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高碘酸盐—乙基罗丹明B催化光度法测定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磷酸—氯化钠介质中, 铱( Ⅳ) 催化高碘酸盐氧化乙基罗丹明B(ERB) 形成褪色产物, 铱量在0-4 ~32μg/L范围与log ( A0/ A) 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4ng/mL, 对20μg/L铱测定的RSD为1-55 % (n = 11) , 大多数常见离子、100 倍量Au ( Ⅲ) 和Pd ( Ⅱ) 、60 倍量Pt( Ⅳ) 和Ag+ 不干扰. 本催化反应对Ir( Ⅳ) 、ERB、KIO4 、H3PO4 均为一级反应, 表现活化能为75-82kJ/mol.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四个npdt和dt的铜(Ⅱ)和镍(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讨论了pH值对npdt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CV曲线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铜(Ⅱ)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二者的速率常数相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N,N’-双(α-吡啶)基硫脲镍(Ⅱ)配合物,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和溶剂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配体12-(4’-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简称npdt)及其三个铜(Ⅱ)配合物和一个镍(Ⅱ)配合物,且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电导测定、EPR和热分析等。对铜(Ⅱ)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均苯四甲酸根(PMTA)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三种新的双核镍(Ⅱ)配合物,即(Ni2(PMTA)(L)4)(L=乙二胺(end);1,2-丙二胺(tme)和1,3-丙二胺(tmd)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的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组成的并推断了镍(Ⅱ)离子的配位环境,测定了配合物(Ni2(PMTA)/(emd)4)的变温磁化率(4~300K),并应用最佳拟合方法及双核镍(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四个npdt和dt的铜(Ⅱ)和镍(Ⅱ)事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讨论了PH值对npdt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CV曲线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铜(Ⅱ)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二者的速率常数相近。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乙二胺水杨酸醛schif碱及其与四种不同镍盐(X=NO-3、SO2-4、Cl-、AC-)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测定等实验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当阴离子配位能力弱时,一般不参与配位,相对较强时,可与中心离子配位,四种不同阴离子的盐分别得到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并且给出其可能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碲酸合铜(Ⅱ)和高碘酸合铜(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并给出了配合物溶液中“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由电子光谱求得其八面体场强参数Dq值分别为1350cm-1和1450cm-1,结合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探讨了配合物中铜与氧之间的化学键性质,确证了Cu-OI键的共价性强于Cu-OTe键,高碘酸根对铜(Ⅱ)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基于“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在碱性溶液中,用电化学法成功地将二价铜氧化成三价铜.  相似文献   

9.
已合成四种新的草酰二胺桥联的双核钴(Ⅱ)、镍(Ⅱ)和铜(Ⅱ)配合物:Co_2(bpy)_2(oxd)(ClO_4)_2(1),CO_2(Me_2-bpy)_2(oxd)(ClO_4)_2·H_2O(2),Ni_2(bpy)_2(oxd)(ClO_4)_2·H_2O(3),Cu_2(Me)_2-bPy)_2(oxd)(NO_3)_2(4),bPy表示2,2'-联吡啶,Me_2-bpy表示4,4'-二甲基联吡啶,oxd表示草酰二胺阴离子。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对上述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3)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定,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1.48cm ̄(-1)和-1.82cm ̄(-1),表明配合物中钴(Ⅱ)-钴(Ⅱ)离子及镍(Ⅱ)-镍(Ⅱ)离子之间仅有极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镍氨络合-草酸盐沉淀法与草酸镍-氨络合沉淀法制备纤维状复杂草酸镍盐,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制备的纤维状复杂草酸镍盐结晶更好,形状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热重(TG)和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纤维状镍盐为氨与草酸镍的配合物.探讨了这两种方法制备复杂镍盐的反应机理,比较得出草酸镍-氨络合沉淀法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3,3-二甲基-(1H-1,2,4-三唑)-2-丁酮为配体(L)和不同铜盐反应,合成了六个Cu(Ⅱ)配合物CuL2Cl2、CuL2BT2、CuL3(BF4)2、CuL4(ClO4)2和CuL4SO4·4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CuL4(ClO4)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为配体与醋酸镍反应,合成了五个新的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镍(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热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iL2·2H2O(L=C5H5FeC5H4COCHCOCnH2n+1,n=5~9,对应配合物Ⅰ~Ⅴ).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DSC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液晶行为,发现这五个含混合金属铁/镍的配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13.
自从Pederson[1]发现冠醚可以和碱金属盐形成配合物以来,已有许多种金属和冠醚配合物的报道,但有关冠醚和过渡金属锰(Ⅱ)形成配合物的报道较少[2~4].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冠醚可以和硫氰酸盐溶液中的锰(Ⅱ)形成配合物并被萃取入有机相.现就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镍(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为Ni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0.16~0.32nol/L的盐酸溶液中,维多利亚蓝4R(VB4R)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MFS)均十分微弱。在过量碘化物存在下,当硒(Ⅳ)氧化I^-形成I3^-配阴离子并进一步与VB4R反应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时,3种散射均大大增强并产生相应的散射光谱。最大RRS波长位于582nm,另在320nm,410nm,452nm,470nm,800nm和940nm处有强  相似文献   

16.
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金属铜粉为起始原料,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2—氨基吡啶(1),2—甲基吡啶(2),2,4,6—三甲基吡啶(3),三苯基氧化膦(4),喹啉(6)]和配合物(5)[Cu2(C6H5COO)4(dppe)](dppe=Ph2PCH2CH2PPh2),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分子量测定、电导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四圆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TOPO)的正辛烷溶液萃取硫氰酸的分配平衡和三辛基氧化膦从硫氰酸介质中对镍(Ⅱ)的萃取平衡.结果表明:TOPO与硫氰酸形成TOPO·HSCN萃合物,萃取常数lgβ=2.42;萃取镍(Ⅱ)时形成Ni(SCN)2:·2TOPO和Ni(SCN)2·4TOPO两种萃合物,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gK2=4.73和lgK2=7.12,TOPO在硫氰酸介质中对Ni(Ⅱ)有较强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硝酸铈(Ⅲ、Ⅳ)与甘氨酰甘氨酸(Digly)和甘氨酰甘氨酰甘氨酸(Trigly)4种尚未见报道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及核磁共振谱证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e(NO3)3·4Digly·4H2O;Ce(NO3)3·4Trigly·3H2O;Ce(NO3)4·2Digly·H2O和Ce(NO3)4·2Trigly·3H2O  相似文献   

19.
Mo双齿配合物结构单元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Mo双齿配合物的结构单元Mo(mp)n-3(mp=OC6H4S2-)和Mo(abt)n-3(abt2-=NHC6H4S2-)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这些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电子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Mo的这4种结构单元在能量上都是稳定的,因而都能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但其稳定性彼此不同,Mo(Ⅳ)的结构单元比较稳定,而Mo(Ⅴ)的结构单元则比较活泼,易于组装.特别是Mo(mp)-3具有独特的组装性质和氧化还原活性,其活性部位最大可能是在对称轴C3的方向上.计算结果与实验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20.
合成5种Eu(Ⅲ)-β-二酮-二苯胍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Eu(AA)4.DPG(Ⅰ)、Eu(BA)4.DPG(Ⅱ)、Eu(DBM)4.DPG(Ⅲ)、Eu(PMBP)4.DPG(Ⅳ)和Eu(TTA)4.DPG(Ⅴ),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Ⅳ在室温(298K)和液氮温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