、医者、歌手、诗人、国王的身份混同关系。通过铁这种特殊物质的叙事,从一个侧面梳理出神话在人类文化编码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个移民性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 ,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以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了地方性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神明信仰是整合和稳定民间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最后结合人类学族群研究理论对神明信仰做了历史的文化解析 ,并对田野调查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汉族是一个族群结构复杂,人口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汉族的客家人、广府人、福佬人等族群有较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对客家人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而主要分布在广西,少数分布在云南、湖南、广东,形成历史甚至比客家人、广  相似文献   

8.
泰国台语族群的族源神话是他们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和集体记忆,是对群体文化的认同与强调。在泰国,由于多种原因,台语族群的族源神话展示出区域性聚合的特征,但每个区域内不同群体的个性也依然以多种方式被保留下来。神话叙事既可以实现区域性的文化认同,亦具备多元包容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水自古都是一面自然之镜。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以古罗马内米湖畔圣树的祭司仪式遗产为开场,在远古的神话原型中确立“水木年华”的传承妙谛。人类学关注水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认知和知识谱系。河流被书写于文明的首页,大水与治水被视作同畴,而水利也就成了人类寄予的理想并进行实践和尝试。中国自古而下的水智慧不独在先哲的表述中体现,也落实在多元族群的生活、生产和生计上,成为中国文化遗产重要的生命表达,日益凸显了传统政治地理学之积弊。文章以水为经,以事为纬,将河流视为包容甚大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0.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11.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布洛陀神话就得到搜集整理.本世纪初,敢壮山被确认为布洛陀生活过的地方,在政府主导下,每年举行祭祀及相关活动.随着各种力量的参与,布洛陀文化研究掀起高潮.布洛陀神话和布洛陀麽经成为研究重点.学者们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视角切入研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在研究领域和视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口头传统作为非洲文化的特色,受到很多非洲作家的重视。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将口头传统如神话、传奇、歌曲和谚语等融入自己的早期三部曲创作中,既体现了他非洲作家的地域身份,也是其对殖民主义乃至新殖民主义的抵抗策略。恩古吉希望在作品中借对口头传统的回忆和运用,唤起肯尼亚人民共同的族群记忆,建立民族的历史认同感,从而团结一致反抗殖民者的统治,减少肯尼亚独立后依然存在的种族矛盾与纷争。  相似文献   

14.
香港本是片文化空白的地方。愈是空白之地,就愈能吸引、容纳不同文化的到来,互相迸撞,甚至产生冲突。香港地铁是一个震撼寰宇的商业神话,每天240万人的乘客量,使它成为  相似文献   

15.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历史的内在神话模式也被提示了出来。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与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贵州石门坎第一代的花苗知识分子 ,如何在 2 0世纪面对西方传教士、国民政府和当地的强势族群时 ,通过教育的途径 ,建构其族群身份 ,并从中为花苗族群获取更多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资源和权力。从中反映出族群精英如何在历史中对个人和族群作出抉择的艰难历程 ,并指出族群身份的建构是一个不断进行协商和抗争、分化和整合、响应和调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神话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入手,来探讨在神话中禁忌和以"好奇心"为内驱力的反叛类型:产房禁忌与反叛;复活禁忌与反叛;造物禁忌与反叛;神明禁忌与反叛;言语禁忌与反叛。分析每种禁忌与反叛的缘由,最后挖掘出他们背后深层原因:在神话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禁忌,其本质都可以归结到性禁忌之上,而相应地,针对它们而发起的各类反叛也不过是性反叛的多种表现形式,是基于原始社会生殖崇拜而来的性的力量,这力量是如此强大,不仅推动了从母权制到父权制这一世界性的变革,更透过巫术和宗教,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领域里都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9.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悠久的蕴藉载体,也是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传承体系。除了以搜集成册的文本形式出现外,神话还潜隐在各种形态的生活物质结构中,外化为异彩纷呈的物质形态。其中一个较为稳固的形态就是传统建筑。中国神话与传统建筑以独特的方式融合成了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