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晖榕 《科技咨询导报》2010,(29):112-112,114
本文针对敖江山仔水库流域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从流域水环境管理和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该流域的三大科技需求,即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需求,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需求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需求。研究认为只有在流域范围内实现开展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流域水环境容量核定与总量分配以及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三大管理与规划措施后,才能保证福州以及北翼环罗源湾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存在执法理念尚难统一、执法行动较为随机、执法主体职权界限不明、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存有缺失等问题,导致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碎片化现象严重。生态整体主义整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价值目标,拓宽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适用范围,赋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新的内涵,可以为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优化创新,需要从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的形式、协调机构、主体职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水环境风险问题,辨识了其影响因子及其风险源,发现主要影响因子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污染源主要为面源和点源。根据流域特征,从富营养化、有机物、重金属3个方面,对流域风险等级评估及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中国流域水环境安全处于一般水平。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的防治,建议加强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系统,以减少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发生机率或降低其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4.
马跃 《海峡科学》2008,(6):69-70,78
分析了汀江流域长汀段的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保护长汀县汀江流域水资源,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的环保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上已将湖泊水环境研究的重心转向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即从流域尺度对湖泊进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以及生态系统管理,实现湖泊流域内社会经济协调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对东昌湖流域生态补水管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昌湖流域生态补水管理概念模式、东昌湖流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优化模式、东昌湖水质水量保障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它涵盖了流域管理、水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相对而言,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有必要在即将修改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形成和完善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制度.本文在提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弊端和不足的基础上,引导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对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作用,由此深入探讨了我国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几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指标体系的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在随机、模糊、经验等不确定性环境下定量评价流域水安全系统的总体状况,识别使流域水安全系统或其子系统处于不安全的主要指标,在流域水安全的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调研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提出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确定水安全评价系统中各指标和子系统的权重,用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水安全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水安全诊断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模型(SPA-DAM)。SPA-DAM在巢湖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中的结果说明:流域近7a来水安全等级值均处于临界安全附近,虽存在缓慢改善的趋势,但由于水资源安全和水灾害防治安全程度不高、波动性大,水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程度不高、改善缓慢,因此总体上该流域的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合理调控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单位面积蓄水工程总库容、水利工程投资占GDP比例、区域开发指数、人口密度和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等关键指标,是提高该流域水安全保障程度的重要措施。SPA-DAM的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已知等级评价标准的多层次系统诊断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珠江流域和海河流域是我国大河流域中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和相对短缺的典型代表,这两大流域自然地理存在着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自的水资源量存在较大差别,但水环境污染问题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总结了海河流域前期研究:1)水环境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基础,特别是各种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污染及新型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程度,提出流域尺度、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复合污染综合效应的量化评价方法。2)基于流域水环境特征,提出耦合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适用于流域尺度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和子流域尺度的相对风险评价模型(RRM),在终点的选取中,同时考虑生态终点和人体健康终点,尝试通过RRM进行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整合。3)基于流域水环境特征,提出了流域尺度的健康评价方法,建立水质-水量-水生态-社会服务综合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当前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提出应加强水环境风险研究,尤其是复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区域合作,鼓励公众参与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跨流域调水及其对陆地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是21世纪全球水系统计划科学前沿和我国北方水资源安全保障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研讨了与气候变化与跨流域调水联系的陆地水系统概念,分析了与环境变化问题联系的国际发展态势.以跨长江、黄河、海河流域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区和北京受水区为典型区域,论述我国南水北调重大调水工程实施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提出该复杂性问题研究的若干重点、研究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特殊生态功能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采用青海湖流域环湖几个主要入湖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要素历年实测资料序列,统计分析青海湖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分布规律以及年内年际间的变化规律;这些统计分析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水文特性,为地方及其流域在空间上、地区上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等提了一定的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流域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多年实践,表明我国多部门具有涉水管理权限,跨行政区界河又涉及多区域利益,跨部门、跨区域的诸多利益冲突汇聚于流域.需要跨越行政区界、部门权界的合力.本文列举淮河治污缺失工业、建设、水利合力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流域治污的和谐愿景,以<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体现合力的3个突破点为立论,论述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通过先行建立4项制度、解决6项关键技术、明确流域治污两级首长负责制,彰显流域治污规划的和合目标,才有科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存体制有缺陷、管理技术薄弱是食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应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以一系列原则为基础整合现有的监管制度,并在法律体系、管理体系、信用体系三大层面重新构筑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黑河中下游5个绿洲1980s中期和2000s近期的状况开展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个绿洲及流域的生态安全变化分析。无论是1980s中期还是近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均由中游向下游依次降低,而近期的生态安全状况又比1980s中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幅度也是由中游向下游依次增大。在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总系统的3个分系统中,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水安全和土地安全水平均明显下降,社会经济安全有所上升。在宏观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游绿洲耕地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对下游绿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导致下游绿洲萎缩,整个流域绿洲系统面积缩小、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调配和流域的综合管理,才能实现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区域气候、水资源量、生态格局、农业牧业生产、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了应对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的未来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即统筹建设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环境、地质灾害观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厘清多因素影响下的流域水资源时空过程,提升流域水资源效能;调整坡耕地和生态用地,加强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优化流域农业和草业布局;修订文化遗产赋存环境区划,进行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流域黄土滑坡加固新材料和生态修复协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立法现状,提出了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环境立法对策及建议:环境立法要秉持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进行国家层面的环境立法生态化改革,西部地区环境立法要正确处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包括立法观念的转型、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高效地改善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基于AHP技术的支持,选取研究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的15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克孜勒苏河流域2008-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安全处于上升状态,增长情况并不明显。预测至2020年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并未达到安全状态。从戈壁产业和天然草场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